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1岁半至2岁宝宝的亲子游戏
看2060 | 回复3
-
张跃军 楼主
适合1岁半至2岁宝宝的亲子游戏
1、玩水
宝宝三件宝:水、沙、球。这三件宝都是宝宝的最爱,也是宝宝成长最有价值的玩具。尤其是水和沙,它们对宝宝的吸引力将贯穿宝宝的整个童年,长达数年之久。
给宝宝穿上防水罩衣和长筒小雨靴,给宝宝两个耐摔、口径较大的敞口杯,让宝宝自己用杯玩“来回倒水”的游戏。刚开始玩水,洒漏是难免的,妈妈可在一旁将洒出来的水及时清理干净。洒出来点就清理点,可有效减少弄湿衣物的情况,同时告诉宝宝“不要让水跑到杯子外面哦”。
宝宝能比较熟练地用敞口杯来回倒水后,妈妈可将其中一个水杯换成小的敞口杯,这时宝宝会发现,小杯往大杯倒较容易,而大杯往小杯倒就难了。这种差异变化会引发宝宝的认知体验。随着宝宝手部能力的发展,要为宝宝的倒水游戏适当增加点难度时,除了将大杯换小杯外,还可将敞口杯换为收口杯。
大月龄的宝宝(如本阶段中后期、2~3岁的宝宝),给他(她)几个玩水的工具,如一个小桶、一个小盆、一个空杯或空瓶(如空可乐瓶)、一个漏斗(这是玩沙的好工具,也是玩水的好工具)、一个汤勺,他(她)就可以尽情地玩上一个上午。
洗澡时仍是很好的玩水的时机。给宝宝一些小容器让其自由地玩水,也可教宝宝用手捧水,感受水从指缝中滑落的感觉。浇水在宝宝身上,并用语言告诉宝宝水正从身体上流过,引导宝宝进行更细腻的感知。当然,如果宝宝就只喜欢用手撩水或拍打水,那也很好啊,就由着宝宝尽情、自由自在地玩耍好了。
我愿意相信,水是上天特意为宝宝准备的最好的玩具。它是最好的、最有发展价值的,却又是最廉价的、最唾手可得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它。无论孩子的家境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最珍贵的礼物,上天让他们平等地拥有。请家长别嫌玩水麻烦,而负了上天对孩子的这番美意。
2、玩沙
孙瑞雪对沙有过这样的描述:沙介于生命与物质之间,如水一般,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于掌握,它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创造和想象的本性。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比得上沙的奇妙,除水之外,也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地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在农村的乡野里,一群“野”孩子赤脚在河滩的沙地里尽情地玩耍,那是我儿时最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多少农村里走出来的新城镇人记忆犹新的美好回忆。那种快乐的体验如此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珍藏至今。每次带女儿玩沙时,记忆都会洞穿时间之门,把我带回童年岁月。沙,就是这么神奇的玩伴。你的宝宝若生活在农村里,就让宝宝自由地、尽情地在沙地里玩耍,因为对宝宝而言,没有比那块沙地更好的成长课堂了。
在城镇中成长的宝宝,妈妈每周可带他到宝宝游乐园的玩沙区玩。一般来讲,玩沙区都会准备些漏斗、小铲、沙桶之类的玩沙工具供宝宝选用。让宝宝自由选择工具,并按自己的方式自由玩耍,不要过多地干预或限制宝宝。只有在宝宝不知所措或即将放弃时,才去引导宝宝怎样去玩。妈妈用手或工具堆一座小山、做一栋房子,或用小铲挖个水沟或山洞,还可以用树枝在沙面上涂鸦,以启示宝宝玩耍。
宝宝喜欢用手抓起沙后扬沙,若沙太干,容易产生沙尘使宝宝吸入,对宝宝的健康不利,这时妈妈宜在沙中加点水,使之成为湿沙后再玩。湿沙更易成型,也很受宝宝欢迎。在玩的过程中,请你在一旁看护宝宝,防止宝宝将沙撩到眼睛里。
在野外一些无人看管的沙池或沙堆玩沙时,应特别注意沙的卫生状况。猫、狗等动物喜欢在沙堆里撒尿拉屎,使沙堆变得很脏并带有很多的病菌。所以本人建议带宝宝到有人看护的沙场玩,即使交点费也是值得的。若附近没有这样的沙场,绿豆、米粒则是很好的沙的替代品。
