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号手的诺言》:少年版《巴黎圣母院》
看7639 | 回复17
-
一直对描写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很有兴趣,这本书就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羊皮卷,作者用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触,描写了巍峨的古堡,浩瀚的大河,顽强的斗士,性格扭曲的炼金术士,信守诺言的吹号手......他们一个个从书卷里朝我们走来,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
13世纪,东方的鞑靼(蒙古)大军攻陷了东欧最美丽的城市--克拉科夫。一个吹号手为了遵守自己的誓言,拼尽最后一口气吹响了《海耶圣歌》,并为此献出了生命。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不必过于悲哀。人不像动物,生死随命,既然活着,就要活出人的样子。即使是死后,也应该为后人,为社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年轻的吹号手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他的正义与大无畏的精神为他短暂的生命大大地增加了重量。他追求的人生意义就是“重于泰山”。
故事又来到15世纪,小男孩约瑟和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克拉科夫,准备把一件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宝物--塔尔努夫大水晶球献给国王。但国王此刻正在北部的托伦市维护和平,因为那里的人正计划反抗十字军的征兵令。
熟悉中世纪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其实就是披着宗教外衣的侵略行径。实际上有很多十字军战士都是些无赖,他们参加十字军就是为了冒险,找乐子,说穿了就是打着十字军东征的名号来烧杀抢掠罢了。所以先让我们为这件事默哀三分钟。
在集市上,约瑟一家人被一路尾随他们的纽扣脸彼得污蔑为是巫师。在那个尚未开化的年代,一个人只要被冠以巫师的名头,都会被处以私刑。幸亏修士杨.甘地的及时出现,才使他们转危为安。
读到这里不得不拜服于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一直存在着灭巫热潮,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她们被以莫须有的理由被迫害,即使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启蒙时期,这种热潮也丝毫没有减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一家人化名寄居在炼金术士的家中,纽扣彼得三番五次的骚扰让他们的处境堪忧。而这颗水晶球辗转到了炼金术士的手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就像雨果《巴黎圣母院》里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可恨却又可怜。
在一场大火后,勇敢的小约瑟遵照自己对古老誓言的承诺,将水晶球如愿送到了国王手里。却意外被炼金术士丢进河里,戏剧性地结束了这颗水晶球带来的灾难。
在这本书里,有的人让我们知道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的人让我们知道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有的人让我们知道了,承诺比生命还要重要。
03-05 17:45 -
挺好的书03-05 20:26
-
这套小说等活动的时候,要全部买回家03-05 20:58
-
大一点孩子看会更有意义的03-06 08:40
-
故事真不错的03-06 09:12
-
好精美的呀03-06 10:23
-
适合大孩子看03-06 11:06
-
看起来很不错的一本书哦。03-06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