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学习理财,在网上发现一篇关于理财的文章还不错,给大家分享一下
看3419 | 回复3
-
理财的关键是合理计划、使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学会节流。工资是有限的,不必要花的钱要节约,只要节约,一年还是可以省下一笔
可观的收入,这是理财的第一步。
2、做好开源。有了余钱,就要合理运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产生较大的收益。
3、善于计划。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而是在于使将来的生活有保障或
生活的更好(所以说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工薪阶层同样需要理财),善于计划自己的
未来需求对于理财很重要。
4、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在现实消费和未来的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这部分工作可以委托
专业人士给自己设计,以作参考。
5、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考虑收益率。高收益的理财方案不一定是好方案,适
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因为收益率越高,其风险就越大。适合自己的方案是既能达到
预期目的,风险最小的方案,不要盲目选择收益率最高的方案。记住:你理财的目的不是
为了赚钱,以赚钱为目的的活动那叫投资!
观念一:树立坚强信念投资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
的观念。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来的余财可理
呢?“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仍是一般大众的想法。
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举个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
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千万、上亿
元“身价”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亦不致影响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说
,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
中,愈穷的人就愈输不起,对理财更应要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大众生活信息来源的报章、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理财方略是服
务少数人理财的“特权区”。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当然了,在芸芸
众生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极大多数。
运用得当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机呢!
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及“缴家库”之外所剩无
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
元的理财方式。
观念二:理财重在规划别让“等有了钱再说”误了你的“钱程”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辈子工作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又不知所为何来,既不
知有效运用资金,亦不敢过于消费享受,或有些人图“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
财目标定得很高,在金钱游戏中打滚,失利后不是颓然收手,放弃从头开始的信心,就是
落得后半辈子悔恨抑郁再难振作。
要圆一个美满的人生梦,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人生目标规划外,也要懂得如何应对各个人生
不同阶段的生活所需,而将财务做适当计划及管理就更显其必要。因此,既然理财是一辈
子的事,何不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及需求,订定符合自己的生涯理财规划呢?
许多理财专家都认为,一生理财规划应趁早进行,以免年轻时任由“钱财放水流”,蹉跎
岁月之后老来嗟叹空悲切。
1、求学成长期:这一时期以求学、完成学业为阶段目标,此时即应多充实有关投资理财
方面的知识,若有零用钱的“收入”应妥为运用,此时也应逐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
勿“追赶时尚”,为虚荣物质所役。
2、入社会青年期:初入社会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经济独立的基础,可开始实务理财操作
,因此时年轻,较有事业冲劲,是储备资金的好时机。从开源节流、资金有效运用上双管
齐下,切勿冒进急躁。
3、成家立业期:结婚十年当中是人生转型调适期,此时的理财目标因条件及需求不同而
各异,若是双薪无小孩的“新婚族”,较有投资能力,可试着从事高获利性及低风险的组
合投资,或购屋或买车,或自行创业争取贷款,而一般有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顾子女养育支
出,理财也宜采取稳健及寻求高获利性的投资策略。
4、子女成长中年期:此阶段的理财重点在于子女的教育储备金,因家庭成员增加,生活
开销亦渐增,若有扶养父母的责任,则医疗费、保险费的负担亦须衡量,此时因工作经验
丰富,收入相对增加,理财投资宜采取组合方式,贷款亦可在还款方式上弹性调节运用。
5、空巢中老年期:这个阶段因子女多半已多各自离巢成家,教育费、生活费已然减少,
此时的理财目标是包括医疗、保险项目的退休基金。因面临退休阶段,资金亦已累积一定
数目,投资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线逐渐靠拢,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尚可考虑为退休后的第
二事业做准备。
6、退休老年期:此时应是财务最为宽裕的时期,但休闲、保健费的负担仍大,享受退休
生活的同时,若有“收入第二春”,则理财更应采取“守势”,以“保本”为目的,不从
事高风险的投资,以免影响健康及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规避的“善后”特性,因此财产转
移的计划应及早拟定,评估究竟采取赠与还是遗产继承方式符合需要。
上述六个人生阶段的理财目标并非人人可实践,但人生理财计划也决不能流于“纸上作业
