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景点——大同名堂遗址公园
看2641 | 回复5
-
WYH_0411 楼主
北魏平城明堂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明堂(汉长安城明堂、北魏平城明堂、唐洛阳城紫微宫正殿、北宋汴梁明堂)之一,是北魏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是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是平城遗址的城内标志。其附属辟雍相当于中科院。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叙事诗《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胜利归来在明堂觐见皇帝孝文帝的场面。提到的"明堂"就是在现址大同市柳航里的北魏平城明堂公园。
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1995年发现明堂遗址部分发掘延续至次年,其具体位置在今大同市区东南向阳东街一带,东起大同一中(原云中大学--大同职业技术学院)西南角,西至柳航里小区西沿,南迄城区四十五校西墙外,北至柳航里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3号家属楼西的小区停车场。已探明这处圆形遗址直径为289至294米,占地面积达百亩。遗址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圜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与西门的遗址规模宏大。依照相关资料推算,建筑规模相当于现存北京天坛的3倍。可惜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局限,地处闹市无法进行下一步详细考古。
营造明堂的决定是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提出的,而最终完成却是在五年之后的太和十五年(491年)。此时文明太后刚刚故去,而由太后与皇帝共同主持的班禄制、均田制和三长制改革已经完成且收到实效,国家进入了鼎盛期。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成就了明堂,明堂便也成了国力的炫耀和时代的标志。这一点可以从平城明堂本身得到验证。
主要遗址是中心及东南西北共5个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以及外环于周边四个台基的一条圜形河道。中心台基长宽各42~43米,应为筑明堂太室即太庙,可惜它正好被压在柳航里小区一座楼下。四方的夯土台基应为明堂东南西北四门或四处堂室(更可能是被称为四门之学的太学)。根据已发掘的西、南两个夯台及建筑遗存,四方台基皆向外呈凸字形,面阔29米,进深16~17米。台外的圜形河便是辟雍了,以其形同玉璧名之。辟雍河宽17~22米,整齐的砂石砌成堤岸,并以河泥防渗。河以碎石铺底,颇为考究。
据清道光《大同县志》载,此处原名八圪瘩(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占领期间修飞机场才将8个圪瘩连同中心台基上唐代因址而建的魏孝文帝庙残址夷为平地)。想来当初这里是有8个夯土台基的,每个夯土台都是一处大的建筑,不仅有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及四门,可能还包括南面专作祭天的圜丘。这一组皇家建筑群,再加上东面皇帝劝耕的藉田、药圃,北面高耸入云的永宁寺七级浮图以及皇舅寺和佛塔,京邑帝里,王者之象,令人神往。从发掘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石料、表面磨光的大瓦以及直径18厘米的兽面瓦当,也可窥见一斑
北魏平城明堂是少数民族政权和民族融合的产物。随着封建化的推进,鲜卑拓跋氏与其代北各部族、融入北魏政权的中原士族和周边新加盟的少数民族的交融愈益深广。太和十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平城"始服衮冕,朝飨万国",并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大臣们也"始制五等公服"。这个大的历史背景,标志着鲜卑少数民族政权的成熟,也就在这一年下诏营建明堂。平城明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少数民族政权建造的明堂,也是迄今为止除长安、洛阳而外发现的又一座明堂。这座明堂建造的时间、地点都说明,它本身就是中世纪中华民族夷夏交融的产物。长安和洛阳的明堂,都是明堂、太学、灵台分置,而平城北魏明堂却是合三为一的。辟雍环明堂,考古实物已经证明太学和明堂建于一处,而作为宣扬教化的形象代表"三老五更"高处明堂则史有明载。灵台就在上圆下方的明堂上,而且其"室外柱内"的"绮井之下"彩绘北半天的星空,并且置有机轮,天象逐月而变。太和十六年正月孝文帝先是登灵台观云物接着又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不仅明堂、太学、灵台三而为一,明堂太室也兼有太庙功能。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依据"严父配天"的常礼"宗祀显祖献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同年九月又"大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后于玄室"。在明堂序祖宗昭穆,实际上就是把七庙之享迁入明堂,明堂便成了太庙。这不仅合了蔡邕《明堂月令》关于明堂、清庙、太庙、太室、太学、辟雍,"异名同事,其实一也"的说法,把听政布政、施行教化、祭天祀祖、观云物,察符瑞集于明堂一身,也体现着北魏政权崇简、尚实的民族品格。
折叠复建明堂公园修复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在向阳街原址建设。工程为展览建筑,包括明堂主体、四门、围墙等,计划投资3500万元,总建筑面积6702.88平方米,其中明堂建筑面积为4628.88平方米,四门建筑面积为2074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二至三层。最大檐口高度20.32米。还有一个暗层,窗户样式为古老的直棂窗,采用的是波罗格木料,与明堂尖顶构成了一幅别有韵致的图画。明堂建筑高度为27米,占地600平方米,南门、西门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每个门占地近300平方米,明堂辟雍西南段、西北段的水道已完成。北门、东门还未建。明堂主体的穹宇殿顶开始覆盖琉璃瓦,殿基正在安装汉白玉护栏,殿内装饰工程也在加紧进行。南门、西门主体已完工,重檐牌楼式建筑初现高大、雄浑气势
