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歌儿歌唱起来
看5608 | 回复6
-
鹏程 楼主
儿歌儿歌唱起来
——评《幼儿枕边新童谣》
王林(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专家)
这是一套按年龄段编排的原创童谣。
这是一些写给孩子的知性与美感兼备的天籁之歌。
你的孩子如果上了小学,很快就能在一年级的教材中读到这样一首儿歌,“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这首儿歌的作者和这套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李秀英。忘不了作者曾经告诉我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她行走于街头巷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游戏,嘴里念念有词的正是她写的儿歌,这位作者当时就足不能迈,泪流满面。
这个故事常让我也感动——一位对孩子和儿歌有强烈喜好的作家才会有这样的情感,儿歌本来几千年来就存活在孩子的口头中。小儿歌无法像大巨作那样,带给读者深深的人生思考,但当它流传于孩子的口头,带给孩子片刻的快乐时,它的文学价值就实现了。
这套儿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按年龄分类,带给读者很多方便。其实,儿歌在图书市场上并不难找,比如传统儿歌、创作儿歌,植物儿歌、动物儿歌、四季儿歌。但这种分类方法下的儿歌,深浅不一,让读者不太好选择。
幼儿的语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一岁左右的牙牙学语,到词汇、短语、简单的句子,三四岁基本掌握口头语言。这段时间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歌能给孩子的语言发展良性刺激,因为儿歌中的词汇是大人口中不常出现的,儿歌的音韵节奏是符合孩子的生理节律的。你看,同样是描写小猪的儿歌,在最小的1—2岁集中,作者写到,“猪宝宝,/鼻子翘,/最喜欢,/睡大觉。”简简单单地16个字,很符合1岁左右孩子的语言实际;在3—4岁集中,作者写到,“小懒猪,/胖乎乎,/好吃懒做怕读书。/宝宝教它学认字,/捧着书儿打呼噜。”不光是句子增长,含义也比以前有增加。在5—6岁集中,“小白猪,傻乎乎,/洗澡不去清水塘,/跳进泥坑搓呀搓。/左搓搓,右搓搓,/变成一只小花猪!”句子进一步增长,还带有一定的动作性。
儿歌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它有和谐的音韵、明快的节奏。因为儿歌不像其他文学形式,它主要是让幼儿听的,所以,有没有音乐性,是判断一首儿歌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儿歌的音乐性主要是通过押韵、句式的变化、模拟自然界的声音的方法来实现的。这套儿歌集中的儿歌,几乎首首押韵,句式非常富于变化。例如《小兔画虎》:“小兔画老虎,/满口没有牙。/你要问它为什么,/胸口一拍笑哈哈:/“吃小兔的尖牙齿,/统统被我拔掉啦!”音节明快,内容也富有儿童情趣,就是孩子也会为小兔的“画画胜利法”感到乐不可支。
这套儿歌的内容,无外乎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天气物候,但却是孩子最渴望了解的内容。一首儿歌是否适合孩子“听读”,还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简单。儿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之间,在短小的篇幅以内,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对人、事、物做简单扼要、通俗易懂的描写,让幼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例如《风宝宝》,“风宝宝,没礼貌,/串门不知把门敲,/哐的一下推开门,/我家宝宝吓一跳。”儿歌只有短短四行,念起来动感十足,而且用的全是生活中的口语化词语。
我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份来介绍这套书的。以前我写儿童文学评论时,因为自己没有孩子,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目前小女正好一岁多,我获此书后赶紧在小女身上“实验”,在她喝奶时、爬行时,抓住机会念给她听。当然,很难确定她听懂了多少,但总能让刚学会走路爱动的她稍许安静。有一天,她竟从书架上一大堆儿童书中抽出1—2岁号,倒拿着书喃喃自语。我想,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作者听,她也一定会快乐加感动吧?
08-02 10:55 -
开心果果 2楼孩子们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儿歌中却能学到很多知识呢08-02 11:12
-
家有千金 3楼这么多儿歌,不错08-02 11:16
-
zuiyue999 4楼挺多哦。。。。08-02 11:24
-
dearhxf 5楼儿歌确实很不错。08-02 11:27
-
沙漠玫瑰001 6楼好多啊 。。。。08-02 12:46
-
峻峻妈咪 7楼儿歌很不错哦。08-03 11:2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