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坊】感恩---永远的爱!
看5019 | 回复2
-
霏比寻常 楼主第八次读书会,我们又拿到了非常精美的礼品了,这次是由南方出版社提供的“嗨,宝贝”系列中的永远的爱!
这本书非常精美,画风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不仅图大,而且字也大,关键还很少,很迎合小宝宝的需求,霏拿到这个礼品书的时候爱不释手!
嗨,宝贝,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愿你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
希望这只笨笨的小熊可以陪伴你学会世间永远的大爱
嗨,宝贝,当这本书被高高地搁置在书架时,愿那些爱的故事可以一直伴你走很远,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能从那高高的书架上取下它,将这些曾经的感动讲给你的宝贝
嗨,宝贝,我爱你!
每个人都有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有自己和爱自己的家人,霏在一岁的时候就懂得,有好吃的要先给奶奶吃一口,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孩子敬老,应该从家长自身做起!让孩子记住每个爱自己的人,并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他们!是我们这些家长在生活要融入到孩子骨子里的事!
面对熊爷爷的离开,霏很难过!竟然哭了起来!霏是一个很重感情的孩子,心思很重,小鱼死了,她说小鱼哇哇了,要把小鱼扔掉,可小熊爷爷的离开,霏不知道熊爷爷去了哪里,我说死了,可明显感觉到,这个字孩子一时间难以理解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呢?
1、把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孩童对死亡的了解可分为三个时期:①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象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②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他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③9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知道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甚至回发生在自己的身上[6]。所以在对幼儿的死亡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该年龄幼儿的心理特征。
3-6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多多少少对死亡有所理解,我们大可不必对死亡隐晦不言或者过分禁忌。既然死亡是自然发展的结果,那我们就应该在不伤害孩子心理的前提下向孩子讲述死亡的天经地义。有的教育者认为幼儿的内心是美丽的童话世界,在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需利用童话、经典的文学作品,不要打破孩子的童话世界。但我认为编造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并不能让幼儿真正的面对死亡、忘记死亡,只能让他们掉进自己的幻想世界,在将来可能更难面对人生的真实面,这种不直视死亡的方法并非理想之举。
2、自然的、科学的进行死亡教育
教育家米勒提出:允许孩子们观看一些腐烂的“尸体”,如腐烂的蔬菜或者水果,这是帮助孩子理解生命体死亡的一总好的途径,可以借此消除幼儿对死亡的猜测和由此带来的恐惧。美国幼儿园教师便经常用腐烂的植物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在教室里摆上几天,并引导孩子们每天观察他的变化并做记录。在讨论中强调自然规律和自然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自然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在孩子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更应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例如班里饲养的小兔生病死掉了,孩子们可能会因此非常伤心,教师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告诉孩子们小兔因为生病它的心脏停止了工作,就这样,小兔死了,不能再回来了。再和孩子们一起回忆照顾小兔的过程和小兔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让他们知道过去小兔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让孩子体会那是过去的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在同一只小兔身上,并且一起悼念接受小兔死掉的事实,经历这个悲伤的过程后,才能重新适应一个没有小兔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小兔举行一个简单的葬礼,让幼儿了解葬礼的过程,并让幼儿亲自埋葬小兔,让他们真正接受小兔不在了的事实。
有句话说: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桥梁是爱,这是唯一不朽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因此,当孩子遇到死亡问题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以弥补他们心中所失去的那分爱。在他们真正的理解到生命的规律与意义的时候便会更加的善待和珍爱生命。
3、 正确回答幼儿关于死亡的问题
幼儿常常会提出“死是什么?”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握到这个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最好时机。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的时候,美国死亡教育的专家郑重提醒,教师要提供给儿童能理解的事实,给孩子一个关于死亡的正确答案,不能回避,不能搪塞,更不能表现出恐惧。为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跟孩子解释时,可以用植物或者动物来做比喻,例如用花来比喻人的生命,我们可以说:花在春天、下天的时候生长茂盛,但到了秋天、冬天却逐渐凋谢,所有的生物都和花一样有生长旺盛的时候,也会有死亡的时候。说明是,要避免恐怖、可怕的描述,用温和、平静的语调,给孩子拥抱或者握着孩子的手,让他们觉得舒适、安慰和安全。
另外在谈论生命时重点应该放在追求生命美丽的一面上,不要重在对死亡前的病态、忧虑上,尽量让幼儿在温馨、平和、极少恐惧感的情况下了解死亡的意义。08-11 00:00 -
小佳佳 2楼这本书不错哦!我好好看看08-11 00:07
-
dearhxf 3楼很好的书!08-11 06:31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