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协助宝宝处理消极情绪?
看1513 | 回复3
-
张跃军 楼主
如何协助宝宝处理消极情绪?
本文摘录自育儿书籍《0—3岁宝宝教养手册》(马艺铭著)
当宝宝感到难过或沮丧时,妈妈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认可和接受。这时,妈妈可蹲下来,表露出理解、同情的神情(共情),轻轻地抱着宝宝并安慰他:“宝宝难过了,妈妈知道的,想哭就哭一会吧”(认同与释放),轻轻地抚摸着宝宝的背脊,吹吹被撞的额头(情绪抚慰),同时让宝宝在不受压制、不被打断的自由哭泣中,将消极情绪释放掉,情绪也会随之慢慢地平复下来。
消极情绪得到理解和认可,并被允许通过哭泣、发怒等途径释放出来,宝宝的紧张和不安就会大为缓解。这时,宝宝自身内在的情绪转化机制就会不受到干扰地进行自我调节,就能慢慢平静下来。若宝宝的消极情绪每次都能得到理解、认同并被允许释放出来,宝宝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也会随之慢慢滋长起来。
在往后的岁月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认知能力的增强,在理解、认可宝宝消极情绪并允许其释放的基础上,我们可相应地增加、丰富情绪抚慰、情绪调节的内容。如1岁半后,可在拥抱、抚摸背脊等动作抚慰的基础上,增加“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等语言方面的抚慰。到2岁半后,则可以教宝宝通过深呼吸等来调节自己情绪。
但有些家长处理宝宝消极情绪时,并非会按照“认同、共情、释放、抚慰”的方式来处理。有的甚至连认同宝宝的情绪都做不到。如有的家长会采用哄劝方式,以“没事、没事,不哭、不哭”来回应宝宝。有的采用打断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看,你爱吃的棒棒糖来啦”“你喜欢的小摇鼓来啦”,用宝宝喜欢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或打断宝宝哭。对一些大月龄的宝宝,有的家长直接采用威胁的方式逼迫宝宝停止哭:“不许哭,你是男娃娃,像什么样”“再哭保安就来把你抓走了”。还有的家长则会这样:当宝宝撇嘴表示难过时,宝宝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反而把家长逗笑了(反共情),家长于是笑着安慰宝宝。哄劝、打断、转移注意力、威胁等方式都是不妥当的,它们都打断了宝宝情绪正常的释放途径,不利于宝宝释放并转化情绪。
平时自我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没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孩子,大多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我有负面印象,且情绪调控能力较差,也更容易表现出反叛来。研究发现,叛逆的孩子一般成长在一个父母管教严格,不懂得体贴他人情绪的家庭。除了自我意识敏感期、青春期等正常的反叛期外,叛逆的真相是:一个内心没有得到成长、心理不成熟的人在用幼稚的方式显示他的强大。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其实是平和的,而非叛逆的、攻击性的。
在我们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包括成年期、老年期,消极情绪得到理解、认可并被释放出来,都是处理消极情绪的第一课。我们协助宝宝处理消极情绪时,理解、认可、释放也是首要的、必须做的第一步。不管宝宝长到多大,我们都应允许他自由地释放出自己的消极情绪来。在宝宝释放情绪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不打断,不干扰。
特别提醒有男宝宝的家庭,切不可有“男孩子不许哭”的错误观点。请相信我,真正的男人不是压抑出来的,而是滋长出来的。压抑、压制只能制造出一个冷硬的男人外壳,里面却可能是一个心理问题丛生的、矛盾的内在。我们只有在遵从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和支持孩子,才有可能造协助孩子成长为意志坚定、有强烈自我主张的真正的男人。
无论男孩女孩,如果他的父母懂得关怀、体贴他的情绪,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个充满安全感的、豁达自信的、热情友好且受欢迎的人。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情绪没有被挤压,得以在自然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婴幼儿期获得的情绪能力,是我们一生所能获取的情绪能力的根基,它将奠定我们一生的情感底色。有儿童心理学家将婴幼儿期获得的情绪体验称为元情绪。成年之后,我们的情绪情感仍会深受元情绪的影响。元情绪,这个“情绪背后的情绪”,常以潜意识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甚至支配着我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体验。发展学家之所以将0—3岁的教养称之为“人生之根”的教养,这便是缘由之一。若妈妈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于实践中很好地滋长宝宝的积极情绪体验,协助其调节消极情绪,鼓励其进行顺畅自由的情绪表达,将使宝宝一生受益。宝宝未来是否是个高情商的人,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你此时是否滋养到了孩子的情绪能力。
在妈妈耐心的呵护下,宝宝到3岁时,就能拥有较好的情绪能力,同时也为未来拥有更强的情绪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情绪能力得不到好好滋长的宝宝,有的到了4、5岁都可能只会通过大哭大闹来表达和宣泄情绪。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10-10 16:50 -
小小菲儿 2楼谢谢亲的分享,来学习了10-11 21:07
-
添添妈 3楼很实用呀,学习一下。10-12 09:27
-
马上有钱 4楼恩学习一下吧
10-12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