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需要美好教育
看1349 | 回复1
-
李凌云儿童绘画 楼主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很糟糕,什么东西都不值得去珍惜;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有攻击性的;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值得被爱的。于是他们会以破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往往暴力解决,有的还有自残的行为,这就是从小缺乏美好教育的结果。尽管现实的残酷需要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面对社会时一无所知,但是在十五岁之前对孩子进行美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可能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美好教育?
其实,美好教育只是孩子小时候对于自己和外界的一种认知。
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社会是繁华和多彩的,大自然中蕴含有无限的魅力。
由于幼儿更本没有鉴别能力,你反馈给他什么他就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试想如果家长每天下班回家就开始抱怨今天的公交多么的挤,空气多么的糟糕;亦或是抱怨公司领导不公平,社会福利差等。这些抱怨被一旁玩的孩子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呢?也许他们从此就认为外面的世界好可怕,爸爸妈妈这么厉害都变得筋疲力尽,我就不去尝试了,让爸爸妈妈一直保护我就好了。当孩子潜意识产生了这种恐惧,他们将会停止探索的脚步,将自己封闭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相反如果你告诉孩子,今天在外面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社会的温暖,还有大自然的美丽,这将无形中增加孩子的探索欲,他们也想亲自去体验一下外界的魅力,他们也会很珍视美丽的世界。
其次,家长一定让孩子知道并坚信 “人之初,性本善”。
为什么要让孩子有这样的人性观呢?告诉孩子人性本恶岂不是可以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然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如果让孩子坚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友爱的、互助的,有助于孩子形成美好的心灵和易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试想一个人如果认为别人都是动机不纯的、险恶的、自私的,那么他将时刻提防着他人,与他人相处也会采取敌对、防御的方式。这样的人生活将时刻紧绷绷的,没有轻松快乐可言,人际关系也将一塌糊涂,恶性循环的结果往往是身心疲惫。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其他人都是善良友爱的,他就会主动去帮助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给其他人,别人也会同样的回馈他。这样他的生活就变得轻松自在,和谐美好。
最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可爱的”。
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做的好不好的能力,而是敢不敢做的能力。往往自信的孩子即使自己做的比较差劲也会很开心的去做,因为他们的父母总会告诉他“宝宝,你是最棒的”,也从不把孩子与其他同龄人比较。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社会适应都有极大的影响。自信的人总会肯定自己的存在,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重要的、招人喜欢的。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对自身进行外归因,不会影响到他们乐观的态度和上进的动力。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会主动去建立关系,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圈,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相反从小受到家长否定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遇到问题就会退缩、一蹶不振。
总之,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美好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他的认知就会很开阔。不论是否取得成功,您的孩子都将感谢您给了他辛福生活的心态。
11-12 17:02 -
淑琬小女 2楼很不错的内容了11-12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