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鲸之旅:怎样为孩子挑选绘本?怎样千方百计
-
瓶子里的星星 61楼极限记得我在《骑鲸之旅1》中提到过,亲子共读的第一个成果,是失败。如果没有那么多失败,这就不是困难重重、多舛,却总能给你无限惊喜的育儿人生了。而时至今日,如果你已经历经半年、甚至一年的亲子共读,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另一个词,就是“极限”。
我能理解,亲子共读遭遇的极限,比“教孩子认闪卡、识字谱”来得快,来得强烈。因为这是一条孤独的、只有你们家人共喜乐患难的路。如果你真诚地想和孩子分享这趟旅程,就绝不忍心把他们“炫耀成果”式地拉到人群中,说:“来,给各位大爷大妈们讲段故事吧!”你只能从孩子的某个陈述句、某个微小的行为细节、某个心领神会的微笑……捕捉那些灵光忽现的时刻,并因此明白他们始终跟随着你,与你心心相惜。这样的惊喜时而来得快而猛烈,时而迟迟隐身幕后,你却会在无数次重复、无数个漫漫长夜后,体会到自己的极限。07-28 13:55 -
瓶子里的星星 62楼我也有自己的极限:咳嗽咳得肺都快吐出来了,米尼还一个劲要求“妈妈,再读一本好吗?”。某本绘本明明已经讲了上千遍了——换一本吧?不行!孩子坚决不同意。工作和家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时间一到,米尼捧着书推开众人就来了:“妈妈,该读书了。”或者一群家长站在一起,这个说:“我孩子能背十几首诗了!”那个说:“识字图我们都认了三四张了。”轮到我的时候,我张口结舌,尴尬微笑。
对一个普通妈妈(或爸爸)来说,亲子共读是特别耗费精力和情感,比较花钱(相比而言),并且需要巨大的自信心与定见方能支撑前行的事。要突破极限别无他途,只有冲破所有外在和内在的、心理和体力上的阻隔,排他地、别无异议地守护在孩子心灵之畔,只有靠你自己。07-28 13:58 -
瓶子里的星星 63楼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我也是经过许多深夜,才突然发现:共读——两年乃至十年——这样的承诺已是灵魂之约。共读双方都需要付出不可计数的心力,父母更需要巨大的力量,来和以前那个懒惰的、守成的、虚荣的、困于琐碎生活而缺乏想象力的自己搏斗。而那个本来的自己,就是极限。在每次捧起书时,她(他)都会冲出来喊“停”,喊“我累了”,喊“够了,这样就行了”。那个本来的你,对这趟波澜壮阔的灵魂之旅缺乏想象。07-28 14:00
-
瓶子里的星星 64楼如何突破极限?如果是半年前的我,可能会罗列下许多小要点和技巧。但现在,我发现——只要坚持读就行。如果小鲸鱼们在初期尝到共读的快乐,他们会爱上共读。接着,在你遇到极限,并仍坚持捧起书,机械地、木然地读着时,奇迹突然出现了——那些小鲸鱼会引导你,启发你、调动你。只要你像辛勤的老农沉默而无所求地翻动土壤那样翻动绘本,孩子们一定会从灵魂里开出热烈的花来呼应你。
没错,突破极限的唯一力量是爱。但这个“爱”,并不单纯指母爱(父爱),而是互爱。当面临极限时,坚持下去,并把引导权交给孩子,他们会为此行护航。07-28 14:02 -
瓶子里的星星 65楼共识许多妈妈告诉我,她们的共读计划曾遭到家人诸多质疑和非议。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但当我们家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一下子涌进一两百本体积庞大、花费不菲的绘本,家庭空间被严重蚕食时;当家人看到米尼瞪着懵懂吃惊的双眼,听着我指天画地时,我也听到过“这种书都在骗钱吧?”“孩子这么小怎么听得懂这些?”“编些故事跟他说就行了!”这样的话。07-28 14:04
-
瓶子里的星星 66楼如果计划未来数年内延续和孩子的共读,就需要家人在精神上、时间上、住宅空间上,乃至经济上的认可和支持。一帆风顺的共读绝不单是你和孩子两个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说,孩子两岁前,你已经迫切地需要取得全家的共识,为日后的共读行为打下坚固基础。一个好的共读引导者,有责任让全家人意识到:共读不仅仅是亲子游戏,共读带来爱。你有责任让全家成员共享骑鲸之旅的旖旎风光,并像舰长一样指引方向。07-28 14:06
-
瓶子里的星星 67楼取得全家共识,我是以如下步骤进行的
A. 分享绘本带来的爱。绘本中有许多讲述家庭之爱的优秀图书,如《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魔奇魔奇树》《先左脚,再右脚》《给爸爸的吻》《团圆》《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因为讲述的是熟悉的家人,一岁半之后的孩子都会投入阅读。这些书总能激发孩子们内心的爱。米尼经常拿着这些书,依偎在外公(或外婆或爸爸)怀里,说着“看到这本书就想你了”“绝对不要和爸爸分开”“一定要保护爷爷”这样甜蜜的话。能带来爱的绘本是不会被人拒绝的。(注意:在挑选“举家共爱”的绘本时,需考虑到老人的心理忌讳。有些讲隔代感情的绘本涉及死亡,如《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爷爷变成了幽灵》,挑选时建议参考家里情况决定。)07-28 14:07 -
瓶子里的星星 68楼B. 分享绘本带来的成长。真正尊重灵魂的共读是不需要炫耀成果的。但让家人感受到“绘本给孩子带来成长”是取得共识的上好法门。有段时间,我常对家人说:“米尼刚说起的这个形容词是从某本绘本里学来的!”“他从绘本里学到了红绿灯的道理!”慢慢地,我妈我爸也会要求我:“给米尼找找不怕打针的绘本吧。”“有没有让孩子不怕妖怪的绘本呢?”当家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时,是他们认可共读、接受共读的美好开端。07-28 14:10