北魏明堂遗址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环路与向阳街之间,周边大型生活社区林立,充满现代气派,容纳潮流汇聚,生活气息浓郁。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百亩,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环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根据史料记载推算,原明堂历史建筑规模相当于现存北京天坛的3倍,但由于地处闹市条件局限,现只发掘了大约四分之一,但其现规模也足以令叹为观止。
北魏明堂遗址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环路与向阳街之间,周边大型生活社区林立,充满现代气派,容纳潮流汇聚,生活气息浓郁。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百亩,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环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根据史料记载推算,原明堂历史建筑规模相当于现存北京天坛的3倍,但由于地处闹市条件局限,现只发掘了大约四分之一,但其现规模也足以令人惊叹。
北魏在山西大同建都近百年,明堂遗址是城内目前唯一的北魏文化遗存。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重要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庆赏、祭天。北魏明堂建筑风格体现着北魏政权崇简、尚实的民族品格,是目前唯一在原址修复完成的明堂,是平城遗址的重要标志。
明堂遗址能够历千年岁月沧桑后得以复兴重现,是古都文脉之幸,是城市文化之幸。通过明堂遗址陈列馆《惊世发现》展陈单元了解到,北魏末年,平城毁于兵火,郦道元笔下景色优美的平城明堂也化为灰烬,只能依稀辨别出巨大的环形遗迹。1995年5月,大同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来到此处城建工地,通过考古发掘,证实此处遗迹就是历史上的北魏平城明堂。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人们多年的北魏平城遗迹的诸多问题。2008年,明堂遗址保护修复被列入古城复兴工程,历时6年完成。而该遗址的发现与修复对北魏平城布局及中国古代礼制性建筑的研究意义非凡,为古都文化风貌格外增色,让广大游客与市民感受独特而厚重的北魏礼制文化,品味古都千年的文化积淀。
北魏平成明堂由尚书李冲主持,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简单照搬汉魏礼制文化,而是大胆创新,吸收多元文化,打造成为汉文化、游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体,其建造对后世影响深远。
步入今日之北魏明堂遗址公园,虽未能全部恢复当初的宏大规制,但依然能感受到北魏平城时代的鼎盛气象。作为北魏时期重要礼制建筑,其创造了明堂、辟雍、灵台合一的新形制。中心主体建筑为明堂,高27米,上圆下方,穹宇重檐,覆盖琉璃瓦,上层圆形建筑为灵台,观察天文星象,下层以“井”字分隔成九室,有青阳、总章、明堂、玄室诸庙堂,中央为太室,四角有四室,顶部有花藻井纹和各种彩绘。明堂周围环水名辟雍,寓意王道教化如环形水道圆满不绝,水外为围墙,四门凸出在水渠中,均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古朴庄重,魏风盎然。
在主体建筑内部,辟有一座北朝艺术博物馆,存放着大量北魏时期及其前后年代的文物、石雕等,让人从众多具有久远历史信息的遗物窥见当年的社会生活风貌。在其东侧,为北魏明堂遗址陈列室,有辟雍遗址碎片,玻璃覆盖下是当年的建筑遗迹。
徜徉北魏明堂遗址公园,园内大树参天、绿茵覆盖,碧水环绕、格局轩阔,油然生出心灵与天地对接的神奇感受,遥想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百战凯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情景,以及孝文帝在明堂“始服衮冕,朝飨万国”的煌煌盛景,不由得为古都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精彩当下而感到自豪
大同北魏明堂创建于(491年)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北魏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典的殿堂。明堂是一处北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的皇家建筑群。1995年考古部门在大同市区向阳东街一带对北魏明堂遗址进行了全面挖掘探查,探明这处遣址为圆形、直径为289_294米,占地面积百亩。遗址中央的方形夯土台基边长为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的所在地。明堂复建工程被列入大同市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并开辟为明堂公园。打造丝绸之路博物馆。明堂主体为仿北魏建筑风格,高27米,是北魏都城平城的城内标志。“归耒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人们所熟悉的《木兰辞》里提到的“明堂”。北魏都城的重要礼制建筑重现大同。
06-30 17:31 -
二睿宝贝 2楼很有历史感07-01 10:10
-
冰钰愛玥 3楼介绍的很详细07-05 10:01
-
guiguiookeke 4楼大同古迹还真多啊07-06 11:25
-
小淼儿 5楼亲你了解的真多07-06 15:15
-
鸭丫0815 6楼我也是跟着你一起了解了解07-25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