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孩子作文好,这三点是关键
看1187 | 回复2
-
弄湿比亚 楼主
为什么孩子书读了不少,语文成绩不见提高,一写作文还特别吃力呢?都说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大部分孩子比父母当年小时候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却还不一定有父母当年的水平。这种奇怪的现象也许要从书籍的选择和阅读的方法上找原因。
现在的学生有两大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语文在考试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中考和高考语文中,作文和阅读又是最能拉开分差的题型。同时,古诗文、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学好文言文,对于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这几年高考,每年都有新闻爆出用文言文写作高考作文得满分的。很多人觉得用文言文作文很难,其实并非如此。现在这些用文言文写的高考作文,在民国时期,一般的小学生都能够写出来。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民国小学生作文选刊》,就知道过去学生,个个都是作文高手了。
学好语文到底应该从哪里下功夫呢?
1.多读传统文化经典与名著。
中国的经典全部是文言文写的,四大名著不是文言文就是半文半白,我们现在所用的白话文,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因为中国古人有智慧,知道口语三十年一变。所以,写文章用文言,这样流传给后人,可以让意思保持几千年不变。现在我们读的很多经典,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文言文几乎都没有太大变化。怎么掌握文言文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反复诵读。过去的私塾,就是教孩子读书。从蒙学读物一直到《四书五经》。有人送了我一套团结出版社的《中华经典诵读教材》,这套书就是一套很好的经典诵读教材。
现在的孩子学业虽然重,但要是一天能够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读诵经典,坚持几年,益处很大。比如读《弟子规》、《童蒙须知》、《朱子治家格言》不但能体会汉字的行文,还能够涵养孩子的品德;读《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能让孩子学会韵律、扩大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知识,对写作很有帮助。清末民初之所以大师辈出,这和他们自小读古书密不可分。至于读书的方法,就是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原理很简单,只要依此去做,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有心的价值不妨上网搜搜“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之类的关键词,很多书都可以选择。
2.多读历史文化类课外读物。
古人除了读经之外,重要的就是读史。经的内容相对较少,史的内容庞杂,现在孩子生活单调枯燥,没有太多经历作为作文的素材,一写作文就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所以,一个很好的补救方法就是多读历史文化类课外读物。像《上下五千年》、《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等,这些都很经典,影响过一代一代人。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就有不少这类给少年儿童的历史文化类书籍,最近也有不少有心的出版者将其重新出版了,比如章衣萍的《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孙毓修等人为少年儿童写的《文白对照少年丛书》等,都很适合孩子阅读。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读读章衣萍的《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就能丰富很多知识,也能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体会古人的进取精神。同时,大作家写的文章,自然可以学到高超的写作技巧。
大一点的孩子,《文白对照少年丛书》更是一套集学习文言文和写作于一身的优秀读物。这套用文言文写的人物传记丛书,不光记录事情,而且作者每章都有很有见地的评论,是孩子学习议论文写作的绝佳素材。这套书在重版的时候,编辑们还翻译成了白话文,文白对照,读起来很方便,还可以对比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写好作文,不能靠看范文和好词好句,相反,这些历史文化读物多读一点,可能比千篇一律的作文书更有益处。
3.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
要写好作文,阅读的输入和写作的输出要相互配合,写随笔日记和读书笔记非常重要。很多作家和历代文人都有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曾国藩,一生直到临终的前一天,都还在写日记。
写日记不一定要写多少字,而是重在质量,尽量把最近看到的书中精妙的语句用上,读上三遍,不如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一遍,理解得透彻。而且,要学文言文,从写日记中可以逐步尝试。比如“我很早就起来了,先向父母问好。”用文言表达就可以是“余早起,省父母。”,非常简单,久而久之,便会觉得文言文魅力无穷。常常练笔行文,一方面消化吸收了阅读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起到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实践,熟能生巧的作用。
总之,从以上三点着手,告别浮皮潦草的“博览群书”,重复诵读经典,阅读名著和史书,并及时把阅读中的精华内容沉淀下来,才是真正有效率的阅读。要想把语文学好,文章写好,就不会困难了,有心的家长,不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一下!
12-17 14:22 -
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对于孩子的语文很有帮助12-18 10:11
-
小小菲儿 3楼原来要写好作文,要这样的12-18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