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与规矩----作者:罗玲
看4708 | 回复4
-
花海豚 楼主
自由与规矩
作者:罗玲
孩子4岁以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严厉多了。我想这大概也很自然:过去常以游戏、哄为主,现在懂道理了,就更多是在讲道理。孩子大了,生活内容也复杂了,要求也多了:自理、家务、锻炼身体、交友、各种学习(开个头而已)、消费……。两三岁时,似乎重点是情绪管理和饮食起居。另外,小孩越大,想法也越多,各种尝试也更多。她在两三岁时,一般都比较听从我的安排,现在各种狂野的想法可太多了。过去她常是挑战我的情绪极限,现在她挑战各种限制的极限。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人的权力由小变大,这是比较快乐的过程。由此而来的理论就是,对孩子,给他的自由度或者说权力,如果是一个由紧逐渐放松的过程,那孩子就会感到越来越愉快、有力量。我的体会是,4岁大概是这个过程的开端——他开始有一点真正的权力和自由度了,但是很有限,他应该感到很多限制,以后,再逐渐放松,大人逐渐放手。
关于自由、限制、规矩,最近有一些小体会,总结如下,跟大家分享交流:
继续向前教
有时我们给孩子一些自由和权力,之后,出麻烦了,我们往往第一反应是,收回他的这些自由,免得下次还这样。其实我不反对收回某些特权或待遇,比如,我们对孩子,在物质上应该经常做减法。在特权和自由度上,有时可以收回一点,作为后果,或者仅仅是给孩子一种特殊体验,让他懂得更珍惜。
但是,我想,除了这种“紧缩政策”之外,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向前教。我们利用已经出现的状况,把它作为契机,继续多教孩子一点,帮他学习怎样应对处理。
讲几个小事:
我女儿放学总是在外玩到天黑,她还总想约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其他家长要回家做法,或是嫌累,就会不让孩子多玩。可是人家孩子被我女儿约了,又会闹着要留下来。为了不给别的家长添麻烦,有时我偷偷问问大人,今天能让孩子在外玩吗。
有一天放学,我女儿一个小朋友也没约到,就要跟我急。我当然很生气,真恨不得给她几天禁令,不许她再约人玩。后来想,或许是她看到我问其他家长,就总感觉是我在帮她约。给她这种禁令其实也没什么道理。于是,跟她说,约小朋友玩是她自己的事,以后完全要自己处理,自己跟小朋友和对方家长商量,如果被拒绝,应该怎样礼貌地回应。同时还要跟我也商量好,看我是否同意。她对此欣然接受。后来也做得很好。
这个事就是,与其用收回自由来惩罚,不如把责任和自主权给她,让她学习怎样去做,同时学习自己承担后果。
还有一天放学不知为什么,非要买一种玩具。因为她过去很少这样,所以我们都没制定过关于买玩具的规则。那天我刚随口说一句,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她就开始要发作。顺便说一句,“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这是很容易出口但是比较糟糕的台词,我们需要比这更高明的说法和招数。
话说那天,在这个小炸弹就要爆炸的当口,我蹲下跟她说:“冷静、打住!我现在没接受也没拒绝,你还有机会继续争取。记住:哭就是放弃。你可以跟我讲理由、讲道理,你要努力想办法。你讲你的理由,我讲我的,最后看看谁说的有道理。”她有些走调地说:“我有理由!我有道理……”我说:“那太好了!先别急着说,先在脑子里想好。”我俩谁也不说话,走一会。后来慢慢聊,知道了情况,她班一个活动区里有个新玩具,她那天没玩到那个活动区,仅此而已。后来我们制定了关于买玩具的一些规则。
我的体会是,让小孩去动脑子,这在现场可以帮他控制情绪,同时也的确训练他用头脑去解决问题。过去写《让孩子挣来满足》那篇博文后,有家长抱怨,孩子学会跟自己讲条件了。我想,如果我们平时的价值观、跟孩子沟通的方式都很好,那就不必太怕这个。孩子可以学会跟家长和别人讲条件、谈判,怎样讲是合理的、共赢的、容易成功的,这就是我们家长要教给他的。
她最近晚上又开始玩当老师的游戏。回家吃饱了,就开始忙活,准备教具什么的。当老师,这很好,就是她常常太严厉,飞扬跋扈。有时她太不讲理,快变成专横霸道了,我就拒绝配合,罢课。然后她就开始疯狂地给别人发奖品,作为对我的惩罚。或者说一些生气的话:今天什么也不学了,就这么干待着吧……
后来我问她,你们老师这样吗?她说不是。她说严厉快乐,感觉自己比别人好。这都什么心理啊!我觉得这玩得大呼小叫的,有时都想不让她玩了。后来转念一想,唉,帮她一把吧,教教你怎样当个好老师。于是我告诉她,你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优点、多从正面引导,这样学生就更配合你了。结果发现,第二天,她的教学风格还真有变化。那天晚上全部时间都很愉快。最后,她也说:你们今天的课上的挺好吧?
