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小tips
看6983 | 回复2
-
shiyueriji 楼主孕产知识真的很庞杂,说是重修了个学位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准备充分,基本没走什么弯路。谨就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心得做如下整理:
1、孕早期要多喝水。
不知道怀孕时,恰巧工作太忙喝水少,结果我华丽丽地尿道炎了。尿频尿急,排尿奇痛。我去看医生,他例行问了句:例假来了没?我说没呢,就这一两天了。医生把笔一扔:那不行,我不能开药。
我悻悻地下楼,又心有不甘地回来了:医生,你给我开药吧,来例假了我吃,不来例假我不吃。 医生准备下班了,正和同事谈笑风声,懒懒地说:不行。你回家喝水吧,使劲喝。
现在的回忆里,他的慵懒简直带着仙风道骨,连大白褂都是飘着的~
感谢你,医生!因为已经36岁的我,其实是怀孕了。
孕早期心情很容易过山车的原因,就是如此吧:假如说我吃了消炎药,那么该有怎么样的担心呢?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身边的朋友发现怀孕时,有几个想起近期吃了感冒药或紧急避孕药、喝了点小酒,还有照过CT的……像是命运故意的安排,把最好的加点小彩蛋一起附送(这几例都在咨询医生后继续妊娠,孩子们出生后很健康)。
遇到纠结的情况,你需要知道医学上的零或无原则:在胚胎发育的前14天,如果受到了影响,一般会自然流产;如果正常孕育,基本可以说是无影响。当然了,仍建议你去咨询专业医生:尽量去大地方的三甲医院,一些小医院偏保守,或知识未更新。
2、孕期、哺乳期情绪波动是正常的。
我是一个比较大条的人,不给阳光也灿烂。生得晚相对各方面准备充足,心智也要成熟一些,老公也给力。但早孕的时候,还是容易胡思乱想,有点疑惑马上网上查,网上的信息太乱——还是看书靠谱:西尔斯的《怀孕百科》,我很推荐,有强大的稳定头胎孕妇情绪的效果。孕中期整体比较舒适和快乐,但到产前一周,内心其实是莫名焦虑紧张的。在产褥期,因为紧张孩子,也有反应过激的时候(比如说孩子脐带有点红,我立即坐在床上掉眼泪,深夜要去看急诊),有一些担心和逻辑回路,现在回想是有点不可理喻,哈哈哈。这说明咱们女人有母爱、够可爱,对吧?
怀孕后,你不妨明确告诉家人,因为激素的剧烈变化,你的情绪可能会有波动,请他们多谅解。如果你平时相处就容易吵架的人,可以考虑请个钟点工代替他们来照顾你的生活,或者老公亲自上。 我因为早孕反应不强烈,只是嗜睡和口味变化,能自己做卫生做饭,一直到生前。我亲妈在孕中期来看我,她一进门我就和她大吵了一架(生平头一次):因为她想让我生男孩。月子的时候,我请了26天的月嫂,两边老人都没让来。月嫂走后,我一个人带孩子,确实比较辛苦,但也没有无谓的意见和争执,情绪比较平静和愉快。
孕产妇最需要的心理素质是:镇定。生活哪能没点小插曲。我孕11周去建卡,一个人去的,好不容易轮到我了,医生说听不到胎心。我有点蒙,但很快回过神来,我是这么对自己说的:可能是我肚皮上的肉太厚了,而且离能听到胎心的12周还差几天呢,我相信宝宝是健康的。然后我自己爬楼梯去B超室,还好一切正常。类似的情况,你在孕产期可能会遇到,也可能不会遇到。但日后带孩子,难免会遇到孩子第一次发烧、摔倒、碰伤等情况,你首先要保持镇定,然后积极想办法或寻求帮助——因为你是一个准妈妈/妈妈了呀。
