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分享帖』在写实与理想之间:读绘本《猎人果列》
看9775 | 回复74
-
冰钰愛玥 楼主本文作者:陈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
众所周知,民间故事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它的生命魅力是在无数次的讲述,也即口语化中绽放光彩的。从总体上说,它的语言形式、故事节奏、讲述套路、氛围渲染等都是从听觉角度牵引受众的思维与想象。把民间故事改编成绘本,可能首先给人一种有故事底稿以致于文字原创度打折扣的印象。但千万不要忽略一点,民间故事绘本化实际上是一种视觉化的过程,它要在考虑、尊重儿童读者对民间故事的特殊兴趣的同时,面对一种长期活跃于人们口耳之中的文学形式,重新处理文与图、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关系,经受讲读与听闻中沉潜的特殊挑战。这本身是有难度的事,而非一种讨巧的形式。
长期以来,国内绘本在讲故事层面上一直有待于开拓,因此,师法于无主的、不受版权限制而又长于讲述技巧的民间故事确实是激发原创绘本生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当中把民间故事改编为绘本自然是首选之途,但确实又是一条并非捷径的捷径。走上这条道路,为当今的中国儿童创作绘本意味着应当寻找、编写、绘制那些可以注入现代活力、适宜开拓儿童思维,且传承中华民族精髓的传说与故事,而不是一味新瓶装旧酒地重复某些话题。
带着这样的认识观察那两套颇有诚意的“中国民间童话”系列绘本,我发现其中的《猎人果列》值得一读再读,仔细体会。
一、封面里隐含的故事
《猎人果列》的故事是从封面开始讲起的,只不过那里给出的是一些故事发展的暗示性提示。拿到绘本,最先看到的是封面(见图1)右侧有一个戴着虎头盔的青年男子的头像特写。左侧纵向是四个花体汉字“猎人果列”。文字在绘本中有直接指涉图像的功能,因此这四个字显然是指右侧的那个男子。果列的图像特写至少在三个层次上给读者带来情节上的指引,同时又进一步提出问题,令人浮想联翩。
(图1《猎人果列》封面)
首先,这幅画像带有写实风格。虎头盔纤毫毕现,果列则英气逼人。在果列的面孔上、颈项间都有明显的阴影,这当中有些是以平行影线和环状影线的形式表示,这是素描中常用的线条。由于这种描线方式模仿的是现实中光线打到人体或物体上的效果,因而特别能够显示图像的写实性。其实,这一特色是贯穿整个绘本的。在绘本中,无论人物、动物、器物,还是山水、建筑,都具有动人的真实感。绘者之所以通篇贯彻写实原则,恐怕是要再造一个逼真的苗寨风光,以便为远离故事发生环境的现代读者创造身临其境的观感。
其次,这幅画像带有理想色彩。读过这个绘本的人都知道,果列在书中并不是以戴头盔露脸面的模样去完成个人使命的。这个头部特写可以让人想到他是一个猎人,但也许更容易让人想到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那个希腊神话中极少有着人神双重血统,却最终成为永生之神的凡人。在神话中,赫拉克勒斯曾建立十二大功绩,其中一条是杀死了为患涅墨亚地区的狮子。赫拉克勒斯后来剥取了狮皮,以狮头为盔,狮皮为甲(见图2)。这一视觉形象自古希腊时期便固定下来,后来在插图、影视中得以稳定传承。封面上的果列形象与这样的赫拉克勒斯足以构成互文关系。一旦想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在果列的故事中可能埋藏着一个为民除害的情节。又或者,果列本人与赫拉克勒斯在个人能力上存在着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联,以及故事本身就具有理想化的神话性质。
(图2古希腊陶瓶上的赫拉克勒斯图像)