后来我顺便又说一句,看来你能当个好老师啊,平时跟别人一起时也是一样,如果你多看别人优点,多肯定他好的地方,他就会更愿意配合你。
这几个小事可能不是最好的例子,想说的就是,但凡遇到状况,我们都去想,可以就此教给孩子什么,怎样让他下次自己可以处理。
我们常看到有家长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感到失控。家长是怎样失控的呢?我分析,就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1,没有规则、完全顺从孩子、完全满足、对越界行为没有及时制止;2,过于严格、态度恶劣、高压政策、少变通、跟孩子缺乏沟通;3,回避屏蔽问题、愚民政策、错失了很多可以亲手教孩子的机会,最后孩子大了,心理想独立了,不想被大人教了,能力却没跟上。
所以,在我们能教的时候教给他,以后就可以放手了。
执行规则前,努力看清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一点我们常说,但是事发现场很不容易做到。有时,孩子要买东西或者有其他过分的要求,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她真的要那个东西,而是要背后的一些感觉。比如说,当女儿跟我说这些时,我基本当作撒娇理解:“妈妈我要个小妹妹!现在就要……”、“妈妈我要吃一股脑儿……”、“妈妈咱们明天去露营,我就要去么”
……最近连续有几天,放学时我一去接她,她就跟我提各种要求,并且一丁点的小事就会成导火索。我开始都当个别事件处理,后来发现,其实她什么都不要,就是想通过跟我索要东西、让我给她买东西,来感受我对她的爱。如果我只是就事论事,只跟她执行规则,就没有根本地解决,第二天还会这样。所以后来我跟她说,我想了个好主意:以后每天放学时,咱俩见面先不换鞋,先好好抱一抱,使劲搂一搂,这样我就给你充电了,你就会很开心地去玩了。
当我们把行为背后的这些理清了,解决了,往往就不需要动用规则了。
要遵循的是价值观,也就是规则背后的道理,而不只是规则
我们现在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必须基于一种可供他一生通用的价值观。我们制定规则,不是为了方便自己管教,而是为了能让孩子把规则背后的道理内化。这样去想,我们就随时可以判断,自己的规则是否有必要、是否合理、孩子是否能从中学到东西。并且,当情况复杂时,我们也能够不拘泥于具体规则,可以变通,而不担心影响总体的教育。
我给孩子的很多规则都是可以变通的。比如,我限制她吃糖,但是如果其他家人亲友给糖,她可以接受,到底吃不吃,现在她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如果马上就要吃饭了,她就会先留着。买玩具,如果她真的非常想要买一样东西,经过延迟、冷却期,她仍然决定要买,并且能讲出道理(为了跳舞要买呼啦圈),我就可以破例,同时让她自己想补偿办法,比如,以后多少天不再买,或者多做一些家务活。
有时,如果过早给孩子制定太多规则,或者规则太严格不能变通,那么不仅很难执行,也会让家少了人情味。小孩的生活需要惊喜、温情、适当的满足,需要感受大人的爱。
其实,规则本身不重要,规则背后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要传达给孩子的。
外界的规则,取决于我们家长的诠释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位妈妈的贴子,说孩子上小学一个月摧毁六年的教育观。我很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但是觉得其中提到的具体事件没有说服力。比如,学校对文具和舞蹈鞋有统一要求,我觉得这些要求完全可以理解,这跟保持孩子个性基本没关系。
外界的规则,全在于我们家长怎样理解、怎样给孩子解释。我女儿回来说白天户外活动时,老师不让跑动。单纯地看,这当然不合理,但是这就是现实世界。或许北京有更完美的幼儿园,但是北京的空气还污染呢、交通还拥堵呢,永远没有完美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想办法就是了。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让她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体谅别人的难处,学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现在放学我都不骑车接她了。有一天走回来时,她说走不到了,我说,你不是说白天没跑够吗?她说:“妈妈,你蹲下来,我跟你谈心。”我上当了,蹲下,她就势坐我腿上搂着我慢慢谈:“妈妈,是这样的:白天我有劲时,老师不让跑;现在老师不管,我又没劲了……”直谈得我腿都麻了。后来我们决定每天早晨出来运动一会再去幼儿园。
我们给孩子的规矩是太多?还是太少?还是限制的不是地方?