”,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若是毫无计划,只是凭一时之间的决定主宰理财生涯,则可能
有“大起大落”的极端结果。财富是靠“积少成多”、“钱滚钱”地逐渐累积,平稳妥当
的生涯理财规划应及早拟定,才有助于逐步实现“聚财”的目标,为人生奠下安定、有保
障、高品质的基础。
观念三:拒绝各种诱惑不良理财习惯可能会使你两手空空
每个月领薪日是上班族最期盼的日子,可能要购置家庭用品,或是购买早就看中的一套服
饰,或是与朋友约好去上一份“人情”……,各种生活花费都在等着每个月的薪水进账。
在我们身边不时地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固定而常见的收入不多,花起钱来每个都有“大腕
”气势,身穿名牌服饰,皮夹里现金不能少,信用卡也有厚厚一叠,随便一张刷个两下子
,获得的虚荣满足胜于消费时的快乐。
月头领薪水时,钱就像过节似的大肆花,月尾时再苦叽叽地一边缩衣节食,一边再盼望下
个月的领薪日快点到,这是许多上班族的写照,尤其是初入社会经济刚独立的年轻人,往
往最无法抗拒消费商品的诱惑,也有许多人是以金钱(消费能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是
补偿心理某方面的不足,这就使得自己对金钱的支配力不能完全掌握了。
面对这个消费的社会,要拒绝诱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要对自己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具有
完全的掌控权就要先从改变理财习惯下手。“先消费再储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财习惯错
误,许多人生活常感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为你的“消费”是在前头,没有储蓄的
观念。或是认为“先花了,剩下再说”,往往低估自己的消费欲及零零星星的日常开支。
对中国许多的老百姓来说,要养成“先储蓄再消费”的习惯才是正确的理财法,实行自我
约束,每月在领到薪水时,先把一笔储蓄金存入银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购买一些小额国
债、基金,“先下手为强”,存了钱再说,这样一方面可控制每月预算,以防超支,另一
方面又能逐渐养成节俭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消费观甚至价值观,以追求精神的充实,不再
为虚荣浮躁的外表所惑。这种“强迫储蓄”的方式也是积攒理财资金的起步,生活要有保
障就要完全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不仅要“瞻前”也要“顾后”,让“储蓄”先于“消费
”吧!切不可先消费——尽情享受人生——等有了“剩余”再去储蓄。
观念四:没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常听人以“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规避与每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理财
问题。似乎一般人易于把“理财”归为个人兴趣的选择,或是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
与所学领域有连带关系,非商学领域学习经验者自认与“理财问题”绝缘,而“自暴自弃
”“随性”而为,一旦被迫面临重大的财务问题,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叹没有金钱处理能
力。
事实上,任何一项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学习与实际经验才是重点。理财能力也是一样
,也许具有数字观念或本身学习商学、经济等学科者较能触类旁通,也较有“理财意识”
,但基于金钱问题乃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事,尤其现代经济日益发达,每个人都无法自免于
个人理财责任之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天生的理财高手”,从现今一般家庭
由太太掌管财务的比例较高中似乎得到印证,但从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来看,管家的人管
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份内事”,但并不表示女性擅长理财,不然为何在理财专业人士当中
,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
现代经济带来了“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亦
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
化,勤俭储蓄的传统单一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需求,理财工具的范畴扩展迅速。配
合人生规划,理财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无虑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
。这时,你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金钱游戏”,与己无关的行为,那就证明你已落伍,
该急起直追了!
观念五: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别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些保守的人,把钱都放在银行里生利息,认为这种做法最安全且没有风险。也有些人买
黄金、珠宝寄存在保险柜里以防不测。这两种人都是以绝对安全、有保障为第一标准,走
极端保守的理财路线,或是说完全没有理财观念;或是也有些人对某种单一的投资工具有
偏好,如房地产或股票,遂将所有资金投入,孤注一掷,急于求成,这种人若能获利顺遂
也就罢了,但从市面有好有坏波动无常来说,凭靠一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未免太大。
有部分的投资人是走投机路线的,也就是专做热门短期投资,今年或这段时期流行什么,
就一窝蜂地把资金投入。这种人有投资观念,但因“赌性坚强”,宁愿冒高风险,也不愿
扎实从事较低风险的投资。这类投机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时机好也许能大赚其钱
,但时机坏时亦不乏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选择哪种投资方式,上述几种人都犯了理财上的大忌:急于求成,“把鸡蛋都放在一
个篮子里”,缺乏分散风险观念。10-07 11:08 -
谢谢分享,理财有风险10-07 22:19
-
多谢亲爱的分享呀10-07 22:55
-
谢谢亲的分享哦10-08 08:57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