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我现在的社交能力在6岁之前就被判了死刑
看1573 | 回复0
-
会跑的飞机 楼主当下关系模式是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发起的话题,他说“在原生家庭,如果母亲过于强势甚至经常情绪失控歇斯底里,那么儿子长大后常常会怕女人,原理就像是小时候被狗咬过怕狗一样,属于创伤后遗症。
女儿长大后也容易怕女人,尤其是和强势的女人很难相处,如果在工作中正好是女上司,几乎百分百会重复小时候和母亲的剧情,容易把女上司投射的很强大很暴躁,自己则在感觉上变成了无助又恐惧的小女孩。”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表示自己就是如此,很害怕和权威打交道,也很害怕非常强势的人。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发生在我的周围。我有个特别好的朋友,早期她主要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回忆说有一次她忘记了带文具盒去学校,老师打电话让她妈送去。当晚回去她被吓坏了,直接生了一场大病。她妈妈冲她大喊,“幸亏你生病了,否则的话我一定让你脱光衣服站在外面,我今天被老师叫去的时候,就像没穿衣服站在外面一样。”而现在,她和领导相处的时候就容易紧张,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常常和领导一说话,脑子就短路。
明明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和朋友在一起谈笑风生,偏偏一到领导面前就变成了弱小无助的人。
还有一些人甚至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都显得尤为困难,和别人多说几句话就觉得耗费了自己全身的力气。
这种表现叫做“强迫性重复”,是指我们在很多重要关系中都会重复童年期间建立的关系模式。
海灵格说: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行为分析流派也说,人的性格是在关系中形成、展现和改变的。
可见关系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我与你”“我与他”的关系。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大多是在6岁之前完成的。
6岁之前的依恋关系尤为重要
在6岁之前,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我们与爸爸妈妈或者经常带养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依恋关系。
在歪歪兔情智乐园的会员家长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育儿问题就是,我的孩子太粘人了:已经断奶了,晚上还总是要摸着奶头才能入睡;我要去上班,死活哭闹着不让离开;像个跟屁虫似的,不是缠着要妈妈抱,就是跟东跟西;一会儿要妈妈讲故事,一会儿又要妈妈一起搭积木……,就是不愿自己玩,害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
很多家长对此的态度是,表现地非常烦躁,觉得孩子简直就是磨人的小妖精,感觉就是为了让自己痛苦才出现的。于是就开始训斥、吓唬,或者置之不理。而这个时候孩子似乎更粘人了。一边撕心裂肺地哭着一边抱着妈妈的大腿求妈妈抱抱。
这个时候,孩子在想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妈妈一离开我,我就想哭。妈妈告诉过我,她很快就会回来的。可是,我还是很难过,觉得自己的依靠没了。我也很想让自己坚强点不哭。我知道这样妈妈会担心我,但我还是管不住自己的眼泪。每当我遇到陌生人,我就有点害怕。我要抱紧我的妈妈,这样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妈妈好像生气了,一定是我不好,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妈妈...你不可以不要我...妈妈..妈妈...
依恋主要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妈妈)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母婴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和妈妈在一起,会让孩子觉得安全,而分开则会让孩子有“分离焦虑”,分离太久甚至会让孩子有“分离创伤”。
我们越是推开孩子,孩子越是缺乏安全感,内心越是需要安抚。而长期被忽视,孩子很容易胆小、退缩,无法信任别人。
家长要知道:一个人早期的依恋关系,塑造了成长以后的安全感。成年人的不安全感一般都和幼年时期的“依恋障碍”有关。
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给与孩子足够的安抚和陪伴。让孩子确认自己依恋和信赖的人会永远爱着自己,他不必为了担心失去爱或者被讨厌这样的事情烦恼或者恐惧。
依恋类型及其影响
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
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朝以下水平发展:能够积极探索外界环境,情绪稳定性强,情绪调节能力发展良好,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良好,信任他人,未来发展会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乐观。
形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情感淡漠,胆小退缩、自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信任他人,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质量不高。
形成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易怒,容易发展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给别人发信息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脑子里会有很多剧情,别人是不是讨厌我了,烦我了或者生我气了。然后逐渐感觉羞耻,最后可能就开始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这可能就和早期和父母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有关。
所以,早期家长一定要及时观察了解孩子的依恋类型。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均属于不安全依恋,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父母在教养方式方面作出调整。
有个妈妈曾经在咨询的时候说到,感觉孩子和自己的依恋关系不是很好。孩子似乎总是躲着她,睡觉也不愿意跟着妈妈,为此很是受伤。但是在了解情况之后才知道,妈妈在平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训斥孩子,甚至出手打孩子。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依恋?
1、理解和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语言,看到孩子的眼泪、喊叫、粘人背后的含义。不要给孩子的这些表现贴上“捣乱”“不听话”的标签,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接纳。
而接纳孩子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非常不易的,所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以及家长的自我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2、明确界限。当孩子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及时地给与孩子回应。当孩子需要自我空间的时候,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
比如小龄小朋友常常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更加迷恋母乳,这个时候的及时满足,会让孩子放松下来,确认自己的安全。而当孩子需要自己探索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减少把控和限制,这个时候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做到这些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勇气扩展自我边界。
3、建立互相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是建立孩子安全依恋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父母之间,两代人之间的看法、想法常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个时候,共同学习,明确教养底线是每个家庭最需要做的事情。07-09 14:32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