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看2102 | 回复4
-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一直处在合作者的地位,为幼儿的成长一起努力。然而在幼儿教育阶段,一直有几个问题让家长困扰和挣扎:什么才是成功的幼儿园教育,毕业将即,如何评价自己的孩子是否成功的成长,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有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和《指南》,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一谈幼小衔接过程中,非常重要,却又常常被家长们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影响。
首先,要注重品格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品格不单单指文明礼貌,它包括孩子是否诚实,是否乐观自信,有勇气面对困难,是否有节制,是否知道自己的责任,不推卸责任,是否有冒险精神,是否懂得珍惜时间,是否尊重别人,是不是很独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甚至包括他有没有良好的自我形象能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等等。《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有明确的提示:“做错了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幼儿阶段需要建立的优秀品格。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不诚实,进入小学以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找借口不写作业,借了别人的东西不还,渐渐的他也许会被别人孤立,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同学不相信他,老师不相信他,最后他自己可能因为这一个缺点变得自卑,进而影响到他对学校对同伴的看法,影响到学习兴趣,后果无法想像。再说一个没有节制和责任感的孩子,不懂得约束自己,放了学先吃东西,先玩,不得已再写作业,家长管得很累,孩子做作业也做得很烦,即使作业写完了也没有效果。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爱上学习,懂得学习。孩子不爱学习,一方面是课业负担重。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了孩子不会学习。文明的语言习惯:如“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等等。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常常被家长们忽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1、培养良好的坐姿和站姿。《指南》当中指出5-6岁的孩子要“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幼儿园里有这样的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甚至走路都一边走一边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并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也没有刻意纠正。但可以想象一旦坐不好,你的视线就不光在老师身上了,一定开始关注别的东西,东张希望,四十分钟的课堂很难坚持听下来。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老师讲课时,他随便插话,随便去上厕所或者喝水,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允许这样的行为,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那就有危险了。毕竟小学的课堂不允许这样的行为发生。幼儿园阶段,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一起向孩子们渗透这种思想。另外还有的孩子,不懂得尊重正在讲话的人,不懂得收集让人讲话当中的重要信息,在回答问题时顾左右而言他,经常答非所问。没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阻碍其理解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家长在家时跟孩子说话就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要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就应当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你真的关注他。只有家长成为了倾听的好榜样。认真听孩子说,孩子才会认真听你说②立定界限,奖惩适当。培养孩子良好倾听能力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给孩子界限,说过的话,说一遍他就能去做,最多两遍,不做就有适当的惩罚。让孩子学会听,愿意听。③利用亲子阅读时间与多孩子交流。家长可以在给孩子读故事后,提问故事中的问题,或故事中人物出场的顺序,故事中谈到的景物等等,有心的问题可以培养倾听习惯。3、规律的作业习惯。幼儿园里虽然不主张为孩子们留作业,但在家里,每天五分钟小小作业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学业责任,在这五分钟里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空间,一个固定的角落,如书桌或是小沙发,让孩子独立地去阅读一会图书或是画一副画,又或者是写写自己的名字,听一段英语儿歌等等,让幼儿感受安静与独立学习的氛围,进入小学后他就不会对此感到陌生。
第四、远离手机和电脑。《指南》对科学领域的解读中提到:要让孩子们能:“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而手机和电脑有时候正剥夺了我们的孩子这样的能力。在现今的电子商务社会,手机电脑无处不在,但是请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对孩子来说是毒品。所以,大胆的让的孩子走出去,走近现实社会,给他创造一个真实的童年,不是愤怒的小鸟,也不是变形金刚,是会跳皮筋,做弹弓,放风筝,是会动手创造的童年。
第五,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常的,独立的人,培养他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后,自己书包自己整理,自己根据天气增减衣服,贪玩不做作业的结果自己承担。这也是《指南》中对5-6岁孩子提出的要求。
第六,从现在起,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有绘画天赋,有的孩子有计算的天赋,有的孩子活泼爱交往,有的孩子内向稳重,做事认真。双胞胎或者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定深有体会,一家两个孩子或一起出生和成长的两个孩子经常是个性截然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都培养成流水线上的产品,最后都一模一样。不要羡慕别人的孩子,不要期望我家孩子也一定成为状元或者科学家。因为状元不一定快乐,学者不一定能创造奇迹,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去培养他,让他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最后,为孩子建立集体归属感。帮助他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同学,喜欢上学校。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不喜欢我。当孩子没有了这种对集体的依恋与信任,他就会对很多事情产生惧怕失去兴趣。《指南》中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有这样的要求;“要在群体生活中积极快乐”,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快乐时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当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这些挫折,树立良好的心态。如果跟着孩子一起泄愤,埋怨老师。只会让他更害怕老师,抵触老师,最后开始埋怨自己无能,变得自卑不爱学习。我们要做个有智慧的父母。另外,家长不要怕孩子受欺负,尽量不要替孩子出面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指南》中指出,5-6岁的孩子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如果我们在孩子受到小伙伴的伤害时教会他去原谅别人或者告诉他怎样避免伤害,孩子学到的就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方法。不要剥夺孩子学习正确地化解冲突和保护自己的方法,要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困难当中,学会爱别人也学会爱自己。
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固然重要,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持续一生之久,家长在注重孩子升学之际知识量与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以上品格、习惯、社会交往、独立自主,集体归属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孩子幼小衔接过程中最好的帮助者。
04-02 15:50 -
谢谢亲的分享,来看看了04-03 10:27
-
幼小衔接真的很重要,学习一下04-06 10:05
-
看看吧不错哦04-06 11:01
-
很实用的内容,来学习了04-06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