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闷葫芦、胆小鬼、说不清楚,一个简单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1454 | 回复3
-
葫芦弟弟 楼主
戴尔.卡内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口才艺术”。这说明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及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爸爸妈妈们都知道,语言是贯穿在我们成长中的一项技能,会说的孩子,往往自信开朗,社交能力强,而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害羞胆小,不善于交际。
其实,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后天的培养和环境的影响,更受到学习和磨练的直接影响。有些孩子回答大人的问题时,总能有理有据、快速应对,言语中透露一股“老成”劲。但生活中,不少孩子却是这样的:
a.不敢讲话:内向胆小、在人前不敢讲话,总是低头不语。
b.声音太小:一说话脸就红,声音小的像蚊子叫
c.说不出来:内心紧张,特别上台发言或者上课回答问题,面红耳赤;遇到问题不敢表达自已的想法。
d.说不清楚: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还是当众说话、上台发言,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平时说话很流利,可一着急就变得磕磕巴巴
这些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3岁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家长们首先需要了解语言发展的阶段,才好“对症下药”:
1 .单词句阶段(12-18个月)
这一阶段,孩子通常会用一个词来替代句子,以此表达需求
比如:抱抱(我好无聊,想要抱抱。)此时,他们喜欢说爸爸、妈妈、奶奶、爷爷之类的。
2. 双词句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会说一些“电报语”
比如:我喝水(我想要喝水,给我倒一杯吧。)有研究表明: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与外界刺激密不可分。主动多跟宝宝说话,不仅可以刺激孩子的语言发育,还能让孩子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语言是在交流中产生的,输入到一定程度,孩子才有东西输出。所以,我们一定要跟宝宝多说。
有的人以为孩子不会说,肯定听不明白。所以就索性给娃啥都不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孩子知道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能听懂很多东西,只是不会说而已。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些什么?
1. 看到什么说什么
比如:宝宝,你看这是花,红色的花,红色的玫瑰花。
2. 你在做什么就说什么
比如:来,咱们穿衣服,伸胳膊,穿袖子,穿上袖子,扣扣子。
爸爸妈妈们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不是“正常说话的样子”,而是温柔缓慢的。
而孩子的回应,要么是“咿咿呀呀”,要么是眼神、神态回应的交流。而这样的刺激,特别能激发起孩子张开小嘴巴讲话的意愿。
3. 儿歌、童谣、绘本
平时在家庭的对话,用到的词汇量很有限。要想增加新的词汇量,从哪里来?
儿歌可以蹦蹦跳跳地表演给孩子,童谣可以没事念一念,绘本睡前读一读,你的孩子将会比别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
比如绘本《不急不急,清楚说话》,就是一本非常锻炼孩子表达力的指导书,它的故事核心就是让孩子明白,表达清晰、好好说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而且这本书除了故事内容精彩之外,还有很多的互动环节。这为那些喜欢用游戏寓教于乐的宝爸宝妈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比如托马斯小火车会给小朋友提出把话说清楚的很多的建议:“说话之前要调整好呼吸,把心情放平稳:说话之前要构思,要告诉对方的信息包括哪些
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说话时按照“先......再......然后......最后”的顺序说;问问对方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再进行补充等等。”
还有一个很贴心的设计,一是它独有的表达力卡片。游戏和故事是引起孩子兴趣的“第一道关”,如果实际运用,还需要反复练习。
它会给你提供场景和规则,让你发散思维的跟据图画来讲故事,以此提升孩子的造词造句能力。
二是他的亲子游戏乐园版块。这也是加深父母孩子间关系的一个好方法。
通过一些日常互动训练,比如相册回忆等,来促使孩子思考,扩充孩子词汇量,家长不仅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提醒孩子组织句子,还能通过这些环节促进爸妈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
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涉及知识、思维、性格等多方面,是智慧的反应。
总之,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低年级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在鼓励引导中耐心浇灌,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绽放的花朵。
11-14 14:39 -
小小菲儿 2楼很多书对孩子都是不错的11-19 23:25
-
鸭丫0815 3楼我家估计上了台就这样胆小11-23 23:20
-
如果1984 4楼真是非常不错的12-03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