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世界里不一样的《下雨天》
看10466 | 回复1
-
爱子乐 楼主
别林斯基说:对于儿童读物而言,“更重要的是,发扬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人类精神的各种因素——发扬他们的博爱感和对无尽事物的感觉。这些书籍的正面的、直接的影响都应该集中于儿童的感性,而不应集中于他的理性。”“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让他们的耳朵习惯于俄罗斯语言的和谐音响,让他们的心灵充满美感;让诗歌像音乐一样不经过头脑,而径直通过他们的心灵来打动他们……”
对儿童读者来说,《下雨天》不是一本用“头脑”(理性)来阅读的书。读《下雨天》必须用身体来“阅读”,更准确些说,必须用身体来“感觉”。用“头脑”(理性)来阅读,这本书是枯燥甚至是僵死的,它没有声音、没有温度、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没有能量;用身体来“阅读”,这本书是鲜活的,它有声音、温度、气味、色彩、能量。用“头脑”(理性)来阅读,这本书像立起的一面墙,将读者与大自然隔开;用身体来“阅读”,这本书像打开的一道门,把孩子引进了神秘而又神奇的大自然。
史比尔是一位懂得孩子的心思,理解孩子的生活的作家。对于成人,下雨天就是要躲进屋子里,可是对于孩子,那可是期盼中的快乐时光。以为匆匆跑进屋子的姐弟俩是为了躲雨,这一想法很快就被姐弟俩急切地穿雨衣、雨靴的画面推翻了。妈妈为到雨里去的姐弟俩撑开雨伞这幅画久久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心神。我还注意到,妈妈为孩子倾倒雨靴里的水的双手,倾听孩子们讲雨中体验的笑脸。在《下雨天》里,妈妈形象是一个重要存在,她几乎是大人的有智慧的童年观的象征性符号。妈妈伸出双手,把干爽的衣服送到浴室里时,作家用特写式的画面,突出了姐弟俩伸出的双手。在我眼里,这也是一种隐喻:在大人参与创造的自由的身体生活里,大人与孩子形成了亲密无间的生命关系。
无字图画书也有讲故事的和不讲故事的这两类。《下雨天》显然是不讲故事的,它所呈现的只是儿童在“下雨天”的一个个行为场景。为了表现姐弟俩那些变化多端的行动,作家大量采用了漫画式的多格分隔的构图方式。由于不讲故事,这种多格分隔的构图方式,容易造成阅读上的零散感觉。但是,《下雨天》阅读起来,却颇为连贯、流畅,具有一种整体感。这是因为像讲故事的无字图画书一样,《下雨天》也有一个贯穿整本书的核心动力,那就是儿童的好奇、探索、游戏的精神和旺盛的行动力。它们像有力的黏合剂,把所有的行动场景凝结成有机的整体。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我本人的童年里,如果没有在雨中的尽情嬉戏和进行各种探索这样的身体生活,我将无法听到这本书里的树动和鸟鸣,嗅到风雨将至的气息,感觉到脚下飞溅的雨水的快乐……也就是说,我无法真正读懂这本书,更谈不到这本书对我的打动。
爱子乐天猫绘本館精品推荐07-27 09:22 -
杨小妞 2楼很不错的图书,支持。07-28 15:09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