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泉古镇的日与夜
看2123 | 回复5
-
暖泉古镇建于元代,壮大于明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离河北与山西省界仅有3公里,明清时期是山西商人到张家口及以北地区经商的必经之地。
这几年,蔚县在北京加大宣传,来这边过年体味年味的人越来越多,非常热闹。家家户户挂着大红灯笼、贴着春联和福字,还有窗花剪纸。透着欢快喜庆。脚下的石板路,以前的土坯城墙,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白天和夜晚的暖泉古镇,风格有些不同。白天在萧瑟冬季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苍茫;夜晚在灯光效果的映衬下,则显得温馨。小城里还有人住,换丧嫁娶等等生活痕迹还能看得到,很有些人间烟火的味道。
来这里的人,大都是要看打树花的。打树花是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的打树花是在暖泉镇的古堡城墙上进行的,因为场地狭小,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赶来看热闹,于是,镇上专门新修了“树花广场”用于表演。表演也升级换代了,很有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打树花”表演的主角王师傅头戴草帽、反披着羊皮袄,这身行头是为了防烫伤用的。在他身后的近10米高的城墙上,能够看到斑斑锈迹,那是以前打树花留下的痕迹。
只见把手中白色的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叹。
我们今年运气不错,室外温度不低。以往在室外坐一个小时,很多人都要租来军大衣,不然受不了。我们只是戴上了帽子围巾手套。老人孩子没有受罪。打树花确实精彩,我们由衷的跟着现场的观众们真真惊呼赞叹。太壮观了。
暖泉古镇,白天夜晚我们各逛了一次。感受真是不一样——白天的热闹喜庆,晚上的静谧平和。都值得细细品味。
02-19 15:12 -
沙发。看样子不错哦。
02-19 15:58 -
很好看,我们去年看的。02-19 16:43
-
夜景还真是好漂亮呢02-19 21:13
-
哇,好漂亮的耶,还有节目看。02-20 17:37
-
真是好漂亮啊,好热闹的感觉02-24 01:42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