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之谈:教育启蒙之如何评判一个好老师
看2191 | 回复6
-
关注论坛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看了很多妈妈发的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分享,很有收获。自己以前是萧山一个幼儿园的老师,现在更是一位宝妈,在这方面也算是有一点点体会,花了一周多时间整理了蛮久的,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分享我的关于为我儿子选择早教机构、兴趣班和幼儿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自己之前做幼儿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更加实在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了早期教育的很多东西,对自己教育孩子益处比较大。
关于早教:所谓“早教”,绝非简单等同于认字、学外语、学画画、学钢琴……学习知识,培养才艺,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让宝宝在自然的环境中、从生活里学习,引导他去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会做、能做的事情,促进他在身体、智力以及心理方面的生长发育,这是早教应该起到的作用。此外,早教的意义还在于引导孩子去发现、认识、探索世界,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更感兴趣的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开放空间,扩展孩子的知识结构和眼界。
在这方面,我觉得乐高教育很不错,对孩子早期的启发帮助会更大。也是认可乐高教育这方面一直以来的成就吧,作为一个妈妈的我,当时也为孩子报了适合年龄的萧山百变乐高的“小小爱因斯坦”课程,进行系统地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变得更加热爱分析与倾听了;在此,也不禁感谢一下萧山百变乐高那些优秀的老师。
关于兴趣班: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无论是出于现实考虑,希望让他多一些竞争力,还是想让孩子独处时能多一些乐趣。作为一个宝妈,我也不例外,然而对于孩子上兴趣班的选择,我和大部分家长不太一样。
对于是否该送孩子上兴趣班,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个问题。孩子有兴趣,喜欢上,我会给他创造条件,通过更多的尝试、体验,唤醒和激发他内在的天赋潜质。我认为兴趣不是可以培养的,而是去唤醒和保护的。兴趣本身应该是一个发现之旅、快乐之旅、享受之旅。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会给孩子创造条件,但不会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把孩子的“兴趣班”变成我的“期望班”,逼着孩子去上。像我的孩子,比较喜欢动手,喜欢自己去玩积木,拼图这种,在和孩子沟通后,孩子也认可,我才给孩子找了这方面的兴趣班(其实还是乐高兴趣班,从一而终,感觉孩子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乐高迷,哈哈)。后来也证明孩子确实喜爱这方面,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于幼儿园:因为自己曾经做过幼儿园老师,后来结婚后更是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也细致观察过不同性格和专业水平的同事,带出来的小朋友差别非常大。有的小朋友甚至会无意识模仿幼儿园老师的坐姿、动作、说话语气等等。小朋友每天跟幼儿园老师相处的时间其实是多过家长的。可以说,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后天行为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在选择幼儿园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去子去选择一个优秀的早教机构、兴趣班或幼儿园呢?虽然这三个有着种种的不同,但是在一点上其实是有共性的,那就是——老师。因为自己曾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所以在这方面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知道一名优秀的老师,一群优秀的老师们对孩子早教的重要性,更知道如何才能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今天就这个问题,就从选择“老师”的角度上来讲一讲如何选择?
1.抛开所有个人特征或者专业素养,最最重要的是爱小朋友。爱是最好的教育。以前遇到一个小朋友,她有选择性缄默症,在学校里面不跟任何人说话,只在家跟爸爸妈妈说话。最开始这个小朋友很排斥在学校上厕所,4岁了还每天遗尿(我们学校小朋友2岁入学就开始进行自己排尿训练,差不多2岁半所有小朋友都会自己去上厕所)。校长为这个小朋友专门去请教了很多专家教授,总结了一套排尿训练方法,每天中午亲自在厕所里面对她又唱又跳,增加小朋友对厕所环境和校长本人的亲切感和安全感。校长一直做了半年多,这位小朋友在五岁的时候,终于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自如上厕所。而在她幼儿园毕业的宴会上面,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小朋友搂着校长开口唱歌。
2.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幼儿老师应该智商高。无论是早教、兴趣班或者说幼儿教育,对儿童未来有无数可能性的塑造和改变。有时候觉得教育应该反过来,最聪明的人去教孩子,而不是大学。要改变大学生很难,而高可能性的小朋友,甚至天才,却很可能被学历最低的人,用他们自己曾经有问题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来塑造。其实早教对老师的要求确实很高。
