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错奖励,会害了孩子
看3664 | 回复17
-
ttxs 楼主
想要确保有效奖励,父母们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父母的激励,最好与孩子的自我评价和预期一致
比如有个孩子,他本来就喜欢弹钢琴,孩子对钢琴的兴趣、热爱以及投入本身,本是应该得到肯定和激励的,但父母的激励做法却是“只要你坚持弹一个小时琴,就给你买……”,完全和孩子弹得好坏没有关系。这样,这个孩子就极有可能变成我们上面分析的,对钢琴的兴趣反倒逐渐被“激励”削弱了。
还比如一个孩子不喜欢弹琴,琴也弹得差强人意,但是为了让孩子坚持练习,父母采用表扬的方式,说“弹得真好啊,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只要坚持练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钢琴家。”这个脱离实际的评价和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不相符,对孩子同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觉得是个心理负担。
因为心理学家门研究发现:每个人对自己的表现都有一个自我评价,如果奖励和自我评价相符,那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如果奖励与自我评价和心理预期不相符,那么就可能产生压制内部激励的结果,降低人的热情。
2.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要具体鼓励,而非泛泛表扬
若孩子很喜欢弹琴,那么在他弹得好、有进步的时候,可以大胆地对他进行夸奖——可以夸他在哪些地方又有了进步,也可以夸他比昨天有了进步,也可以夸他给你美妙的听觉感受等等(具体的夸奖比泛泛的夸奖更能显出你的真诚)。
当你的夸奖正好和他的自身感受相一致时,他自然会接受,那么这时候的夸奖就不会压制他的内部激励,反而会将让他的激励升温,驱动他继续练琴,弹得更好。
3.慎用物质奖励,但是如果孩子表现出色,并期待相应的物质奖励时,尽力满足他们吧
比如,若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想要吃冰淇淋来犒劳一下自己,那么就给他奖励一个冰激淋吧,不用担心偶尔的冰淇淋奖励会压制孩子将内心对弹琴的喜爱。
当他表现出色时,他心里会期待和表现相匹配的奖励,这时候如果不能满足,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感觉,感到自己不被爱,叛逆期的孩子甚至会以不继续弹琴来抗议。这里说的冰淇淋的奖励只是举个例子,也可以是言语上的夸奖,或者其他的物质奖励。
可如果孩子哪天累了,或者情绪不好,不想弹琴,可千万别用“坚持一个小时,可以吃一个冰淇淋”的奖励方式,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被理解的心理压力。
如果孩子并不喜欢弹琴,或者表现并不好,那么并不是奖励越多就越能改变孩子的态度。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琢磨用哪种奖励的方式,逼着孩子坚持练习弹琴,而是帮孩子找到问题的根结:是遇到了困难需要调整,还是另有其他喜好,从而给孩子提供恰当的支持,陪伴孩子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04-11 09:17 -
小小菲儿 2楼奖励孩子也要用得对才可以哦04-11 09:19
-
帅小虎 3楼是啊,要进行常识教育,但不可一味说好04-11 09:40
-
qianqian0901 4楼最近亲的帖子很让人受益啊04-11 09:55
-
润润妈妈 5楼确实是这样的!学习了,谢谢亲爱的分享!
04-11 14:31 -
ttxs 10楼加了6分,哈哈04-12 00:27
-
珍钰妈咪 11楼亲爱的写得好,来学习了
04-12 07:50 -
diandianxuhan 12楼适当的正确的奖励很重要04-12 16:08
-
小Aric的幸福 13楼这个确实需要一个度啊,挺难把握的04-12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