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不释卷,相见恨晚+读《有爱还不够》有感+蚂蚁撼大树
看7041 | 回复8
-
蚂蚁撼大树 楼主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不同的期许:希望能够完成自己生命角色的转换和提升,变得清澈,充满创造力。我每一天都在期望一个更好的自己,期望自己做更好的妈咪。感谢宝宝地带,让我有幸认识了《有爱还不够》这本书,懂得通过改变自我去感染孩子,在母亲这个角色上获得了一次崭新的蜕变;感谢作者华海晏女士,让我有幸认识了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思想技巧,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自我提升法。
在我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诚挚的说一句:建议所有的父母都去好好研读这本书。注意,不是阅读,是研读。用心去研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如果你得到了试读的机会,那么我要恭喜你,你比其他人早一步知道如何更好的做父母;如果你没有获得试读的机会,那么我建议你去买一本回来细细品读,你一定会觉得为之付出区区二、三十元完全物超所值。
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不是因为她用词多么华丽,而是因为她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里。她解答了我的育儿困惑,指出了父母育儿的常见失误,传授了育儿的技巧。我认为她不仅仅是教我怎么更好的育儿,也在教我如何更好的看待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字字珠玑,深入我心。这样的书,很适合在慵懒的午后,在温煦的阳光下,泡一杯清茶,放一段音乐,细细品味,深深体会。也很适合在寂静的深夜,孩子熟睡以后,拧开床头台灯,在一室清辉中,感悟生命,感受人生。我每日工作闲暇时,夜深人静时,常常是手不释卷,只因我对她相见恨晚。
因为整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NLP模式去探索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技巧与方式。所以在看这本书之前,先简单了解了一下NLP。根据书本封底的解释,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从一些成功人士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模式中总结出的一套可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程式。人们可以利用它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局,冲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进而获得卓越的成就。简单来说,NLP是一种思想上的技巧,是一系列通过转换情绪和思维模式来改变我们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也就是激发自我潜能,完成内在提升。看完这个简介,我瞬间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即将翻开的书里的内容也心生向往。
我以为我会看到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词汇,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看完全书,只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因为华海晏老师启用了理论研究和case study(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模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使整本书明白,易读。
整本书以五个章节+一个附录组成,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第一章 五个沟通层次:建立完美的亲子关系。
打招呼 → 谈事实 → 谈想法 → 谈感受 → 敞开心扉。
亲子沟通通常一开始处于最内层——敞开心扉的层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开始渐渐变化。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层次会从最高层次变成最低层次,甚至更加糟糕。那么,怎么做,才能把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缩短、缩短,再缩短呢?华海燕老师在书中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孩子在不同成长时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0-3个月,人类的婴儿在最初的阶段,需要一个完美的照料者
4个月-3岁:建立安全感、亲密感
4-5岁:肯定、欣赏、赞美
6-12岁:学习、认知、榜样
这个章节中提到的安全感让我深有感触。其中有一句话说:一个孩子与父母亲不亲,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在0-3岁或0-6岁时的阶段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情绪稳定的妈咪,加之负责任的爸爸,就能满足孩子对重要他人的需要,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亲密感、安全感。
我想起了小人儿2岁时被送到奶奶家上托儿所,和父母分离的那三个月。现在想来,孩子那三个月对分离的恐惧,所承受的焦虑,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而言,是多么严重的伤害。我也很庆幸自己及时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辞职,接孩子回家,,每日陪伴,亲自照顾。看到孩子现在活泼开朗,乖巧听话的好性格,我是有多么感谢自己的选择。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并不需要父母刻意去做什么,只要家庭氛围和谐、夫妻和睦、照料孩子的人情绪稳定,孩子的安全感就可以得到绝对的保障。
第二章 四个决定因素:行为、思想、情绪、环境—如何影响和改变孩子。
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情绪,而我们的情绪又会促使我们选择某种行为。了解了这么一个知识,然后开始去学习这个章节接下来讲述的内容,收获巨大。
行为是看得见的冰山,是我们眼中看到的孩子的表现。但是每个行为后面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带着尊重、耐心和好奇心,还有平等心,去与孩子沟通,你就会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收获一份美妙的亲子关系。