当然了,偶尔情绪波动一下或觉得有啥没做完美的,也不用自责:做人开心最重要,何况是个孕妇、产妇呢(通常些微细节对宝宝没那么夸张的影响),哈哈哈。
3、不能对医生的要求/建议掉以轻心,但也不要被听闻的个例吓坏。
生命其实是很顽强的,胎儿懂得自我保护。拿我自己来说,虽然高龄头胎,但不太能闲得住:早孕四处奔波就算了,还有剧烈的运动。比如说,跳健身操,动作是先摸天花板(当然摸不到了),再立即快速蹲下摸地板…… 知道怀孕后真的是感到庆幸。怀孕的早中晚期,我每天都会散步,孕中开始更是遵医嘱,餐后快走每天达两三个小时(运动量请与产科医生确认,并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周末和假期也旅游、远足等。一直到生前都比较随意,但并没有出现见红、早产、宫缩或其他异常情况。
整个孕期,我比平时注意的是:穿浅色内裤,上厕所会留意有没有见红。不吃生鱼生肉,因为孕妇最怕的是寄生虫。穿防滑性好的鞋子,看到没牵绳的狗主动避让。不喝酒、浓茶和咖啡,因为酒精影响胎儿脑发育,而咖啡因会让胎儿兴奋。尽量不吸二手烟。不熬夜。不久坐。胎儿比较大后,不去高分贝的场所。孕后期,遵医嘱数胎动。
除非之外,一切如常。孕期轻微感冒了几次,多喝水睡觉,就自己好了。
4、保障全面营养,但孕产期并不需要吃过多高热量。
早孕我没看懂医院关于饮食的要求。因为没有强烈妊娠反应,所以胃口有点太好了,加上有意想营养全面:毕竟是两个人嘛。这真的是吃亏啊,自己长肉就不说了,孕中期我无可避免的餐后二小时血糖高了。从24周起我只能吃营养餐,想吃零食就啃黄瓜和西红柿(热量低不升糖),嘤嘤嘤。
因祸得福,在全面学习了营养知识后,我明确知道了:孕期不需要吃太多,因为胎儿所需要的是全面的营养,但所消耗的额外热量并不多。基本上,孕前1500千卡,加500千卡的热量就够了(孕早、中、晚有细分,一般医院的墙上都有),如果你去学习一下,发现那是很少的食物。
我的妊娠血糖靠饮食和运动一直控制得很好,到39周 4天生产时,孕期体重增长了20-25斤。按医生的要求吃和运动,胎儿出生时体重6斤、各项指征良好,并意外地满头黑发(我以为饮食控制严格到按克数算,孩子没有多余的营养长头发了……呃……嗯,我也就一普通无知孕妇)。关于胎儿体重,老人家们一般恨不得生下来就十斤八斤的,但医学上推荐的是5-7斤之间(现在普遍营养好,如果妈妈孕期血糖不高胎儿稍重一点也别太担心),包括人高马大的白人产妇。胎儿过胖不仅不利于生产,对孩子的远期健康也可能有不良影响。我家孩子6斤听起来偏瘦(起码我家老人们心里是这么嘀咕的),但纯母乳两个月儿保时就12斤了(不是说重了好,只是和老人的担心对比一下),生长曲线也一直比较稳定(离乳后完全靠自己吃饭时有点往下掉):再次证明医生的 "保障全面营养,出生后再长肉”的英明。
简单易行的孕产妇营养指南:
主食要保证:不要单吃白米白面,适当多吃点杂粮豆和根茎类主食(红薯、土豆、玉米、藕等)。中国居民的食物结构,碳水化合物是普遍超标的,但蛋白质、铁、钙不足。
补铁:红肉、动物肝脏(一周一次比较安全)。
保证蛋白质:蛋、鱼、肉、虾、豆制品……鱼肉类的每日总摄入量,大约自己摊开的手掌大小。需要注意的是深海鱼一周最多吃两次(过量易重金属含量超标)。
补钙:每天 500ML 左右的脱脂奶是比较理想的(我的产科医生的要求)。要适当晒点太阳,如果户外少,补点VD。
