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生命教育良机,别成了孩子的春游假期
看1513 | 回复2
-
李凌云儿童绘画 楼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古诗词中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表示伤感诗句来形容清明节人们的心情。时代变迁,清明节定为“小长假”后,我们的身边年轻人对于“清明节”的定义是什么呢?
眼看离4月1日小长假越来越近,同事们之间的交流是“小张,马上放假了。你们预定好去哪玩了吗?”
“小李好容易放假了,大伙一块去聚餐吧!快想想要吃什么,我们提前预定。”
孩子兴奋问妈妈:“我们学校要放假了,我们是可以出去玩了吗?”
虽然大伙没有直接说“清明节”快乐,可是这快乐的感觉还是很强烈的。本该是祭奠祖辈的清明节,眼下逐渐演变成了刺激消费,全家出动的又一个小长假了,清明节的意义逐渐被年轻人淡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情况呢?很多家长表示,要不要带孩子去扫墓?怎么和孩子谈死亡?是不是会吓到孩子?都是他们所顾虑的因素。因此,这些忧虑和无奈,渐渐让清明节变了“味儿”。这样等孩子长大成年,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从父母那里了解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动不动就有孩子因为一点挫折,就选择轻率结束生命的因果吧。
每个人都会死去,我觉得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意思?死亡就是意味着,永远也不能再看见对方了。而清明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死亡的教育良机,这样也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虽然许多家长不愿意将这种悲痛传达给孩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不可取的。任何的情绪都是正常的,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去表达。而悲伤的感觉也是一种情绪,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应该让孩子知道和了解。
家长也许会问:“孩子多大年龄,我可以和他谈论这个问题呢?”我的建议是,孩子三岁左右,就可以逐渐来让孩子了解,家长可以循序渐进,不用一下子把“死亡”具体呈现在孩子面前。
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大自然中的现象比喻生死,就像春天告诉孩子看树木发芽了,而树叶长到秋天就要凋落了;也可以从动植物的自然消亡的过程讲起,比如小昆虫的寿命是几个月?我们养的小猫、小狗的生命是多少年?从这些简单的身边事情讲起,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孩子就能简单清晰的了解生死。
大一些的孩子,每到清明节,学校也会以此作为主体,让孩子写一些关于对逝者思念的短文。家长应该借此机会一家人一起回忆祖辈的往事,让孩子了解这种浓浓的亲情中包含着对生命的珍爱,对死亡的坦然。体验生死悲欢阴阳两隔的无奈,更能使孩子珍惜有限的生命。
过清明,是人们盘点过去、分享回忆、展望未来的时节。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有幸福有关爱,有回顾也有畅想。如果家长只仅仅把清明节当做游玩的假期,错过这样的生命教育良机,真是遗憾呢!
03-31 16:24 -
哎文 2楼该教育的还是要教育03-31 16:41
-
有城 3楼清明节,也是一次教育的机会。04-01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