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们你可知道家庭教育的总思路?
看3925 | 回复0
-
门牙姑娘 楼主
无论孩子做任何事,你都必须想办法鼓励、诱导或启发等等,这种间接的方式把孩子的主动性引发出来。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起来,否则是绝对做不好的。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和劳之们的愚蠢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如果我们大家明白学习是脑力劳动,学习者不想学,这连上帝都没有办法。
小学的阶段,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经验:“我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我一打他,一骂他,他就好好学习,就能拿100分。”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的孩子即使在小学的时候,总是第一名。但是到了初二以后,他很可能就是班级的最后一名或者失学。如果一个人从小被强迫学习的,他绝不会产生主动性。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就是几百个汉字,几十个阿拉伯数字。这相当于体力劳动,奴隶主是可以用皮鞭逼迫奴隶做完体力活的。家长也可以用打骂让孩子把小学的课程完成的。但是,这样做道义的后果是到了初二以后,需要他主动学习了,这些孩子百分之百是不行的。有些家长说过:“我那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可好了,可是现在不知是什么原因,总也学不进去。”如果你不能把他引导到他想要学习的状态,你最后的方法也许只能是放弃。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用三种动物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他说90%的人就像是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它自己并不想背着沉重的行囊,在酷热的天气里,而驼人用皮鞭打着它走,在沙漠中行走。它自己的精神状态叫做“你应该”。我们中国的孩子90%都是这样,他自己并不想学习,他们被周围的人压迫着。老师说好好学习,可是他自己没有产生学习的愿望。所以他自己的学习状态是“你应该”。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艰难的前行。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真的是给中华民族“断子绝孙”。我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第二种状态叫做“我想要”。就像狮子在草原上追赶羚羊,没有人要求他去追赶羚羊,而是他主动去追赶羚羊。他的主观状态是“我想要”。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狮子的状态,他才能学习好。如果你把苏霍姆林斯基和尼采的话结合到一起来理解,你才真的懂得了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我们不能用鼓励、启发、诱导的方式把孩子的学习动力引发出来,反而是通过高压的方式,打骂的方式培养他,你是亲手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家长突围》告诉大家,你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学习的动力引发出来,而不是你想要他怎么样。是让他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这样你的孩子的前途才有了保障。
08-10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