看了那个贴子之后,我有一种感觉,觉得现在的父母比过去有很多成长,但似乎成长得不全面。现在,“给孩子自由、自主权”、“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这些说法深入人心,但我怀疑有些家长对此有误解,而对于其他我们该教给孩子的,诸如,同理心、尊重、宽容、平等、感恩、信任这些,理解不深,传达不够。
比如,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这样给专家提问:“看着孩子上课,她应该是个传统意义的好学生。老师说手放好,点名举手回答到!她都做的丝毫不差!我有些着急了,这跟我想要的孩子不一样。我想要个突破传统的不“听话”的孩子!现在我们出去都会被表扬“听话”!我该怎么办?”照片是一位老师和三个小朋友围坐一个桌子旁,小朋友手放桌子上坐得腰板笔直,老师上身前倾、笑着在讲课。在评论中,还有几位家长也表示想要个“不听话”的孩子。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这位家长的焦虑。这么大的幼儿,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配合老师做课堂活动,有上进心,能自律,这不挺好的吗?如果老师的个人素质或教学方法很有问题,那家长就不要把孩子放在那里。我们把孩子送去,却希望孩子“不听话”?我们脑子里都这样混乱,孩子该如何是好。如果觉得老师做得不够,我们就多补充。小孩有个性、有创造力、能独立思考,这和听从老师指令、认真上课丝毫也不矛盾。我们身边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好孩子。
我想,现在值得警惕的是,我们在给孩子自由和自主权方面,有没有矫枉过正,我们有没有忽略其他品质的培养。我们不能培养出一个只知道自己要自由、自主、个性、无条件的爱,却全然无视周围的孩子。
我们给孩子定的规矩是多还是少?孩子究竟是太自由了还是太不自由了?这个问题,在现在的中国,变得很复杂,难以回答。实情大概是,孩子感到不自由,因为有很多学习才艺和课业的压力;但同时,孩子又是太自由了,很多该教的品质没有真的落实,在学习之外,孩子的言行比较没有受约束。
比如,最简单的一条规矩——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收拾,我们有没有让孩子真的这样去做?当然这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习惯。对一两岁的孩子,我们说:“来,快给垃圾桶喂饱!”,他就去做了。对4岁的孩子,我们在他就要转身走开的瞬间,提醒一句:“哎等等,顺手把包装纸带到垃圾桶里,太好了!”孩子也会去做的。对再大的孩子,我们可以不提醒,同时也不去替他收拾,让他无法忍受在垃圾堆里生活,必要时给一点后果……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条规矩,那么,将来,我们就可以不去打扫他的房间,不去给上大学的孩子洗成包的脏衣服;如果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这样坚持,那么,将来,无论是堵车还是放长假,我们都将不再看到公共场所留下的成堆的垃圾!
自由即是自律。我们只有教给孩子最基本的做人的规矩,他将来才能有真的自由和自主。
我们给孩子接纳与爱,为的正是让他内心强大富足,让他不仅能接纳自己、爱自己,更能有富余的心力,去接纳别人、爱别人。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用接纳与爱,去教孩子规矩,去解释外界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会感到是在受限制、受约束,他会觉得自己是在表达爱心、付出爱心。
慢慢地,他会发现,世界上各种所谓的规则、规矩,其实,都只是爱的表示!
01-11 15:44 -
思睿妈 2楼写的很好哦!01-12 13:11
-
一七二十七 3楼自由即是自律,非常赞同!!01-13 06:31
-
花海豚 4楼呵呵,谢谢思睿妈~~
写的很好哦!
思睿妈 发表于 2013-01-12 13:11
罗玲老师的文章总会让我有所受益,贴出来,与大家分享~01-14 16:42 -
花海豚 5楼呵呵,谢谢您~~
自由即是自律,非常赞同!!
一七二十七 发表于 2013-01-13 06:3101-14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