再次,这幅画像中的方向性值得关注。果列的头像面向读者,居右向左。这与绘本通常从左向右翻阅的正方向,也就是故事向结局迈进的方向是相反的。这种逆向性往往意味着阻碍故事发展的力量,或者压抑角色的力量的出现。加之,果列剑眉倒竖、星目圆睁、嘴唇紧闭的样子,令人不得不对他要面对的任务的艰巨性做出预测。同时,这种居右向左的方向相对于读者从左向右扫过的目光构成一种视觉上的交叉,暗含观看中的张力,又模拟出一个全新形象闯入读者视野的过程,预示着唤醒观看者注意力的意图。此外,虎头盔上的一只虎眼闪动着光泽,黑眼球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右方,如同发出了一种翻页的邀请。
加拿大儿童文学研究家诺德曼在其《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曾经这样说:“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或护封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的最关键的要素。”作为优秀儿童绘本的《猎人果列》无疑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03-04 16:26 -
冰钰愛玥 2楼二、开场中的诸多暗示
(图3《猎人果列》扉页)
如果说,《猎人果列》的封面如同一出戏的海报,那么翻过封面以及那带有民族性装饰图案的环衬,进入扉页之时,这出戏就正式开场了。扉页(见图3)上除了印有书名之外,还画有三件武器,钉耙,弓、箭和刀,它们同样都具有逼真性。想到果列的猎人身份,很容易确认这就是他的三件武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这把刀是带鞘的。鞘可以保护武器,这意味着刀的主人十分爱惜它。同时,相比于钉耙和弓、箭,刀更容易上手伤人,而带鞘的刀则可能降低随意伤及无辜的可能性。当然,这更有赖于刀的主人,也即果列对暴力使用的限度。
(图4果列出门)
扉页之后,便进入了绘本正文。第一个跨页(见图4)中展示的是苍黄的山林间,石头砌成的蜿蜒窄路上,远远走来的一个人。那个人很小,让人觉得浩大的天地间他孤零零的,而且他有无尽的长路要走。此人显然就是果列。即便读者看不清他的面目也没有关系,因为封面上早有淋漓尽致地呈现。同时,由于扉页清楚地展示过三件武器,因而尽管主角身上的装备画得并不是很清晰,读者照样可以看出他左肩扛钉耙,右肩背弓,左右手分别把住上述两件武器的姿态。由此可以想见,果列是个右撇子,在需要时左手便会扔掉钉耙,握住右手递过来的弓,右手则上箭、开弓、放箭。不要以为这些图像呈现的人物的动作习惯,及其中的逻辑无关紧要,因为在写实性的绘本中,这些细节必然会统摄前后文。更何况,从文字中可以了解到果列将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去与一只虎精作战。这时,所谓的动作习惯都将成为支撑这出动作大戏、斗兽绘本的筋骨所在。
果列自家中走出,他家的房子、这里所有的房子都建筑在山间,跨页的远景是层层山峦,这与现实中的苗族聚居地十分类似。果列踏上的这条窄路还要经过一道看似并不十分丰盈的河。山水是苗家人生长的风土。我们中国人讲究“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伴随着首页山水的干枯感,文字讲述到各山寨被一只母老虎精祸害,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其实十分明显,而果列将要去为民除害。这便是“仁者爱人”之所为。在下文中,这个仁者的形象还会不断深化,如果在这时再想到扉页上那把带鞘的刀,可以断定果列大约不会是一个滥施暴力者。同时,这一页或许也在向读者暗示下文将会有一位乐水的知者。
(图5出门前一晚)
果列是在白天赶路,而翻页之后看到的两个对页(见图5)讲述的却是晚上的事,这其实交代的是果列出发之前的一夜。左页的图像是如下情景:他在窗前看到阴风怒号,树叶翻动,山头上笼罩着一道道巨大的漩涡,像是老虎的尾巴,仔细端详总共是四道。右页则转入室内,封面上英气逼人的果列在此处变得面色阴沉,手扶一张白虎皮,烛光给虎皮和室内的一些器物涂上了金色的光晕,而那些从房梁上垂挂下来的腊肉等物显示的正是潮湿的湘地千百年来放置食物的方式。最值得一提的是右页最右下角的那三炷香。它们显然是果列上给他的父亲的,是将其内心除害的决心通达先人的媒介。
