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生病时要理性对待——《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看2829 | 回复12
-
这是一本0-6岁儿童常见病照护标准读本,正适合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数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一旦上了幼儿园后就开始了,一次两次的生病我们做家长的不着急,一旦隔三差五的发烧、咳嗽等就开始着急了,特别是在手足口发病高峰期,我们作家长的看到孩子不断的生病,就开始着急了,开始带着孩子不停地跑医院找大夫,可是任何的药物治疗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心急的家长就会埋怨这个医院不行哪个医生不靠谱,等等,甚至后来把责任推给幼儿园,孩子毕竟是上幼儿园后才开始生病的,然后让孩子停学在家里待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也有人说孩子到了五岁身体就好了,可是从三岁到五岁还有两年的时间呀,折磨人呀。
我的孩子就是类似的情况,上学前很少生病,上学后这一年内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只要幼儿园里有传染性的感冒等疾病,闺女肯定是先中招,让我很无奈,有朋友建议先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今年六月份闺女又率先得了疱疹咽峡炎,当时班里也有很多小朋友得的,但是也有很多坚强的“小强”,后来琢磨出来一个道理,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保护的太好了?与外界接触的少,所以上学后才开始适应社会环境?
看过这本书后,感觉心理共鸣强烈,对平时遇到的孩子的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一些正确的做法在书中得到了认可,错误的做法也引以为戒,特别是经历了孩子反复生病的一年后,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这一年来处理的方法还算得当,当然,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本书的话,我们去年国庆节那次生病就不至于要去住院了,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本书的话,前段时间孩子一直小病不断的时候我就不至于差点到崩溃的边缘了,就在我差点坚持不下去要带她去医院的时候孩子也恢复了健康,看到这本书后,我也在庆幸在孩子生病期间我的护理是比较明智的。
当我看到《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这本书的第一章后发现自己的感觉还真是很对,孩子缺乏户外运动,接触到的人也很单纯,所以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环境变得复杂了,所以会频繁出现发烧感冒等各种症状。孩子生病后,很多家长会毫不犹豫的带去门诊输液,甚至于有的家长不再信任大医院,专门带孩子去一些口碑很好的个体门诊,的确有些医生医术了得,选择医生方面需要理性对待,有些大夫靠的是加大药量让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这次长疱疹的时候我们吃的是中药,大夫没给开消炎药,后来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根据孩子体重开的头孢,并告知一次吃一包,有的药还不到一小袋,可是闺女的一位同学在个体门诊看的,长疱疹,一次三包头孢、两包利巴韦林,一天三次,看了后吓死我了,赶紧告诉孩子妈这样做是不行的,药物过量对孩子身体伤害很大,后来孩子耳朵疼,不知道是不是药物过量引起的,但愿不是。
这本书,作者首先介绍的是“宝宝发烧不要慌,全程护理有章法”,这样的安排大概是抓住了当妈的心理特点,孩子咳嗽流鼻涕等我们都不是很着急,但孩子一旦发烧了,当妈的就着急了。这次孩子长疱疹,烧到了40.5度,但是医生提前告诉我只要孩子精神好,不嗜睡,问题不大,一旦出现孩子不发烧的时候精神不好萎靡嗜睡的话就得赶紧去医院了,我牢记大夫的医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娘俩坚持了六天孩子彻底退烧了。
作者说了,频繁发烧不一定就是有严重疾病,发热往往能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宝宝有病不会装,精神好就不用慌,孩子发热当精神好,说明问题不大,体温高低并不是孩子病情轻重的判断依据,孩子太“安生”,往往预示病的重,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异常安静,精神萎靡;不吃不喝,不哭不动;退热要从找到源头开始,发热本身不是病,是身体对抗疾病时的一种表现,家长不要一味急于退热,而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伴随症状,配合医生找到导致发热的疾病再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退热。
书中第二章:宝宝咳嗽别着急,先找病因莫止咳;
咳嗽跟发热一样,只是一种由疾病引起的症状,很多时候能够帮助孩子清除进入呼吸道的杂质。孩子的咳嗽声听起来揪心,但家长们不要盲目焦虑,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第三章:宝宝消化吸收好,健康成长少烦忧;
从婴儿时的吐奶到宝宝成长后由不同原因引发的呕吐,从第一泡便便到后来的腹泻,孩子消化系统这些事儿没少让家长们操心。呕吐、腹泻并不一定是坏事,大部分时候会自愈,家长们要分清情况耐心护理,给孩子时间自我修复。
第四章:阻击传染病,预防为主护理为辅;
手足口病愈发成为一个让家长“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其实,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没有并发症都不需特别治疗,通常不会影响孩子健康。家长们应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帮助孩子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第五章:宝宝防敏公开课,减少困扰有一手;
第六章:对意外伤害轻松说不;
第七章: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新生儿;
第八章:科学合理做儿保,宝宝成长没烦恼;
在这一章里,作者对于孩子身体内各微量元素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很多微量元素并不需要刻意去补,从食物内获取即可。记忆中的缺锌的广告整天播放,可是,补锌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孩子被诊断为缺锌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锌产品,因为锌元素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过量,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所以,不能够盲目的补这补那的,特别是街头野摊子测微量元素的,不要轻易相信,否则很可能被忽悠了。前不久孩子的同学的妈说他们家两个孩子含铅量都超标,让她非常郁闷,又找不到原因,问了下原来是在路边测的,建议她带孩子去医院测一下,结果指标正常。
书的最后,附录是:了解疫苗,用好疫苗;对疫苗的知识进行了普及。
现在人们懂得多了,再加上医患关系问题,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再信任医生,自己给孩子开药,我想说的是,医生的医术再不好,毕竟也是经过系统的学习的,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学习了解医学知识,仅仅是起到家庭保健的作用,还达不到医生治病的高度,所以不要讳疾忌医。在这本书中,作为儿科医生,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出比较理智的处理,作为我们门外汉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家庭保健用书,但是不是用来治病的书,而且在书中大夫并没有给出一些类似药方的东西,我想医生也是和我的想法一样吧。
08-26 16:43 -
我还没看完08-26 16:59
-
我也得到一本08-26 17:10
-
我才刚收到,你速度太快了。08-26 17:18
-
这本书很好,需要耐心细心的去看
我还没看完
家有小柚子 发表于 2015-08-26 16:5908-27 09:01 -
好好看看,很实用的一本书
我也得到一本
有城 发表于 2015-08-26 17:1008-27 09:01 -
主要是前段时间闺女一直折腾,心里着急,收到书后赶紧看看,找到解决的办法,呵呵
我才刚收到,你速度太快了。
润润妈妈 发表于 2015-08-26 17:1808-27 09:02 -
这样的一本书很实用的呀08-28 11:21
-
我刚看完,感觉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儿保手册09-01 14:13
-
是呀,这本书真心不错,需要反复读,深刻领会,应用到育儿中
我刚看完,感觉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儿保手册
齐齐10 发表于 2015-09-01 14:1309-01 16:10 -
好书,放在家里希望爷爷奶奶会拿起来看看,不要再跟我争着要给孩子吃药输液了
09-10 14:25 -
这方法好,开明的老人会认真阅读的
好书,放在家里希望爷爷奶奶会拿起来看看,不要再跟我争着要给孩子吃药输液了
悬崖边的舞者 发表于 2015-09-10 14:2509-11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