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谢谢你教会我怎么说
看1999 | 回复3
-
加州阳光幼儿 楼主
“是谁在那里‘叽里咕噜’的?(或者,“这是谁的声音”?)”这是在幼儿点心环节,或者是安静看书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说出来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当发现孩子的“违规”行为时,我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想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我总是试图“超出”孩子的音量,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这样的“方法”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似乎我的音量总是在不断提高。我像十个手指头按跳蚤一样——你不要说话、你不要和他讲话、你能不能安静一点。我感觉累,孩子也无所适从。
显然,这样的我,没有定位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当我在和孩子大声“比音高”时,其实自己已经和孩子“搅和”在一起,互相也不明白对方的心愿和意图,更不愿意帮助对方实现彼此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又启示我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教育的价值:晨间自由活动、用餐、就寝、散步等都是与幼儿的生活直接有关的。语言,作为幼儿教师与孩子们在一日沟通中的重要工具,若能与孩子的心灵碰撞,想必一定能打动孩子,做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真教育”。
所以我应该给自己正确地定位,用正面的语言、肢体信号或者是小游戏,来引导孩子安静,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孩子在本应该安静却“叽里咕噜”时,我可以换一种方式说:“有事情要商量的话,我们可以吃完点心后再聊聊。边吃边讲话,会呛到的。好吗?”总比“是谁啊?吃点心时,不许讲话”更能说到孩子的心窝里。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许多孩子坐椅子时都喜欢翘椅子,一不注意连人带椅摔倒在地上。我先是用语言提示:“请坐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还是有孩子翘椅子。于是,我灵机一动,与孩子讨论,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碰到椅子。孩子说:“头、手、腿、脚、背、屁股。”我追问:“你觉得身体的什么部位靠近椅子比较合适?”孩子说:“屁股”。“那椅子什么部位触碰到地面最安全呢”?孩子们回答“椅子的腿”,我继续追问‘一条腿’?‘两条腿’?‘不对不对’,‘是四条腿’。我和孩子一起总结:“这样坐,最神气。其他的坐姿不安全,万一摔倒,老师会担心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探索,我发现教师机智灵活的语言,有时能将一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们想要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先得学会怎样跟孩子说话!
11-17 15:21 -
晓之风铃 2楼和孩子要有效的沟通11-18 12:18
-
马上有钱 3楼慢慢引导,宝贝会明白的11-18 13:01
-
郭郭520 4楼确实不错哦。11-18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