3、玩米、玩绿豆
在家里,可用米或绿豆来代替沙。米和绿豆,具备有沙一样的流动性、可随意塑造,同样非常受小宝宝欢迎。它们干净卫生,很容易找到,随时“恭候”小宝宝玩耍。
事前为宝宝准备几种不同的小工具,如小刀叉、小勺子、纸杯、小钢碗(或小塑料桶)等。在宽敞的地方铺上大大的一块垫布,用小桶盛一些米给宝宝,让宝宝脱掉鞋子坐在垫布中央玩。
和沙一样,米粒也没有固定的玩法,可以充分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在玩的过程中,妈妈尽量不要干预宝宝,也尽量不要指导宝宝玩你所认为的更好的玩法,除非在宝宝觉得不好玩想要放弃时。
宝宝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插水果时“很能干的”小刀叉似乎不那么好使了,米粒总是很容易地从刀叉上滑落。慢慢地,宝宝就会改用小勺子玩了。当小勺子“遭遇”小铲子时,宝宝又发现小铲子比小勺子有能耐得多,一次能舀起比小勺子多很多的米粒。妈妈稍用心,为宝宝选择工具时稍做下搭配,就能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经历“发现之美”。工具一次不给多,以免宝宝玩得太分散。
对妈妈而言,绿豆似乎是比米更好的玩具。绿豆不容易将垫布、地板弄脏,也更容易被清洗,而且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绿豆有米粒一样无穷多的玩法,来回倒时还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也似乎更吸引宝宝。给宝宝买上一小袋绿豆,就可以让宝宝玩上很长的时间,可算得上是最佳的玩具了。
刚开始玩时,由于动作不熟练,很多动作技能也不具备,宝宝会将米粒、绿豆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妈妈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妈妈可在一旁将滚落到垫布外的米粒、绿豆捡回宝宝身边,尽量减少浪费。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到2岁多时,宝宝就能用杯子来回倒米粒和绿豆而较少漏出了。
玩过几次的米应更换。只要米不是太脏,淘干净后仍是可以食用的。绿豆则应在玩过数次后清洗一下,晾干后再给宝宝玩耍。妈妈千万不能因怕麻烦,阻止或不给宝宝玩米、玩绿豆。
玩米、玩绿豆,除外显的动作练习外,还会触发宝宝进行感知、发现、选择、决定等内在心理活动,对宝宝是很好的成长支持。宝宝的这些内在心理活动,妈妈不仅无法认知,更无法支持。只有让宝宝自由自主地玩,才是实现它们的唯一途径。
4、捏绿豆
本阶段的宝宝已进入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特别喜欢拿捏和把玩绿豆、小珠子之类的细小事物。此时的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已发展得比较好了,也能捏起小至绿豆之类的东西了。
拿七八颗绿豆,放在茶几上,请宝宝一颗一颗地捡入小碗里;也可请宝宝将绿豆从一个碗中拿到另一个碗中,在玩耍的过程中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绿豆一次不给太多,好动点的宝宝给他准备七八颗,耐心好点的宝宝可多至十来颗。不然的话,宝宝会觉得怎么捡也捡不完,玩着玩着就没兴趣了。
5、舀豆子
当宝宝觉得捏绿豆太“小儿科”时,那就来点高难度的吧,让其尝试着用勺子舀豆子。让宝宝用勺子将碗里的豆子舀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另一个碗中。这个动作比用手直接捏要难多了,对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是非常好的锻炼。
刚开始练习时,可将绿豆换成体积更大的扁豆,宝宝舀起来更容易一些,动作熟练后再换回绿豆。两个碗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宝宝的动作熟练度做调整,如刚开始时两个碗的间距较近,动作熟练后就加大两个碗的间距,甚至将其中一个碗放到另一个地方,让宝宝舀上豆子后走上一段距离才将豆子倒入另一个碗中。