(图6走访山寨)
伴随着三炷香向右飘动的烟气,下一个跨页(见图6)呈现的是一个果列的背影。相比绘本首页,在这里猎人的姿态、动作、身形的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周围的环境也由山水之间进入了吊脚楼村寨。这意味着时空的推移,人物行踪的进展,但不变的仍然是被虎精肆虐过的荒芜感。当页面上的文字“一排排吊脚楼东倒西歪,听不到一声鸡鸣狗叫”被读出时,语音与画面中的藤蔓、野花交互,将进一步突出荒败的感受。
果列一路向右方行进。读者自然希望确知他去了哪里,于是继续翻页,便看到一个对页(见图7)中发生的事件。左页是果列进到一户人家的屋子里,躲在石头碗柜里的姑娘主动现出身影。这里果列仅仅背着虎皮进入房屋,刀,弓、箭,钉耙均放在屋外。这一点进一步证明了他的仁者属性,他是要寻访幸存者,而不是要打猎,于是他卸下可能引发敌意的武器进入房中。有意思的是,绘者在果列身上打了太多的阴影,把姑娘的脸庞描绘得极其慌张,与右页上他们两个侧脸相对时的英气与俊秀完全不同,以致于读者不由自主地会将目光移向右页。右页中他们显然是在谈论猎人斗虎精的场景。结合后一个跨页(见图8)上的文字,便会得知无论是以往的猎人,还是今天的果列,要面对的都是一家子虎精。无怪乎,绘本首页就交代“在七七四十九座大山里,住着一只吃人的母老虎精”。这是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在横行山野哪!无怪乎,果列出发的前一晚四道阴风一齐大作。果列自然会胆怯,这时姑娘鼓励他“用智慧一定能战胜母老虎精!”这就把作战的重点放在母虎精身上。于是,果列模仿姑娘以碗柜为防御的做法,穿上了白虎皮,结果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大白老虎”。多么神奇的情节!但更让人惊喜的,难道不是发现绘本首页上那道河水暗示的“知者乐水”在这里有了落脚点吗?那姑娘正是一位知者,智慧的化身。
(图7果列与姑娘)
(图8斗兽前)
值得注意的是,果列变虎的这个跨页虽然背景全白,并无景物,但是只要注意到姑娘和果列手中的武器,便可以推测他们是站在屋外,站在门口,因为果列进屋时不曾带武器。这构成了一个送别的场景。一切的重点在于二人的对话、交流,以致于山寨路景都被省略了。至此,斗兽的所有准备都已齐全,只等高潮来临了。03-04 16:26 -
冰钰愛玥 3楼三、高潮中的图文合奏
老虎果列一阵旋风般地腾跃,绘本便进入了第四个跨页(见图9),在这一页,画面上两只老虎面目狰狞、龇牙咧嘴地对峙,这是在上演“一山不容二虎”的现实戏码,但画面是神奇的,不寻常的。跨页左侧是变成老虎的人,右侧则是打扮成人形的虎精。虎穴前的相见在两者有意识的易容行为,以及前后文的回环暗示中显得越发吸引人。
(图9两虎相见)
果列不仅变虎,而且还说母老虎精是其姑妈,这就为其深入虎穴制造了足够的理由。就在他的话语中,隐藏着对变虎情节的逻辑交代。果列自称是白老虎精的儿子。这一细节暗示出,他身穿的白虎皮来自一头虎精。老虎成精后,虎皮自然也有魔力,谁穿上它谁就可以变老虎,就像神话中的牛郎养的那头老牛虽然身死,留下的牛皮还是可以助人的。这属于民间巫术的触染律发挥作用的范围。
此外,在果列出门前夜观窗外那一页(见图5左页),作者交代:“果列的阿爸曾经是方圆百里最有名气的猎人,后来向母老虎精挑战,再也没有回来。”他为何敢于向虎精“挑战”?那是因为他曾经打死过一头白虎精,这便是他的底气和资本。在果列与虎精相遇后的一个跨页(见图10),即虎精待客的场景中,虎精向果列打听后者的家中事,而果列则把自己父亲当年扫荡山头,猎杀诸兽的战绩都按到了自己头上。这当中自然有一种要威慑虎精的目的性,但却令人不禁要拿果列之父与而今肆虐苗寨的虎精们相提并论。猎人的本职虽在于猎兽,但被杀却并非野兽的宿命,父辈的所为是否必然要被子辈继承?果列会如何选择呢?
