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视不安,化解矛盾,养好孩子!读《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看5284 | 回复6
-
喇克 楼主
感谢吴恩瑛博士,韩国最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被称为“育儿之神”的她著的这本书《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让我跟着学习了一遍,受益匪浅。吴恩瑛博士深谙心理之道,将育儿各种问题和现象分析得头头是道:爸爸是怎么想的?妈妈是怎么想的?出现这些想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比较好?对我们育儿极有帮助。
我们家的育儿模式就是:妈妈操心劳力,爸爸显得“漠不关心”,正对了文章上篇“焦虑的妈妈和‘疏忽’的爸爸”。我们家的爸爸总是很忙,忙工作上的事情。他更多的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很少关注孩子的生理需要和精神世界。对他我抱过太多的期望,对孩子我也曾经有过太多的焦虑,我们仿佛从书中例举的各种情况中一步步走过来,让我感叹:为人父母着实不易!
吴恩瑛博士帮我们具体分析了妈妈焦虑和爸爸疏忽的根源,原来是不安在作祟。妈妈的不安来自本能。焦虑源自身份认知的混乱。不安的背后是自责、歉疚和欲望。而且不同年纪的妈妈,焦虑点不同。爸爸的“冷漠”源自头脑构造,竟然还要追溯到远古的遗传基因。不同年龄的爸爸有着不同的不安。没有及时更新育儿理念的爸爸显得更加“漠不关心”,因为育儿是他所不熟知的领域,照顾孩子和家务事女人通常更熟稔些,爸爸更喜欢在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的公司事务中大显身手。爸爸妈妈都爱孩子,可是表现出来的方式方法却很不相同。我们熟知了各自不安情绪的根源和现象,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之道。
作者在中篇中主要介绍了夫妻认知不同的4种分歧:
1是关于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如:早教玩具非买不可吗?幼儿教育机构一定要去吗?补习班一定要参加吗?国外修学真有必要吗?孟母三迁真的需要吗等等。
2是孩子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被孤立、欺负人、朋友太多、没有朋友、好朋友、坏朋友、异性朋友、打架等等。
3是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方式方面的分歧:重点提到了体罚、垃圾食品、生病时要不要去医院、挑食、对孩子是该管严点还是松点儿等等
4、生活方面的分歧:与长辈有关的那些事儿如何解决?育儿与工作矛盾吗?托管孩子至于这么纠结吗?孩子该有零花钱吗等等。
这些分歧或多或少都有。每家可能关注点不同吧。我们也纠结过补习班的问题,孩子的性格特点问题,教育方式等问题。
我注意到小妞班已经有孤立现象存在,所以特别看了这章。8孩中的帆,是一位女生,以前总被班长雨孤立。班长雨一跟帆闹矛盾,就怂勇所有女生不跟帆玩。帆曾气得在家大哭。帆现在已经转学了,我猜想“被孤立”肯定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帆并不是学习不好,也没有什么恶习,也许孩子的自我在萌芽,开始使用拉帮结派的伎俩表示自己的好恶。总之,如果真的被孤立,孩子心灵上会有很大的阴影,要妥善处理好,书上介绍说,拉动保持中立的孩子勇敢站出来对这件事说“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妞爸有体罚孩子的现象,我极不赞成。让他看孩儿数学作业,小妞如果错的地方多,妞爸会打孩子手,曾经给妞打哭过几次。妞爸却认为,只有体罚才会让孩子上心。我是这样想的:没有人会喜欢被挨打,即便是打过了,孩子会做题了,她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作者也认为“体罚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关于体罚的问题我回头还要跟妞爸沟通。
作者在下篇中给我们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如何成为幸福的父母,如何成为幸福的夫妻,怎样正确的爱孩子。对我们家而言,我要把任务细化,告知爸爸,想办法让他慢慢参与到育儿和家务中来。看完这本书,我越来越觉得只有心安才能教好孩子。而心安的基础在于要懂,懂了自然就不担心,懂了自然就能很好地掌控出现问题时的局面。而且我也觉得教育实在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穷其一生,都要学习这门艺术,不管是对孩子,对爱人,还是朋友。我要尽量摒除“抱怨性语言”,因为那些话实在是伤人不利己。我还觉得所有出现的问题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孩子其实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她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只有她能挖掘出我们身上的一切潜能,包括不安的因素,让我们正视它,面对它,改正它,使自己变得优秀和完美。
谢谢宝宝地带和出版社提供试读机会!
11-16 00:02 -
小果小朵好妈妈 2楼写的很精彩,我狠喜欢。11-16 00:42
-
家好月圆 3楼爸爸在生活中总是很忙的11-16 09:58
-
喇克 4楼谢谢你的喜欢!
写的很精彩,我狠喜欢。
小果小朵好妈妈 发表于 2013-11-16 00:4211-16 11:43 -
喇克 5楼我希望他忙碌之余,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呵呵
爸爸在生活中总是很忙的
家好月圆 发表于 2013-11-16 09:5811-16 11:44 -
lwzjc 6楼父母应该很好的沟通,对于孩子的问题11-16 17:22
-
喇克 7楼是啊,夫妻和畅,孩子才能幸福~~
父母应该很好的沟通,对于孩子的问题
lwzjc 发表于 2013-11-16 17:2211-17 10:21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