6、剥豌豆
将豌豆粒从豆荚中剥出来,是宝宝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从宝宝剥豌豆时那专注的神情中,你就知道他(她)有多喜爱了。
妞妞妈妈每次剥豌豆,都会邀请妞妞一起剥。妞妞很专注地将豆粒从豆荚中剥出来,然后将豆粒、豆荚一起放入菜碟中。妈妈见妞妞非常专注,就自己将豆荚从豆粒中拿出来放到一边。妞妞妈妈知道,呵护妞妞的专注力很重要,所以尽可能不去打断她。剥豌豆的次数一多,妞妞就自己模仿妈妈将豆粒放入菜碟中,然后将豆荚放到另一边,根本不用妈妈教。这个小小的动作告诉我们,妞妞在不经意间,学到了如何分类。
到了用餐时间,妈妈让妞妞用勺子自己舀豌豆吃,并告诉妞妞这是她自己剥的豌豆。妞妞知道这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似乎吃得更带劲了。妞妞很努力地用勺子往自己碗里舀不太容易被舀到的豆粒,这对她的精细动作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我发现身边很多妈妈,都像妞妞妈妈一样,很擅长将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很自然地转化为养教一体的亲子活动,让我不得不感叹天下的妈妈都是天生的育儿专家。作为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总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抚养智慧。
7、切香蕉
为宝宝准备一把小塑料刀、一根香蕉、一个菜碟或果碟,让宝宝练习切香蕉。妈妈先帮宝宝剥去果皮,或是将香蕉两头各切掉一小截后让宝宝自己剥去果皮,之后将果肉放入果碟中让宝宝用塑料刀切。
让宝宝将香蕉切成小段小段的,接着用小叉子叉住吃,这样可以让宝宝既玩水果又吃水果,两不耽误。“妈妈喜欢吃小片的,请宝宝切小点好吗?”当宝宝切香蕉比较熟练后,不妨请宝宝将香蕉切成较薄的片状,进一步锻炼宝宝手部动作的精细度。
市面上也有很多水果造型的塑料玩具,如塑料香蕉、塑料苹果等,是用来锻炼宝宝切东西的能力的。塑料苹果从中间分成两瓣,中间有胶带可将两瓣苹果粘连成一个完整的苹果。粘连起来后,宝宝可用塑料刀将苹果从中间切成两半。塑料玩具可以反复地玩,比起新鲜水果相对省事点,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些来,但无须买很多,因为宝宝很快就会玩腻的。
8、插洞洞
因为对细小事物的敏感,宝宝总是对小洞、小孔之类的细小事物情有独钟。找来一块泡沫块,用筷子在上面戳些小洞,再找来一根小塑料管,就可以和宝宝玩插洞洞的游戏了。用筷子插小洞时,筷子插入后再左右旋转几下,使小洞更圆润。
若泡沫块比较大,可将其搁在地板上,让宝宝坐在地板上一手按着泡沫块一手插洞,这时宝宝手部运动的方位往往是由上而下的;小泡沫块则可以让宝宝用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拿管插洞,这时宝宝手部运动的方位往往是由右至左的,这样可以从不同的方位锻炼宝宝的手部动作。由上而下的运动会容易一些,不妨让宝宝从这种方式练习起。
若找不到适合的塑料管,也可以直接用筷子插洞洞。有的宝宝会不满足于插你事先戳出来的小洞,想要自己戳些洞洞出来。当用筷子玩时,妈妈应在旁边看护宝宝。
9、存钱入罐
给宝宝准备一个存钱罐,最好是可爱动物造型的。拿一个硬币给宝宝,请宝宝将硬币塞入存钱罐中。当发现宝宝不太容易将硬币塞入时,妈妈可试试将存钱罐调整下位置,使存钱口朝上,这样宝宝塞起来就顺手多了。存钱罐可放在床上或柔软的布质沙发上,这样就不容易滚动了。
存钱罐的存钱口多是扁平的,硬币也是扁平的,只有将两者对准后才有可能将硬币成功塞入,这对宝宝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宝宝失败几次后,妈妈可握着宝宝的手使之成功地塞入一次。
城市里到处都有电动的摇摇车,宝宝都喜欢坐。当你的宝宝坐摇摇车时,也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投硬币。