首先,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小朋友,而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一群小朋友。如何设计一个活动,并且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照顾到每个小朋友的发展和学习,并不是教一首儿歌、讲个简单的故事就完事。讲完故事,如何问问题,对小朋友回答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评价,并挖掘出小朋友思维的点,通过后续问题继续刺激小朋友思考,对教师自身的思维要求是很高的。
其次,对于小朋友的思维点的把握,当小朋友说一句话,就可以知道小朋友的思维模式。其实,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小朋友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幼儿老师需要通过小朋友所说的话来推断他们的想法和思维的出发点。
再次,幼儿老师会经常遇到小朋友所提的奇奇怪怪的问题,请问,如何用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在给小朋友介绍“重阳节”的时候,有小朋友就问,什么是“重阳节”?如果搬出重阳节的二九重阳之类的,小朋友也不会明白。教小朋友就要用小朋友的思维方式来引导。我自己当老师的时候,拿出“重阳节”三个字,请小朋友猜这三个字跟什么有关。有小朋友说,跟太阳有关。有小朋友说,好重的太阳。我说,对呀,太阳好不容易爬到了天空中,结果因为太重了,会怎样呢?小朋友说,会落下。我说,太阳每天就像爬山,好不容爬上了天空,又没力气继续往上面爬,就落下来了,就像小朋友跟家人去爬山一样,像爸爸妈妈还是像爷爷奶奶呢?小朋友就说,像爷爷奶奶!对啦,所以重阳节,就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教小朋友,要用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自身的经验,建立起两个事物之间的意义联系,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至于重阳节真正的来源意思,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会明白。在建构主义中,小朋友对一件事物的认知是通过不断修正、发展出来的。对儿童思维的引导重要过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模式,自然不能在思维上引导儿童进行思考。
最后,老师的创造力对小朋友的创造力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当老师都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鸟笼里面,制作另外的一些小鸟笼。教师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的鸟笼子造大,那么创造出来的鸟笼也大不了。
3.懂心理学。之前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来问我,如果要从事幼儿教育方面的事业,应该从哪里开始?我自己觉得是从发展心理学开始学习。虽然写在书上的知识是死的,小朋友是活的,并且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小朋友4岁已经能够具备5岁的发展特质,而有的小朋友4岁还停留在3岁阶段)但是有系统的知识垫底,至少能够分析出小朋友在哪些方面发展较好,哪些方面需要老师再多花心思提点。
4.乐于学习,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多做专业方面的进修。抛开知识不断更新不说,小朋友面对的环境刺激不一样,每一代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的小朋友喜欢玩Ipad之类的电子设备,对他们的耐心、专注力和想象力有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帮助小朋友呢?并且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除了书上或者别人所说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5.性格要好。性格好这个范围很大,并不只是传统观念上的有亲和力,而是让人喜欢自己。从儿童到家长到同事到路人甲乙丙,也就是能够跟任何人做朋友。跟儿童做朋友不难理解,是专业所需。跟家长做朋友,保持专业素养,在谈论小朋友的情况的时候,说话委婉,能够将小朋友出现的问题以家长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跟同事的关系也要好,因为小朋友都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和学习,如果跟同事冷言冷语,对小朋友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并且跟同事们营造互相合作学习的氛围。
6.保持专业素养。不能随便收家长礼物、接受家长请客吃饭,跟家长建立工作以外的关系。至于新闻上出现的打骂儿童,更是不允许的。小朋友再调皮,总有他的原因,作为教师,不能怪自己遇到的小朋友不听话,只能认为是自己没有找到适宜的教育方法,因此多学习有经验的同事、多探究和积累经验。
7.知识结构和眼界。知识结构和眼界,甚至这两点非常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open和big,这样才不会局限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因为早教老师跟小学、中学的老师不一样之处在于,小学中学都是学科性的,而早教师是在生活中教育儿童学会生活、探索、认识世界。生活的范围就非常宽广了,世界的范围更宽广。一个问题提出来,老师什么都不知道,那更不知道如何跟小朋友解释了。并且现在小朋友因为经常被父母带着到处去玩去旅行,认识的东西不少,作为老师眼界过小,当然不能当一个好老师。03-31 15:04 -
谢谢亲爱的分享 真的很不错啊03-31 15:24
-
说的很对!但是挑选好的幼儿园老师,实际操作起来挺难的!03-31 15:32
-
谢谢亲的分享,很实用啊03-31 16:05
-
亲分享的内容很不错呀,要是字体再大点就更好了03-31 20:48
-
谢谢亲的分享04-02 16:04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