(图10虎精待客,果列吹牛)
对于母老虎精而言,她学着当地妇人那样穿衣打扮,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如同以武力征服希腊的罗马又臣服在希腊文明的脚下一般,是希望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因此,她不仅学人穿着,而且还像人一样在岩洞中筑阁楼(故后文虎精安排果列去二楼休息)、煮饭食、待客人(见图10)。绘者以整整一个跨页画出了虎精的热情好客,长长的案板上摆满了猪头、肉肠等熟食。这让人想见,虎精一家平素也会围坐在这桌旁大快朵颐吧。那会是何其美好又残酷的日常啊!然而,文明之于野蛮的优势与本质是否就存在于这些外在的形式当中?这些形式加上尖牙、利爪是否就能更胜一筹?显然并非如此,果列不打草稿的吹牛已惊得虎精心肝颤,以致于她手中的盘碗都飞了出去。这时,透视原理使她的身材在视觉效果上,已经从初见果列时的硕大、膨胀,几乎占据整整半个跨页,变为缩居于跨页一角(见图10),而她回眸望去的果列依旧身材硕大,其面目则因肆意地吃喝而扭曲变形,真好似变成了虎精眼中“煞星”。
一转眼,随着虎精安排果列去二楼睡觉的文字,页面进入新的对页当中。老虎果列脱掉虎皮,以他的三件武器各守住自己的上中下三路,异常自信的等待时机降临,他的等待同时也即对其毅力的考验;此时,他的面容变得异常英俊(见图11左页),与临行前一夜的臭脸形成天壤之别。
(图11果列上楼大虎归)
不久,大老虎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条烧烤好的肉腿,许是孝敬母亲的。他进门就说:“桌上有酒,锅里有肉”,可见他身材高大,不仅看得清桌上排放的诸物,目光还远及厨房那厢的锅里,于是他被画成一名壮汉般的形象(见图11右页)。他的咋咋唬唬引起了母亲的训斥。母亲以手指放在手边做“嘘”状,大老虎则满脸不屑,露出一侧的尖牙,加上他左眼上那两道抓痕般的伤疤,真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见图12左页),正应了前文中所说的是个“凶狠的家伙”(见图8左页文字)。问题是这么个狠角色又有谁能伤的了他呢?
这个狠角色自然不服什么“表弟”。他上了楼,黑暗中一虎爪扫去,正打在果列头顶那柄齿尖向外的钉耙上。这一爪力气很大,不仅拍掉了钉耙,而且连带位于后景处的墙上一幅撑架钉耙的画像也被打散了架(见图12右页)。这幅画像并不很清晰,但是看得出是母老虎精和三个儿子的群像,其中大儿子抱着最小的三老虎。这又会暗示出什么呢?
(图12大虎不服伤大虎)
第一回合,果列不费吹灰之力便伤了大老虎。事实上,恰恰是老虎的精化伤害了他们自身。按照正常野兽的能力,他们是可以闻出生人的味道,甚至人类携带的铁器的气味,但是他们在精化之后猖狂肆虐人类,同时也熟悉了人和人所使用的铁器的味道,故而他们虽然忌惮果列,但却不再能利用自身敏锐的嗅觉辨识出他的本来面目,以致于给果列可乘之机。
第二回合出现的是一只形似加菲猫的二老虎,他露面时大喊:“碗里有肉,盘子里有鸡”,可见他的个子不像他哥哥那般高大,只是高过桌面,于是他的目光只注意桌面上方,在画面上他与他妈妈那般高矮;而他的妈妈看起来是又着急又担心,忍不住露出爪上的尖指甲(见图13右页),再不似警告大儿子时候的那个放松又有些谨慎的“嘘”声小指头动作了,而之前恰恰是她这个做妈妈的还和大儿子一同合计着“下手的好机会”(见图12左页),以致于把儿子送上了命运之途。如此紧张的情势下,二老虎的虎爪被砍刀所伤,像他哥哥一般变作苍蝇躲到了母亲的宝葫芦里。不过这两个情节仅在文字中交代,画面上只有两只虎被伤的样子。
(图13二虎不服伤二虎)
等到第三回合,读者大概可以猜出该是个小个儿老虎出场了。果然,三老虎一出现就用他的语言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台词是:“筷子成把,饭碗成摞”。这就证明他身材不高,是从几乎与桌面持平的位置来观察家里的变化的,故而他的视线一溜向上看到一摞的碗筷。这个小个儿三老虎照样是“凶狠的家伙”,他咬牙切齿不服气的样子与他大哥相类似(见图14左页),联想到他们一家子群像中大哥抱着小三弟的样子,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测他们俩最常一起玩闹,故而表情也很相近。这样,老大脸上的抓痕说不定也是他小三弟的杰作呢。想想他们母子四个横行七七四十九座大山,协同作战、战无不胜,又有谁可以近距离伤害老大呢?堡垒也只能是从内部被攻破啊。
