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看5801 | 回复8
-
想必做父母的都很担心孩子生病,特别是妈妈,看到孩子病怏怏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时候,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其实,孩子生病有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在看过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我觉得在照顾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时,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常规的疾病知识,同时应该多注意孩子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而不是在生病之时的过分焦虑,那样对孩子病情没有什么帮助。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她叫陈英,原在公立医院就职,现任卓正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三篇序言里都提到这个小插曲,在我看来这个卓正医疗应该算是医改后出现的新生医院,估计是高薪聘请陈英医生在他们诊所上班,但是作为生而为母,知医为慈的陈医生,却一直有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母之心,她身为儿科医生,但也是自己孩子的妈妈,对自己孩子负责,同样也要对患儿负责。在公立医院每天接诊两三百号患儿的情况绝对是事实!所以,也难怪我们家长会抱怨“每次给孩子看病,等两三个小时,3分钟就被打发了……”而且,儿科医生开药多半是根据临床的经验,毕竟问诊时间也就区区几分钟,这也使得医患关系如履薄冰般紧张。陈医生属于那种真心对患儿负责的医生,她跳槽后不忘初心,在工作之余编写了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把0-6岁儿童的5大类常见病症的护理常识,营养须知都在书中和盘托出,与家长分享,让我们在如临大敌的孩子生病之时,有了制敌的锦囊妙计!
在书的封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慈眉善目的陈英医生,正在温和用听诊器为孩子做检查,在图片的下方摘抄了本书很经典的一部分观念,比如“80%的儿科常见病都是自限性疾病”,为了了解何为自限性疾病,特意百度了一下: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有:玫瑰斑疹、水痘、伤风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 、轮状病毒肠炎。这些病症要是真被我们遇到了,必定是不敢掉以轻心的,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
书中提到最多的“发热”这一病症,陈医生是这么说的“发热往往能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一般不主张吃药,让孩子自愈,但还是会担心孩子身体发热严重后,出现肺炎,或者把烧坏脑子。有时遇到白天外出吹风,晚上他的额头温度有时就比较高,有点流涕发热,就密切关注他的体温,如果只是轻微低烧,就多给他喝点大蒜冰糖水,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缓解流涕;再有时因为夏天呆在空调房里时间长了,没有排汗孩子身上的温度也会有点高,就让他多活动排汗,多准备几件吸汗的棉质衣服。当然,发热后还有一项硬性指标一定要看,那就是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还,就说明问题不大,可以在家护理,如果孩子出现嗜睡,很反常的话,即使低烧就要立即就医。
印象很深的是,在提到幼儿哮喘这个病症的时候,陈医生现身说法,自己的孩子也有哮喘,很理解家长会懊恼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这个病?与其唉声叹气,不如探寻适合小孩治疗的方法,于是,她采用雾化方式,把药物对孩子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并说服婆婆帮忙推进疗程,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医生的孩子也会生病,关键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书还提到了咳嗽、幼儿急疹和麻疹的关键点,手足口病,意外伤害、到底有没必要补钙等等问题。
看完这书感觉是上了一节丰富的育儿护理公益课,十分感谢陈医生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很诚恳地告诫了父母如何科学合理的做儿保,让我们在遇到孩子生病时,不再是过度的慌张和惊恐,相反能够更加从容,更加有信心陪伴孩子度过难关。在此推荐0-6岁家长都来看看这本书!
附上书中的插页(感觉目录页的很多内容值得家长借鉴)
09-01 14:04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09-01 18:13
-
这本书非常的实用真不错的呀09-03 14:12
-
我也有这本书,很棒的09-04 14:33
-
这本书真不错,我要给家里人普及医学常识09-10 14:27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