小人儿最近迷上了用巧虎玩具做饭团。上周日早晨他跟我要米饭做饭团,但是锅里只有泡饭没有米饭。我心底里不希望他做这个,因为米饭粘得桌子上,衣服上,地板上到处都是,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但是小人儿不依不饶的要,我很想对他发火,但是想到书里讲到的道理,硬是忍住了,然后想办法用面粉揉了一个面团给他做。小人儿喜滋滋的拿着面团捣鼓了半天,然后,用盘子托着一个方形的面团过来对我说:“妈妈,这个饭团是我送给你的惊喜。”原来孩子吵着做饭团,是要送给妈妈。这才是他要米饭的真正动机。我很感动孩子的贴心,更感谢这本书中教给我的沟通技巧,让我和孩子的心又进了一步。
这个章节中还提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特质,孩子的行为特征与这些天生气质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类。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不是什么坏行为 ,而是他的天生气质决定的。
我家小人儿显然是一个晚熟的孩子,我曾为之担心,忧虑。但是当我看到下面这段话时,我觉得她就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不再迷茫。当你的孩子从小到大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在你看来太过磨蹭时,不要着急,培养这种孩子最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你的孩子可能是个后来居上者,而且遇事不冲动的他很少去闯下什么乱子,他永远是那种能让你放心的孩子。孩子能让妈妈放心,这不这正是所有当妈妈的人最期望的么?所以,我要有耐心等待我家小人儿慢慢长大。
第三章 三个话术“不”“对”“比”:孩子快乐自信的源泉
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话术,更是态度。想想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不”,不许哭,不许闹,不许动,不许拿,不许吃。。。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个不许,那个不许,占了我们说话的多少比例啊??别人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我自己基本上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就一定会有“不”。
华老师说,“不”是一种负面强化,是明确而无效的指示语。她介绍给父母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同步和引导技术。所谓“同步和引导”,指的是要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首先认同对方、接纳对方,进入对方的思维体系当中,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得到对方的认同。在对方接受你的情况下,再进行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及时的在生活中实践了这个方法。小人儿刚吃完饭后,就跑到沙发上开始跳。宝爸很紧张,担心他会跳出阑尾炎,对他说:不许跳。说了很多遍,小人儿不听。宝爸火了,跑过去一个巴掌就落到了他屁股上。小人儿委屈得大哭,却仍不肯从沙发上下来,父子俩像两头犟牛一样在对峙。我想了一下,走到小人儿身边,搂住他问:“在沙发上跳是不是很好玩啊?”边问我边给他擦眼泪。小人儿点点头。“对,妈妈也觉得很好玩,也很想玩哎,你希望妈妈陪你一起玩吗?”小人儿不哭了,点点头看着我。“但是现在玩的话会肚子痛的,这样妈妈先和你一起画画,画完了我们一起跳沙发好吗?”好,小人儿欣然同意,主动坐到茶几前拿出画板开始画画。“对”是赞美的力量,“不”是负面的强化,这就是同步和引导的神奇。
而“比”则是一把双刃剑。坚信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让“别人家孩子”成为负担,多和自己做比较。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当他不断进步时,他就会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找到方法去实现。
第四章 两个思考方向: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的出现的任何问题,如果换个角度讲,就是机会。在问题面前,是选择记住负面的信息,还是从中发现正面的信息?对父母来说,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有问题,那就是父母有问题,孩子今天的果,是因为父母过去的因。
对父母而言,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如果总是用“为什么”去问孩子,就会让孩子在问题面前习惯性的去找借口,而换一个词语“怎么做”,就让孩子的思维换一个方向,把“Why”变成“How”,就可以提升孩子的表现。
第五章 一个核心:无条件的爱
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核心:无条件的爱。心中没有爱,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一生。爱有三个关键词:接纳、欣赏、尊重。
爱很复杂,爱又很简单。爱是接纳,是欣赏,是尊重。爱是陪伴,是拥抱,是甜蜜,是温暖,是舒适的享受。无论如何,爱不是自私,不是控制,不是牺牲孩子的意愿来满足我们的期待。
我们对待孩子,不仅要用心去关怀,用爱去浸润,全身心地接纳与包容,更要运用人类最宝贵的资产—智慧,通过改变自我去感染孩子,不间断地为孩子提供蓬勃生长的力量。
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因为文笔有限,以上所写恐怕不能完全表达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我也很庆幸,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就认识了这本书。带着书中的智慧,得以更清晰的明了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同时,我也感谢自己认真的研读了这本书,我从中收获的应该不仅仅是将改变我和孩子的关系,也将改变我和家人,和朋友,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另外,特别提一下的是,因为这本书使我收益颇多,我又去拜读了李中莹教授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再一次庆幸自己遇到这么多好的书。我在小人儿幼儿园班级的QQ群里,也和其他的爸爸妈妈们分享了《有爱还不够》这本好书。衷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因此而得到自我提升,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04-23 11:28 -
思睿妈 2楼值得认真一读!04-23 12:17
-
家有两千金 3楼不错的书,有同感,相见太晚!简单易懂,就是我们生活的那些点点滴滴,好学好用04-23 12:50
-
小小菲儿 6楼这本书值得好好品味04-25 10:39
-
写得很详细,学习了05-01 18:13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