(图14三虎不服终受伤)
大老虎一爪拍到最高处的钉耙齿上,二老虎撞到了低于钉耙的砍刀上,而果列还乘机加力往他的虎爪上狠按下去。到了小老虎这里,他这小身材只能触箭受伤了。老三照样滚将下楼,化作一只黄黑相间的苍蝇而不是蜜蜂进了妈妈的宝葫芦(见图14右页)。这个画面彻底补足了之前画面省略的他两个哥哥躲藏的情节,使图像的视觉表达节奏在互补中获得张弛有度,充满趣味的效果。
事实上,果列与三只虎子相斗的场面均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而且恰恰是黑暗给了果列最大的掩护与机会。但是为了展示这紧锣密鼓的斗兽高潮,绘者并未进行彻底的写实描绘,毕竟处理作墨黑一片的画面是不可想象的,而所谓看见并非完全是“物之眼”的所为,更是“心之眼”领悟、想象的理想化。绘者的展示正是在作者叙述的字里行间行走,正是在“心之眼”与“物之眼”的双重看见中完成的。03-04 16:27 -
冰钰愛玥 4楼四、结局时的主题升华
以斗兽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其结局必然是猎人除掉野兽,但对于绘本化的《猎人果列》而言,其中图像指涉和暗示的又不仅仅事关主题。比如,当三老虎变成苍蝇飞进宝葫芦时,母老虎精急痛攻心,两个瞳仁四周变作赤红(见图14右页)。由此可见,虎精是位爱子的慈母。所谓坏人也有亲情友爱,这打破了传统的脸谱式类型化原则,大体上可以看作是现代编码方式的一次传输。这种编码方式在结局处不断被升华,以致于使整个民间故事都打上了切合现代意识的烙印。
(图14三儿折损母心颤)
这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仍是狠角色的母性本位。虎精手中抱着藏匿着三个孩子的宝葫芦(见图14右页),也许只有捧在手心里她才放心,也许她还没来得及把葫芦放到别处。总之,身在暗处、了然一切的果列下楼吵着要离开时,虎精手持葫芦的样子,外加她像人类那般的客套:“侄儿啊,你千里迢迢来看姑妈,带点东西再走吧”,也可以让人理解为她要把那葫芦送给她那远方侄儿。然而,绘本并不展示这个较为静态的画面,而是把视觉化的呈现点置于这个画面之后,专门描绘果列看到虎精之后的反应——抢了葫芦就跑。于是,接下来的跨页(见图15)和下一个对页中的左页(见图16左页)都是接续虎精红眼圈所显示的舐犊之情,分别从正面和背面表现母老虎顾不得像人那般直立行走,而是立即重返猫科动物猛扑向前的本能姿势。
(图15瘟神抢礼引瘟神)
(图16人虎归位来相斗)
果列也在紧急关头脱下虎皮,亮出武器。在这之前,在虎精眼中,这场发生在同类之间的较量仅仅是一场私斗。在这之后,一人一虎之间的正面对抗不仅平添紧张感,而且其中的文字还进一步强调了除害而非冒险的对抗属性,从而区分了果列与他的父亲各自斗兽行为属性的根本不同。在此处的跨页和对页中,两个人物的动作一直呈向前推移的状态。绘者分别使用平视、俯仰结合、俯视三个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示虎追虎、人上树、人射虎三段文字情节,一步步推动着这场殊死搏斗的动作性(见图15、16)。
果列在情急中爬上一棵树。在民间故事中,老虎是不会上树的。彻底变回四足动物的虎精的弱点也是如此。加之,果列爬上的是一棵巨松,因此即便虎精抓挠树皮,一时也不足以危及猎人的生命。当此之时,果列右手递弓至左手,拉弓、上箭,放箭、中的。这段射程并不长,保证了射向目标的力度,以致于虎精被巨大的冲击力撞下悬崖(见图16右页)。至此,四只老虎在与果列的周旋中虽然都有受伤,但是绘者并不着意渲染血色,或者对鲜血的颜色做了暗红处理,以致于酷烈的斗兽行为并不会过度刺激读者的视觉。这是尊重、体谅读者的做法,其基调符合整个绘本对仁、智的推崇。
(图17好奇害死果列虎)
(图18中国民间布艺虎)
果列射杀虎精之时,周围天色渐亮,真是一夜好斗。时间流逝,仁者果列带着宝葫芦下山去与姑娘相见。走到一条蜿蜒的河水边,果列克制不住好奇心,打开葫芦,三只虎子飞出来。这里虎子的处理似乎是对民间布老虎视觉形式的夸张借鉴,故而上下翻腾、动态十足的虎子们虽然威胁着猎人,但是其实他们又具有憨态,并不会吓到读者(见图17、18)。之前绘本各页面对四只老虎做了粗壮、幽默的处理,从而大大削弱了它们的凶猛特性,给人带来一种既可怕又可笑的怪诞效果。当然,三个虎子飞腾弯曲的身躯与河水的蜿蜒相呼应,无疑拓展了平面视觉的层次,将有可能把读者的视觉引向页面的后景处。这样,位于左上部的一个微小的轮廓就被发现了(见图17)。这是谁?这是需要通过翻页来回答的问题。