10、玩橡皮泥
橡皮泥是颇具魅力的“百变神器”。用手拍它,它便成片状;用手滚它,它便成棍状;用手拉它,它便成条状;用手捏它,它就成为你想要的模样……它这种造型百变的特性,就和沙、水一样,满足了宝宝对创造和想象的需求。
妈妈先不急着示范,让宝宝自由地玩。当宝宝玩不出花样,觉得索然寡味想要放弃时,妈妈拍拍捏捏使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或捏出几个造型给宝宝看,引导宝宝继续玩下去。现阶段的宝宝还只会用小手拍拍打打或捏捏压压橡皮泥,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仍让宝宝觉得新奇。当宝宝通过捏压拍打创造出“作品”来时,妈妈不妨带着惊奇的神情,询问宝宝创造出了什么作品,并对他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赞美。想要看宝宝更成熟的作品,如捏造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则需等到宝宝2岁半以后。
11、夹子咬章鱼
家里一些并不起眼的小生活用具都有可能成为宝宝喜爱的玩具,衣服夹子就是其中之一。妈妈挑选几个比较容易捏开嘴的夹子,和宝宝一起玩“夹子咬人”游戏。
“夹子夹子张大嘴,张大嘴巴咬住它”,妈妈拇指、食指捏住夹子尾部,将夹子夹在宝宝的袖口; “夹子夹子又要咬人了,看它会咬谁呢?”“夹子夹子张大嘴,张大嘴巴咬住它”,妈妈将夹子从宝宝袖口上取下来后又将其夹在纸杯杯口上。妈妈演示夹子夹东西时,动作要慢,让宝宝充分看清楚整个过程。“宝宝,你的夹子会咬人吗?让它咬咬纸杯好吗?”妈妈随后鼓励宝宝自己玩。
为了让游戏更有趣,妈妈可将纸杯剪成章鱼状,让宝宝玩“夹子咬章鱼”的游戏。从纸杯口开始用剪刀垂直沿杯身往杯底剪,剪到杯身二分之一处即可。用同样的手法剪上四五道口子,再将剪开的纸杯片往外折,然后在杯身上画两个章鱼眼,一条有模有样的“章鱼”就做成了。宝宝用夹子夹章鱼的尾巴时,会很自然地一条尾巴夹一个夹子,这无形中强化了宝宝对一一对应关系的认知。
取夹子比夹夹子要简单,当宝宝玩得不顺利时,妈妈不妨先让宝宝练习取夹子。妈妈引导宝宝拇指、食指对捏夹子尾部,很自然就将纸杯上的夹子取下来了。经过多次取夹子练习,宝宝就能建立两指对捏与夹子张嘴之间的因果关系。当宝宝建立起了这种认知,玩夹子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12、红绿灯
当宝宝行走较熟练后,找个有坡度的地方,一家人玩红绿灯的游戏。“红灯停”“绿灯行”,宝宝和爸爸随着口令在斜坡上时走时停。当宝宝努力地在斜坡上往上走时,突然接到“红灯停”的指令,要一下子停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好不容易停下来,当接到“绿灯行”的指令时又得重启“马力”爬坡了。这对宝宝的体能、反应灵敏度、平衡力都是绝佳的锻炼。
妈妈参与其中,宝宝的玩兴会更浓,也能更好地保护宝宝。若还有其他的小宝宝参与进来,宝宝则会玩得更疯。当动作比较熟练后,不妨让宝宝来发号施令。口令亦可改为更简单的“走”和“停”。
平衡力不是很好的宝宝,妈妈宜全程看护,也暂不要玩更容易摔倒的下坡走。
13、扔球、踢球
宝宝现在知道,将手举起来扔球,能扔得更远。妈妈和宝宝玩球时,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举臂扔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可由双手扔球发展到单手扔球。
根据宝宝行走或跑的能力,妈妈可教宝宝踢球。你会发现,随着踢球动作越来越熟练,聪明的小家伙还会发展出有智慧的踢球策略来。如到2岁左右,宝宝跑到滚动的球跟前抬脚踢时,却发现球又继续向前滚走了。经过多次反复后,小家伙慢慢地就会知道跑到离球更近点时再踢。
在本阶段后期,当宝宝能较稳较准地踢到球时,踢球能带给宝宝很大的乐趣。“又被你抢走了,厉害。”“糟了,又被你抢走了,我要抢回来。”尤其是妈妈参与进来和宝宝“抢”着踢时,会激发宝宝无限的激情和乐趣。也可以互换角色,妈妈护球宝宝抢。妈妈故意制造点难度,宝宝抢过一两次后又让其抢着。看看宝宝那乐不可支的样子吧,他是多么快乐!
