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宝作品)你会包粽子吗?
看6795 | 回复33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按照惯例,在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采用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之情。
而在中小学校,老师也会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适时给孩子留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小作文、日记或手抄报之类的作业。这不,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就有一项这样的作业。一起来看看孩子是怎么写的吧——
一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包粽子的作文,为了写好作文,我去姥姥家学包粽子。通过跟姥姥学包粽子,我知道了粽子的包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拿出3张或4张粽子叶,握在手里,排好顺序;
第二步:把拿出的粽子叶,向手心方向窝成一个角;
第三步:把窝出的角里放上一个蜜枣,堵在角的顶端,再放一些江米;然后再放蜜枣和一些米,直到装满粽子叶窝成的角;
第四步:用粽子叶把米和蜜枣紧紧裹住;
第五步:用绳子把裹好的粽子绑起来;
第六步:把包好的、用绳子固定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小火煮2个多小时,就会闻到一股棕香味。
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教我们包粽子很累,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到最后,直到教会我怎样包粽子。我很感谢他们。(潘以洛 二·九班)
11-23 22:55 -
图文并茂,写得很不错11-23 23:32
-
话说我就不会包粽子,宝贝还蛮认真学的呢11-24 00:58
-
记录做得很棒,我不会包呢11-24 08:54
-
会的呀 这个还算可以11-24 09:32
-
这个我妈妈拿手11-24 11:11
-
宝宝还配着图来写字,真棒呀11-24 11:13
-
宝贝配图很生动,言简意赅11-24 11:26
-
我也不会包,学过但就是学不会每次包的时候都还是不行,宝贝学的好认真啊。11-24 12:11
-
妈妈以这种方式记录,真是不错11-24 13:39
-
包粽子还真是个技术活,我就不会。11-24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