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行为减弱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看3783 | 回复0
-
作为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但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我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 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景,但为何孩子年纪越大,越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公动力呢?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我们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理方法更不容忽视。以下将透过我的几个实例,分析我们如何在不知不觉间领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流失。
1.还在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
无论作为老师或是家长,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令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因而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极易方希的习惯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懒,不愿把时间花到孩子讲解或是耐心的适当的引导上来罢了!
2.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联系,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你会帮忙吗?
相信不少人都会帮忙,甚至会视为,“家长作业”般尽心尽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练习沟通及资料处理等技能让孩子得到锻炼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我们何必全部包揽?其实我们不如给孩子起个引航的作用。
3.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样做?
作为家长我们大多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亦有甚者会亲自到学校教训那个同学一顿。但是以上做法会否令孩子变得更依赖。孩子可能会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甚至是权威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就会发现孩子被欺负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及与人相处等能力。我们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与他们共同讨论应如何面对这种处境。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假若,他们提了些不恰当的做法如报复或攻击性行动,我们需多花心思以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尽量引导孩子思考及想想各种方案带来的后果,并鼓励他们反思能否承担后果问题。最后,要让孩子实践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及进行事后检讨。这岂不更好?
4.是否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小说,玩游戏的等)催促他做功课?
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我有时就是这样做,但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从而令他们无论在学习,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他们更会误解我们,认为我们不疼爱或不了解他们。若要避免发生这种两难处境。我们经常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投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充分明白他们的权责及反思能否承担种种后果。在进行该项活动前,鼓励他们先完成功课,自行制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时间,及因未能达到指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后果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重视“从游戏中学习”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义。不要忘记让孩子体验关爱和成功。
5.父母“以身作则”了吗?
如果父母本身是一个不会问人,不爱寻求答案的人,子女问人的经验一定不会丰富,向人发问也不会超过两个问题。所以“以身作则”真的很重要,而“以身作则”又应应用在父母对“错”的反应上。父母有没有“知道什么是对”“错了不要紧”,问人吧或“从头再来吧“、。。这些观念最重要,而不是死要面子,永不认错,只懂得虚张声势。
你是否是那种子女一做错事,就马上要“升堂”的父母?有九成父母对子女的成绩表上的六十五分、五十六分都是异常紧张,每当子女领会考卷,成绩单时,就会厉声问道:多少分呀?这样,子女不是反过来安慰父母,就是掩饰他的低分,二者最终都只会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此外,“以人物实例向子女解释为何要念书”这个方法也不错。父母还可告诉子女所有亲人的职业,而这些职业又需要怎么的教育程度。这使孩子在感受到实实在在成功后,也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6.父母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没有?
有研究表示,小康阶段家庭的子女早期的学习表现比低下层高,尤其是男孩子。这说明了环境会影响学习的情绪。男孩和女孩在这方面又有差异:女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才能专心读书,要他们时常适应新环境,他们会很辛苦:男孩子则相反,他们可以走到哪里便读到哪里,甚至在播放着劲歌的环境,也可以照样读书。作为父母的,可要留意这些细节。
以上的事例,是否反映出我们因为过分疼爱与保护孩子,亦或因我们的没有耐性,而令他们失去了不少学习机会,更令他们患上“学习依赖症”和“学习无奈症”,事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呢?
请支持一下!
03-09 15:31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