保证微量元素、矿物质:除了上面这些,多吃蔬菜不限量(深叶蔬菜的叶酸、钙含量相对比较高)。吃足够的蔬菜还能提供膳食纤维,能有效预防孕后期便秘。
水果限量:水果每天不超过自己的拳头大小,想品种丰富就多吃几样,但控制总量(尤其高糖分水果)。血糖高的妈妈可换成低糖水果:芭乐、柚子、青苹果、李子、樱桃等。
坚果油脂高,每天吃一点,品种可以丰富,但不要过量。
有条件的话,遵医嘱吃孕期、哺乳期复合维生素。
限高油脂(两大勺)、高糖(尽量少吃)和高盐(6克以下)。
尽量吃得品种多而丰富,但营养比例搭配合理(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可少食多餐。
5、注意新生儿安全,预防产后抑郁。
我没完全按传统坐月子,洗头洗澡吃水果喝牛奶开空调(不直吹)……没啥不良反应,而我最大的教训是:我应该学会顺应小婴儿的节奏,他睡我也睡。小婴儿的睡眠是几个小时一个周期的,而我因为产后激素的作用,不是太困。又不是太有经验,所以孩子白天睡我精神抖擞会客;晚上他两三个小时一吃,加上产后几周是泌乳高峰、而婴儿只能吃一点点,我怕堵奶还要定时挤奶。我没能保障自己的睡眠,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恢复。
产褥期(医学上是42天)尤其要注意的是:
产妇身体仍在恢复期,情绪易波动,营养需求高,能休息就休息,不比平常,不要逞强。
不要经常下蹲,防子宫脱垂。
做Kegel缩肛运动,帮助盆底肌恢复。
就算你产前有运动基础,也不要急于恢复高强度的锻炼。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顺产是建议六个月后,剖宫产可以再晚一些。个人的经验是:高龄产妇可以比正常时间再晚一点(我八个月开始跑步,但很快因为膝盖疼去看专科医生)。这是因为就算你不哺乳或非顺产,松弛素和泌乳激素仍然让你的关节和韧带状态与平常不同,过于剧烈的运动,对身体反而有伤害。
做一些舒缓的垫上运动,如猫式伸展、腹式呼吸,以及类似广播体操的动作、慢走等(逐渐过渡到快走,出月子后可以推上孩子一起去公园)。
母乳喂养:
注意正确的衔乳姿势,防止乳头皲裂。预防乳头混淆。
按需哺乳,新生儿的胃只有樱桃大小(喂奶粉的切记不要喂多了),一次吃得少但又长得快,所以吃得勤。让婴儿多吸奶,这是他们最好的运动(同时满足了口唇欲),也有利于妈妈子宫收缩、乳腺通畅和更多泌乳。不过量挤奶,以尽快达到供需平衡。
学会多种哺乳姿势,孩子大点,夜间可以躺侧喂(防止乳房边缘堵婴儿口鼻),免得妈妈频繁起夜、过于劳累。
喂奶后拍嗝,婴儿侧躺防溢奶(两侧经常换换,防睡偏头、压耳朵)。不要在小床上放容易引起窒息的软物。孩子几个月大后开始好动,吃过奶拍嗝后再竖抱一会儿,溢奶或吐奶会有所减少。
不要过早喝脂肪含量高的浓汤(比如猪蹄汤),容易堵奶。多喝水就可以了,每天2000ML.另外。婴儿是最好的通乳师,不要暴力通乳。
要注意的是各种滋补汤其实是高脂肪、高嘌呤的。而产妇过胖反而不利于泌乳,高嘌呤容易尿酸高,嘌呤易堆积在手腕或膝关节等部位,加上抱孩子,很容易“妈妈手”(腱鞘炎)或膝盖疼。
妈妈感冒仍可以母乳,可以戴个口罩。
母乳考验的是信念,坚持过头一两个月,后面就要顺多了。如果你担心母乳会造成下垂,研究的结果是下垂主要发生在孕期而并非哺乳期。如果你怎么折腾都没有母乳:就放过自己吧,爱孩子不止喂奶这一种方式,妈妈的怀抱都带着爱的温度。
