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着妈妈去旅行》平凡母子,感动中国
看4149 | 回复1
-
小王仪 楼主
故事的主人公樊蒙,一个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没有家庭背景,没车没房的普通80后大男孩,有的只是年轻人的一点点执着,从北京走到云南,带着行动不便的妈妈,用双脚诠释着自己的孝心。
小时候背过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的时候对这首诗字面上的理解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的衣裳。临行时忙着缝着儿子的衣服,却又担心孩子出门后很久才能回来。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当时对这首诗的理解,仅限前半部分,就是做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不舍,读完这本书,突然明白了悠悠寸草心,也能报得三春晖!
看到樊蒙对母亲说:妈,咱们去旅游吧!妈妈惊呆的表情,能明白妈妈的内心,她即渴望能有机会出去看看外面的时候,但是又不相信这句话从儿子嘴里说出来是真的。
在决定带妈妈一起出发旅行的之前,他想了很多,本想一个人徒步去内蒙古大草原,来回15天,工作旅行两不误,可是因为父母离异,因为妈妈的行动不便,樊蒙无法安心放妈妈自己在家里,最后决定带上妈妈,去她最渴望去的西双版纳。
这种魄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经常看到微博上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也无比渴望去旅行,去看看外面那些和我在同一片天空下过着不同生活的人们,看看他们的饮食习惯,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可是我的想法依旧是个想法,没有落地,没有实施。而看到樊蒙,用100天,3359.8公里,在路上带母亲享受路上的一切。
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樊蒙对“别人”的看法,走出来之前,他以为出门在外,最大的危险是“别人”,为此他特意带上了匕首,也带来他家的小狗蝴蝶,可是出来以后发现,“别人”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说:本以为路上坏人多,出来后发现都是好人。他这一路下来,不但没有遇到坏人,反而是好人无数,这让樊蒙对“别人” 的印象有了颠覆性的改观。
我也是如此,以前还不觉得,可能是父母潜意识里就给我这样的暗示,出门在外坏人多。所以现在有了孩子,再加上媒体新闻每天滚动不停的报道,哪里哪里发生虐童事件,哪里哪里嫖宿幼女,哪里哪里幼儿园的老师用针扎学生...更是让我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外面的世界坏人多。
看完整本书,理解了人生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每每当我们陷在我们的头脑里,自己就把自己吓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遇到坏人,自己的幻想足以杀死自己。而对于樊蒙来说,除了自身需要的必备品以外,加上母亲和轮椅的重量一共300多斤,听了这个数字我就打了退堂鼓,如果总是只在想,那他一辈子估计也就停留在这里了。
这张照片是我最感动的:樊蒙说看到妈妈充满阳光的笑容,这是他之前没有见过的,只是因为这次旅行。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最无条件的,当孩子看的妈妈灿烂的笑脸时,而这张笑脸是对这一路艰辛劳苦最大的奖赏,不是吗?
看的樊蒙最后说的话:你为什么迟迟未动?是呀,我们总是说:休假的时候要去哪里哪里看看,可是真正到了假期,不是在被窝里,就是在饭局里,订好的日期和行程一改再改。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旅行。其实有的时候,你需要的仅仅是一瞬间的冲动。也许有一天,你还是会害怕,会胆怯,会流泪,会恐惧,但你带着这些继续勇敢前行,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很强大啦。
合上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我想去旅行,老公说我想一出是一出,老爸说我疯了,老妈笑着说:她总是这样说,我都习惯了。唉,看来大家早都看穿我了,真的很羡慕樊蒙,能推着母亲说走就走,我多想走出去,但却感到身上绑着无数条绳,牵绊着,无法挣脱。
06-23 23:50 -
小Aric的幸福 2楼这书真不错,很感人,内容也很丰富06-24 00:05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