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思维导图剖析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晚安,月亮》
看4456 | 回复4
-
嘟啦啦呜 楼主
绘本有一种很特别的魔力,哪怕你是99岁耄耋老人,翻开绘本的一瞬间,也忍不住兴致勃勃的看起来。
今天带大家剖析一下大猫老师的绘本课《晚安,月亮》,这堂课充满了趣味和智慧,始终带领着孩子们探索和发现不一样的绘本世界。
惯常认为这本书比较适合1-3岁的宝宝亲子共读,那么,大猫老师是如何把这本经典的低幼绘本搬上一年级的语文课堂呢?
先来介绍一下大猫老师:
陈迅喆,青年女作家,首创并独立开发针对小学生的“看绘本•学作文”课程完整体系,并将绘本教学搬上小学语文课堂,学员覆盖大江南北,成为孩子们心中亲切的“大猫老师”。她创办了拙原绘本工作室,希望通过绘本这座花园,让孩子不泯真人之情、真人之艺。现居南京,有一群猫和很多美丽的花草。
这篇绘本课的主题是观察,根据课程呈现的方式,我做了如下思维导图,方便各位家长借鉴、吸收和运用。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观察,观察绘本中封面和内页,图画中已知存在的物品,如房间里的电话、红气球、小兔子……
平时我们在带领孩子做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大多只做到这一步:停留在表象观察,而这种阅读只发挥了这本绘本万分之一的价值。
紧接着,大猫老师引导孩子进行多维度观察:
具象的观察空间和时间,图画和文字
通过这样具象的细致观察,让孩子发现图画中细微的差别,感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比如通过对封面页的观察,能发现第一个跨页,只展示了房间的一部分(空间的大小感知);
每页插画都有一只老鼠,但老鼠出现的地方每次都不一样(空间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感知);
同时通过图画的具象观察,孩子们发现了三只小熊里有跳过月亮的母牛这幅画中画;
通过文字”晚安,没有人“观察并联想到不在这里的人。
抽象的观察
将孩子带入到绘本的图画时间中,调动五感,发挥想象,把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去感知图画里真实存在的事物。
想象壁炉中的火焰在跳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猫的心情在变化,可能受到了黑白猫的惊吓(尾巴上翘,做出防御的姿态);碗里的食物变少了,时间变化了,温度也变化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观察时如果仅仅运用眼睛,眼睛说不定会成为心灵的窗帘。
结合刚刚具象的观察,进一步提炼出抽象非真实存在的事物,如飞过月亮的母牛中的月亮是非真实的,而晚安,月亮中的月亮是窗外真实存在的。
晚安,月亮
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
仅仅只是引导多维度观察还不够,还需引导孩子再创作。例如文字“晚安,没有人”,英文原文是“Good night, nobody”,对应的图画是一张空白的页面。
大猫老师先提示文字,未展示图画,让孩子们联想,不在这里的人有哪些?是多还是少?并让孩子们构思如何绘画才能把不在这里的人完美的表现出来。最后展示空白页面的时候,孩子们先是鸦雀无声,然后不忿(感觉被戏弄),最后却转为笑意,欣然接受,并认为这是最贴切的配图。
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想到了伊夫·克莱因的《蓝色单色画》,看似没有任何内容,却又似乎包含了一切,拥有无限自由,与大猫老师举例的《透明男孩》(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又牵扯到哲学问题了。
《透明男孩》
我们看透明男孩
正玩耍在他透明的小屋
他把一块透明的奶酪
喂给一只透明的老鼠
喔,多么漂亮的图
你愿不愿意给我也画上一幅?
最后,大猫老师让孩子们继续对着房间未曾提及的物品说晚安,结合刚刚的观察,引导孩子们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进行晚安系列的再创作,为这堂生动的绘本作文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想要孩子深入阅读,爱上写作,学会细致的观察是前提,这些离不开成人的协助。只有如此,孩子们才会有源源不断内容输出的欲望和动力。这,即是我们真正需要带给孩子的共读体验。
文中提及绘本:《晚安,月亮》
07-22 15:23 -
郧丽 2楼从小要学会细致的观察事物07-22 20:46
-
熙笪 3楼你可以分享绘本,但是不要有外连接。07-23 10:27
-
如果1984 4楼这套书特别赞07-25 15:15
-
鸭丫0815 5楼思维导图,这功能亮了哈07-30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