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除孩子的不良习惯】+言语适当,行为表率,加上耐心教育
看3768 | 回复11
-
“3岁看大,7岁看老”,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凡事并非是绝对的。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用,不良行为总会致使负面影响甚至终生遗憾。
习惯成自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成长。但孩子的成长还是需要适当的教化和有效的引导,因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感知能力和适应程度,内因通常是决定外因的,但外部条件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受到自身的限制和外部的诸多影响,因此,需要家长要因势利导。
孩子所谓的不良习惯,有的确实需要板正,有的却不过是大人眼里的一种认为罢了。孩子的有些行为成因还是有他的道理的,也不能强调太过分了,有时候顺其自然也许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如若动辄给孩子冠上一个“习惯不好”的标签,可能会适得其反。
譬如说,孩子用手臂衣袖擦拭的习惯,无论是抹在油乎乎的嘴巴上,还是在流满鼻涕上一挥而过,这些可爱而又可笑的动作,常常为大人们所不容,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这似乎是最好使的方法。
首先,手臂挥动最灵活,来的最直接,完成的也最快捷,其次,这好像是条件反射似的,不需要思考,片刻即可完成。而这时候,大人所考虑的无非就是这小孩太不讲卫生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衣服脏了要自己费劲去洗了。
然而这些大人的认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当然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对于讲卫生,讲清洁,或者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因为孩子的第一感觉就是鼻子不舒服或者嘴巴有东西,要用最快的方法把它解决掉。他选择了对他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这时候,大人可以为他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用纸巾擦。这样不会把衣服弄脏,同时还要养成好习惯,学会废纸扔到垃圾桶里去。”这就是一个引导过程,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但最好不要生硬地责备他,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若是说话讲究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说:“你这样做是不卫生的,衣服粘上脏东西,弄脏了会痛的。”家长应当用适当地言语开导孩子,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都不能遵守卫生规则,要纠正孩子不卫生的习惯就十分困难了。至于其他习惯,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的原则要把握好,就是要言语适当,行为表率,再加上耐心教育,相信会让孩子很容易接受的。
02-13 16:37 -
要有耐心一点02-13 16:58
-
耐心教育好难做到呀02-13 17:13
-
耐心教育是不能少的02-13 20:03
-
说得太对了02-14 10:32
-
对于孩子的教育,大人少点耐心都不行02-14 11:10
-
我觉得自己是很没耐心的那一种。
02-14 11:41 -
耐心和坚持会改正坏习惯02-17 03:24
-
孩子的教育贵在耐心。02-18 08:29
-
我也觉得耐心不可少啊02-20 10:55
-
说的太好了02-20 12:31
-
对孩子耐心教育,孩子会接受的03-25 13:43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