14、妈妈的拖鞋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有那么一段热衷于穿大人鞋的经历。这些可爱的小宝宝啊,摔也摔过,哭也哭过,仍丝毫不减热情。
穿大鞋子走路,会给宝宝的行走带来全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让宝宝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它挑战宝宝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考验着宝宝如何运用和重组已有的动作技能,智慧地解决“鞋子容易脱脚”以及“身体容易失去平衡”的问题。面对大鞋子带来的全新考验,宝宝唯有不断地行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将经验上升为认知并产生解决方案。
穿着妈妈的拖鞋到处走,在挑战更高难度行走练习的同时,这也是宝宝在用脚体验和感知“大”与“小”。“大”与“小”“重”与“轻”等看似简单的概念,它们不是被认知的,而是被感知的。宝宝只有先感知了,才能将相关的经验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也许谁也不会想到,宝宝一个看似很调皮的玩耍行为,背后却蕴藏非凡的发展价值。还是那句话,只要是所有宝宝都喜欢干的事,无论它在大人眼里多么幼稚或荒唐,其背后一定隐藏有很好的发展价值。
就让我们以欣赏的目光,鼓励宝宝的大人模仿秀吧。“大拖鞋,像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向前走,走呀走,翻了‘船’。”,妈妈甚至可以穿上丈夫的大码拖鞋,陪伴着宝宝在客厅里行走,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从那个房间走到这个房间。此时,拖鞋的嗒嗒声、母子俩的欢笑声就是宝宝成长路上最动听的喝彩声、加油声!
当宝宝穿着你的拖鞋在客厅到处游荡时,还是得看护着让其尽量少摔倒。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带给宝宝的毕竟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有些宝宝甚至会看上妈妈的高跟鞋。但高跟鞋却不是那么好征服的了,当宝宝试穿你的高跟鞋时,更应小心看护,防止宝宝崴到脚。
15、会飞的小超人
宝宝的模仿力越来越强,我女儿也是。当她1岁8个月大时,经常在家里上演超级模仿秀,模仿大人、模仿同伴,尤其喜欢模仿小表哥扮超人。
有一次,女儿5岁的小表哥来家里玩。小表哥披上条纱巾扮成超人,在小区里来回地“飞翔”。女儿觉得好玩极了,赶忙也叫我给她找来条绿色的纱巾给她披上,摇身一变成了“女超人”。她跟着小表哥在小区里来回地疯跑,双手向后做飞翔状。
我担心她的手裹在纱巾里容易摔倒,就将她的双手从纱巾中拿了出来。谁知这下惹她生气了,随后她还大哭起来。原来双手被我拿出来后,她就不能撑开纱巾做“翅膀”了,也就飞不起来了。我教她用手抓住纱巾,这样也能飞。女儿就是不愿意,因为小表哥就是用手裹在纱巾里的。我只好顺从地让她的双手又裹进纱巾里,这样“翅膀”又能飞起来了,脸上泪迹未干的她又欢快地疯跑去了。
16、装扮行为之喂奶
从闭上眼睛假睡几秒,到用玩具手机假装打电话,宝宝萌生出简单的装扮行为来。随着月龄的增大,其装扮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逐渐发展成有游戏主旨、角色分明的象征(假想)游戏了。
装扮行为和象征(假想)游戏,是宝宝想象力与象征思维的展现。在有关象征(假想)游戏的研究中,皮亚杰发现,玩大量象征游戏的学前儿童,在有关认知发展、语言技能和创造力测试中的表现,好于玩得较少的儿童。
现阶段的宝宝会假装生气;会用小勺、小碗假装吃饭;也会闭上眼睛假装睡觉;会请妈妈给自己的毛绒玩具或布娃娃穿衣裳;有时则会假装认为布娃娃也饿了,要给它喂奶。
宝宝给布娃娃喂奶时,会模仿你给他(她)喂奶时的一些行为和动作,如抚摸布娃娃,喂完后拍拍布娃娃的后背等等。整个过程宜让宝宝不受打扰地完成,妈妈只在宝宝需要帮助或其主动寻求互动时才参与进来。当宝宝给布娃娃喂完奶后,妈妈可很关心地询问宝宝:“小宝宝吃饱了吗?”宝宝也许会大人似的告诉你:“饱了!”
当宝宝出现装扮行为时,妈妈应很好地呵护它的发展,并为宝宝提供相应的支持。如宝宝请你帮忙给布娃娃穿衣时,妈妈应顺应宝宝的请求,很高兴地去完成这个动作。面对宝宝稚嫩的装扮行为和象征(假想)游戏,大人切不可就此开宝宝的玩笑,不可嘲笑或戏弄宝宝。
本文摘录自《0—3岁宝宝教养手册》(张跃军 马艺铭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11-06 16:39 -
小小菲儿 2楼这么多的游戏,不怕孩子没得玩了11-07 15:20
-
qianqian0901 3楼好多好全面啊,学习了11-08 05:24
-
七叶草 4楼好多游戏啊11-08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