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是大多数产后大肚子和腰疼的元凶,要充分引起妈妈们的重视。
如果自己带娃,强烈推荐尿布台,防止产后腰疼。
产后起身时尽量侧起身:腹直肌因为孕期撑开,还没有恢复,正面起身会加重分离,不利于恢复。
在彻底恢复前不要长时间负重,比如抱一个十几斤的娃走来走去。
可以做轻缓腹式呼吸,这是恢复腹直肌的第一步。不要急于练习卷腹(分离小于两指后才可以)。
顺产不要捆过紧的腹带,影响血液循环,有可能过度挤压盆底脏器(剖宫产绑主要是保护伤口帮助恢复)。
婴儿带养:
第一个月主要是排黄疸(多吃多排)、护理脐带(保持干燥)。新生儿惊跳反射比较多,可以用睡袋或包巾裹一下,孩子喜欢类似于子宫的小空间,可以在他手脚边围一个边界并放一件带有妈妈气味的哺乳衣(防堵口鼻),有助于孩子的安全感。不要给孩子穿太多,不需要戴防抓破脸的手套(不利于神经发育)。指甲过长可以剪或磨平,但不要剪过短。
第二个月,孩子容易肠胀气,这时候多让他趴趴,顺便连抬头一起练习了。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抚触缓解(注意力度和手法,网上查)。
有的孩子可能会有厌奶期(一般是三四个月时),这时候父母不用紧张,几顿饿不坏。
婴儿不会自主睡眠,父母需要学习睡眠知识:吃、玩、睡,是比较推荐的日常作息安排。
多和孩子说话唱歌,醒着的时候多抱多互动,但第一重要的是:保障睡眠。多和宝宝说:我爱你。到他会说话时,不用你教,他也会这么对你说。
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听力,不过早声光刺激。
孩子六个月前,母胎里自带的抗体,其实不容易生病(尤其母乳喂养的孩子)。
如果生病喂药,拔掉针头的针管很好用。
婴儿安全:
注意衣物的线头或绳子缠绕,袜子要翻过面来检查。
防止孩子掉下小床(虽然严防死守,很多孩子都摔过)。如果发生不要紧张,先观察,再上前抱,这样可以避免二次伤害(通常没事,孩子有哭声比没哭声好)。注意,孩子最怕直接摔后脑勺,大一点坐在餐椅上仰面倒下这样的事,就不要发生了。
和小婴儿玩的时候,不要拉拽,容易脱臼(每句轻描淡写的话后,都有活生生的案例)。不要大幅度剧烈摇晃,他们的脑部还没发育好。
虽然一般用不上,但你还是需要学习一些急救知识。比如说拍出呛奶或鼻喉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因为事发紧迫向外部求救有时候是来不及的——其实就是把异物拍出来,你去上孕产妇课,医院会培训你的。
任何时候不能让小婴儿单独在家,再短暂也不行。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洗澡水里(最好用温度计控制水温,不要凭手感;婴儿皮肤极娇嫩,很容易烫伤),然后自己去拿毛巾衣物,一小会儿也不行。孩子没有能力把水浅浅掩住口鼻的脸转开或抬起,再大一点也不会。
家里人外出后抱孩子前一定要洗手,爸爸下班可以先换衣服再抱孩子。去医院儿保等要注意适当做一下隔离:比如先抱孩子在空旷处,叫号的时候再进去。06-18 17:19 -
晓之风铃 2楼来学习了。06-20 16:27
-
淞然龙龙 3楼讲究太多了06-26 22:02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