-
瓶子里的星星 69楼C. 邀请家人参与共读。获得全家共识最好的法门,莫过于邀请家人参与共读。我们家设有几本“归爸爸念”的书。这些书是我先生觉得有趣,乐于和孩子共读,并自己购买的书。比起绘本,我爸我妈更愿意说些传统故事,他们从书店买了一套《小小孩影院》,在他们的“亲孙时间”给米尼讲《猴子捞月》《聪明的乌龟》《龟兔赛跑》等故事,很快米尼就也能绘声绘色地讲了。我婆婆——米尼的奶奶——年纪大了,每隔一段时间来和米尼待一阵子。她只会说家乡话,但每逢她说起往事,我会拉米尼在边上认真地听,同时把大意告诉米尼,说“奶奶说的故事真好听!”。让孩子听历经岁月的灵魂的讲述,是他们的福气。哪怕仅仅沉浸在当时的气氛中,他们也会因为感受到爱和尊重,让心灵越来越敞亮开阔。另一方面,对家人来说,“孩子喜欢我说的故事啊”是个鼓励,他们进而也能够接受“孩子喜欢故事”的说法,成为共读的拥趸。07-28 14:13
-
瓶子里的星星 70楼当然,亲子共读经常是属于被窝、属于你和孩子彼此唇齿之间、属于安静夜晚的。但它绝非“关上门”的、“有门槛”的、“高高在上”的游戏。取得家人共识的亲子共读,使骑鲸之旅更多元、更有生机,它是拒绝孩子成为书呆子的第一步。07-28 14:15
-
瓶子里的星星 71楼书目每个刚刚进入骑鲸之旅的父母都迫切需要书目,我也是。在之前的笔记中,我也曾列举过许多“找到适合我孩子的绘本”的方法。回想起来,我也曾从共读的先行者那里得到很多帮助。共读父母之间的呼应和互助都源于对孩子的爱,是非常可贵难得的。
然而,在共读父母的互助圈中,总会遇到这样的爸爸妈妈,他们会说:“上次某某推荐的某本书,根本不适合我家孩子,白花钱了。”“某某推荐的书,里面的情节让我孩子学坏了。”在各种论坛、书评留言板,乃至自己的微博里,我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留言。所以,我想和怀着这样心态进行共读的父母谈谈。07-28 14:17 -
瓶子里的星星 72楼由于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当家长把那些被广泛推广的共读书目嫁接到任何一个孩子身上时,无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失败。为此我还写过一篇关于“失败之书”的绘本笔记。但如果抛弃经济上的痛感,“失败”也是共读中非常奇妙的一环。想象一下,你把孩子不喜欢的书合上,对孩子说:“如果这是你现在还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们就先放在一边吧。”这恰恰是父母开始学习放开自我权威,尊重孩子选择的契机。日本最知名的当代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就曾说过,父母不该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某些“专家”,希望“专家”能说出让育儿过程一帆风顺的话,从而放弃本该和孩子一起承担的失败、挫折和停滞。如果你对“专家”过分怀抱希望,就不可能从内心真正理解孩子所处的境地。07-28 14:19
-
瓶子里的星星 73楼在到达所向往的亲子共读的“自由”之前,首先必须自己承担责任。对父母而言,这过程总带着痛苦。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笨拙、无助、刚愎自用、精力不济……但要知道,没有孩子需要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教育。当孩子们和我们一起经历无数错漏,发现爸爸妈妈站在所有错误、琐碎、失败之中——还在奋力为自己大声朗读,孩子们就会意识到,什么是勇气、责任和爱。
所以,查考所有资料,再用自己的直觉和信心为孩子制订个人阅读计划——哪怕错漏百出,都是你的权力和爱。不要把责任推诿给任何“专家”或组织。这意味着父母从一开始就甘愿处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附属地位,甘愿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和可靠性存疑的他人。
请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骑鲸之旅最珍贵的自由自在。07-28 14:20 -
瓶子里的星星 74楼书架的魔法在《骑鲸之旅1》的笔记中,我介绍了“独立书架”在哪怕十八个月大孩子的共读中所取得的巨大作用。现在,如果孩子“独立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书架的第二个魔法就出现了。
为了说明书架的第二个魔法,得先说说“超市和书店码堆”魔法。在快销品营销策略中,产品在卖场上出现在什么位置、是否触手可及、是否有显著标志,都会强烈暗示与影响购买者的选择。当米尼有超过两百本绘本,必须有三排书架才能容下他的库存书时,我开始把他的独立书架想象成一个书店(或者超市),引入超市和书店的“整理陈列柜方法”。07-28 14:22 -
瓶子里的星星 75楼孩子永远在“旧世界多么有安全感”和“新世界真有趣”这样两种情绪中摇摆。米尼的三层书架,底下那层总放一些他看过的书,是他“蹲下身就可以追溯的过去”;伸长胳膊可至的那层,是他没读过的书,是他“努力一下就可以理解的未来”;与他视线平行的那层非常重要,这里放着他近期读的书,他走来走去时就可随时浏览、取阅。
书架中间这层“重要”的书,一直以沙漏似的极其缓慢的速度变化着。每隔一周,会有三四本阅读过的图书被放入底下一层(过去),或上面一层(经检验现在还接受不了),代入新书。这样保证他总能“温故”,却在选择时常能“知新”。被他所热读过的书常会消失一阵,又回来,带来他回忆中的惊喜。07-28 14:23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