-
内蒙古游记(二)
看6228 | 回复4
-
倩凯瑟琳 楼主草原一碧千里,生机勃勃。最多的昆虫就是红蚂蚱,和我们童年时在农村田野里看到的绿蚂蚱相比,它们个头大,不怕人,跳跃能力强,甚至还会在低空飞好长时间,简直把自己当成鸟类了。草原上不单单长草,还有一些人工种植的庄稼,这是小强考证出来的,有一大片类似麦子的农作物,分行分垄长势喜人,小强很认真的说:“以我二十几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我认为这是麦子的一种。草原上的人种麦子,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
这种句型很快就流行开来,比如当我们看到羊群在山坡上吃草,甲子会说:“以我二十几年放羊的经验,我认为这是绵羊的一种。马背上的民族放羊,基本上属于主业性质。”都说望山跑死马,草原也是如此,走下一个小丘,又迎来另一个小丘,感觉走了很久,回头望望离出发点还是很近。大家走走歇歇,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辛苦。
返程途中,几个放马的蒙古袍大妈邀请我们骑马,一个小时100元,与中午的价格相差无几,但考虑到这个钱就直接进入劳动者的钱包,而不至于被马队长,导游等人层层盘剥,我们欣然同意。大妈详细的介绍:“腰背挺直坐在马鞍上,用脚尖踩马镫,不要整个脚掌都踩上去,想让马儿左拐就拉左缰绳,右拐就拉右缰绳。”到底男女有别,小伙子们很快掌握了骑马要领,不一会已经敢独自驾马驰骋了。我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又担心太阳帽被风吹走,又把不准缰绳拉的松还是紧,手心里全是汗。
为缓解压力,我主动和大妈聊家常。这一聊才知道:她们是纯正的汉族人,不住蒙古包,而是和我们一样住平房,现在草原上蒙古族人很少,在汉服外面罩件蒙古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早先给我们敬献下马酒的姑娘,饭店里跑堂的小伙,莫不如是。大妈朴实而深情的总结:“我们跟你们是一家人!” 我当即觉得天涯逢至亲,心头暖洋洋,似乎连草原上的风都不凉了。老舍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看来我终究无法媲美老先生的思想境界,我还是喜爱自己的亲兄弟胜过堂兄弟,喜爱堂兄弟胜过族兄弟。
下马返回驻地,已是晚餐时间。木头圆桌上的菜依然和中午类似:有素无荤,有咸无甜,量少而质差。但是大家就默默的吃,不闻一声抱怨,就好比熬过三年自然灾害活下来的人,有口饭吃已足矣,对食物再没其他要求。
餐毕各自回房,但是年轻人天性爱聚在一起,谢贤山和甲子,我和老公自然到小强、马良房间来,隔壁两个男生一看这儿人多也过来凑热闹。大家或坐或卧,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当真是宾至如归。不知怎地就说起小学时的语文课文来了,80年代全国教材统一,所以话题就特别容易引起共鸣。一个人刚刚说:“我记得有一篇叫做姐姐从降落伞上往下跳的,还画了朵朵的降落伞”,另一个人就背出来了:“姐姐的胆子真大,敢从降落伞上跳下,蓝天下开了朵朵的花,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我们从神笔马良的画笔说到海格力布的鸟语,从一行大雁往南飞说到燕子跟凤凰学艺,还有当时老琢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是怎样的奢侈啊,还有“南京长江大桥可以并排行驶四辆汽车”是怎样的宽广啊,种种共同的记忆不一而足。那个单纯善良、路不拾遗的年代,那个绿荫密布可乘凉、溪水清澈能游泳的年代,那个没有房贷要还、公平正义尚存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和值得回味啊。
大家聊的如此开心,以至于忘却了时间,直到深夜11:00才各自回房歇息,不仅错过了夜间的篝火晚会,也没有精力早起观看凌晨的日出。无缘美景固然有些可惜,但是朋友们济济一堂畅所欲言的快乐更难得,不是吗?11-15 13:52 -
帅小虎 2楼很美的地方11-15 14:31
-
风车挺壮观的11-27 12:50
-
shenmma 4楼好蓝的天!11-27 13:08
-
蓝天绿地,真美呀!11-27 15:25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