(图19智者请君来入瓮)
翻页之后,一个身穿苗家民族盛装的姑娘出现了。她的样子充满庄重的仪式感,头戴大银角,身挂项圈、银铃等各色银饰(见图19左页)。那便是碗柜里的智者了。这位智者大约是对果列遇险未卜先知,她故意说不相信小葫芦里能装下三只大老虎,以便引君入瓮。这是以现实逻辑否定神奇逻辑的思维,在人们熟悉的东郭先生与狼、渔夫与魔鬼等故事中就曾出现过。有趣的是,文字交代老虎们重新变作苍蝇飞进葫芦,而图像中则显示出老虎不改变外形,只是不断缩小就进入葫芦的过程(见图19右页)。哪一种形式更能向智者证明,小葫芦足以装下大老虎的神奇?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但是,图像所示的确可以看成是三只老虎一同缩进葫芦的场景。这是在以共时性的场面表现历时化的情节。
老虎进了葫芦,葫芦沉入河底,果列就这样为大山里的人们除了害。这是一次仁者与智者的合作,更是苗家儿女以生命对抗暴力肆虐的生动写照。这当中自然有以暴制暴的方式,但终极指向却是以仁慈涵养相生相克的山林万物,重塑自然与人互相敬畏的关系。于是,结为夫妇的果列与姑娘居于山间,不再打猎。果列用养山而非猎杀终结了他的父亲扫荡山头的行径。如果人类可以凭借非杀戮的行为养活自己,又何必去掠夺他者的生命呢?所谓“斗兽”恐怕也是要驯服人类内心的那只想要掳掠的野兽吧?这的确需要仁者与智慧的不断携手。这便是对斗兽主题的极大升华吧?
(图20万物滋生人心足)
在最后一个跨页(见图20页)中,时光流逝,猎人的身材比昔日更显高大,他与妻子望向远处象征着希望的彩虹。他们家的房子四周不再是首页的苍黄,在闪动着绿色的树木之间隐藏着各种生物,山间那湾河水也丰盈饱满,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更耐人寻味的是封底那张小图(见图21)。其上仍是猎人与妻子的背影,而旁边那个呢?是一只白虎吗?还是他们的孩子身穿虎皮在玩闹?
(图21两人一虎眺远方)
《猎人果列》就是这样讲述三个故事的标准绘本,它的文字在叙事,图像意义多重,图文交织则显现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意蕴。它因此而特别迷人,因此而具有超越凡俗的潜质。它在写实风格之上,描绘出仁义与智慧、人生与天地逐渐步入和谐的理想纬度,耐人寻味,值得细读。03-04 16:27 -
熙笪 5楼真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挺有意思的03-04 17:02
-
邵邵妈 6楼拜读完了。真是勇敢的果列。
03-04 17:19 -
七叶草 7楼故事内容好多呀03-04 17:27
-
妞妞妈821019 8楼苗族的绘本吗?写得好多内容啊 一本书的主旨都讲得很清楚 人文的悲悯情怀03-04 17:27
-
昕彤妈 9楼中国民间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代代传承下去~这本《猎人果列》浦一看有点像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连环画,以绘本形式陪孩子们共读,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化,感受书中所透露中的智慧、果敢03-04 17:30
-
cindyme 10楼感谢分享,拜读了一下,感觉适合大孩子看03-04 17:35
-
xianghan 11楼哇塞,太深奥了,一个封面的图都有这么多东西,赞!03-04 17:35
-
齐齐10 12楼这本书很有特色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不错03-04 17:40
-
幸福雨宝贝 13楼很好的书,适合我们来看!
03-04 18:07 -
冰钰愛玥 14楼是呀,我之前就了解过,特别的不错
真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挺有意思的
熙笪 发表于 2016-03-04 17:0203-04 20:13 -
冰钰愛玥 15楼这套书很早就关注了,想买一套看看
拜读完了。真是勇敢的果列。
邵邵妈 发表于 2016-03-04 17:1903-04 20:13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