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见证爱与赞美引发的奇迹
看8703 | 回复1
-
爱子乐 楼主
爱德华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他每天起床、换衣服、吃早餐、去上学、玩游戏、吃晚餐、上床睡觉……当大人没完没了的批评他:你好粗鲁、你老是踢东踢西、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爱德华真的就变得越来越粗鲁、笨拙、野蛮、吵闹、邋遢、肮脏、恶劣、傲慢……突然有一天,这个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一切,都是爱与赞美的奇迹。
应该怎样看待爱德华的那些不“和平”的行为?作品前半部分描写的大人认为,这是粗鲁、恶劣、野蛮的。但是,作者伯宁罕似乎不这么看,所以,他塑造了作品后半部分的那些成人形象来为自己代言。同样是爱德华在踢东西(盆栽),在一个大人眼里,却变成了“爱德华,我看见你种的花儿,长得很可爱,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啊!”于是,“爱德华很会种花,因此大家都请他到家里的花园帮忙。”
同样是爱德华的恶作剧(将水泼到小狗的身上),在一个大人的眼里却变成了该感谢的行为——“爱德华,谢谢你帮我把这条浑身都是泥巴的小狗,洗得干干净净。你对动物很有爱心。”于是,“大家都请爱德华来照顾自己的宠物,帮宠物洗澡。”
爱德华的身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他收拾房间,变得干净,还“细心地照顾每个小朋友”。现在的爱德华怎么样了呢?“有时,爱德华还是有一点点儿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吵闹、恶劣、粗鲁和笨手笨脚的。不过,爱德华真的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爱德华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到“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这反差也太大了吧?大人们这是玩的哪种“见证奇迹”的戏法?如果揭穿戏法的秘密,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孩子还是原来那个孩子,变了的只是大人,是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在前后不同的对待儿童的态度的背后,是大人看待儿童的观念,即儿童观。
作者:
约翰•伯宁罕,1936年生于英国,12岁进入夏山学校就读,20岁进入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正式习画。他的第一本书《宝儿》(Borka)为他赢得了生平第一个英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特•格林纳威大奖(Kate Greenaway Medal)。之后他再度以《和甘伯伯去游河》(Mr. Gumpy’s Outing)拿下第二个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而他的《外公》(Grandpa)和《喂!下车!》(Oi!Get off our Train)已制作成颇受欢迎的动画影片。
在绘画方面,约翰•伯宁罕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能画出每一个角色的精神特质,这样,图画才能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和思想。约翰•伯宁罕虽然是个沉默、不苟言笑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充满丰富色彩、热情的世界,并以一种挖苦、讽刺的幽默趣味,深深为世界各地的小读者所喜爱,被誉为是最了解孩子想象力的图画书作家。
爱子乐淘宝绘本馆精品推荐06-19 13:31 -
小美丽妈妈 2楼爱与赞美的奇迹呀06-24 14:15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