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讲故事的一些技巧
看4615 | 回复3
-
百合茵子 楼主最近的一点儿思考。给孩子讲故事,其实除了抱着对书的喜欢对孩子的喜欢外,讲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或者说需要一些技术层的东西把理念性的东西展现出来的。
一、对孩子的回应,不作负面评价
孩子听故事时想到了什么与之相关的,我们需要给一个回应。孩子的说法可能是有闪光之处的,我们给予肯定,其他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个想法有启发。
假如孩子的说法以我们大人的标准听不出怎么个“好”来,可以分两种情况,给自家孩子或者一对一讲时,可以再交流一下,让孩子理清思路把整个想法表达清楚,有可能是她有了一些想法,然后很着急的跳跃的说出来的,整个逻辑过程我们没能感受,所以才不明白刚才的说法怎么个好。如果是集体听故事,要看当时的氛围是否允许深挖,允许的话把这个思维过程带出来,不允许的话可以表达一下“这个说法有趣,有意思,有新意……”等等,尽量选用非负面的评价。
一些棘手说法的回应可以是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样不做评价的回答,既不是对她观点的肯定也不是否定,而且也不是那么草草收尾,孩子是听得出来“不重视”的。这里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我可以自由的表达,大人们会尊重我的想法。
另外在孩子的表达中涉及到“安全性”和“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讲明。这并不是什么教育不教育的问题了,孩子的说法如果有潜在性的危险或者某方面的误解,我们有责任给孩子讲清楚,或者是点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如果只是敷衍的不置可否,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没问题的。比如《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在跳水时我们不光讨论跳水需要的水的深度,也讨论不会游泳时怎么办?水的深浅,以及怎样的安全措施。比如前几天讲《眼镜兔子》,眼镜兔在深夜的山路上看到两个圆圆的黄色亮片以为是她的眼镜片,迪迪某次读的时候的说法是“怎么能认错呢?眼镜片是无色透明的,这是黄色的,怎么可能认成眼镜片呢”。她的意思是眼镜兔怎么一点常识都没有呢,而我当时给她肯定后点了一句,眼镜片是有变色的,只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镜片是无色透明的。这其实是给孩子的常识做了一个补充。
二、不问封闭式问题,不寻求标准答案或者说书里的答案
讲故事人的问题最好不是封闭式的,如果问题的设置是以寻找我们想好的一个答案或者书里面的答案,那么孩子的想法势必会被大人框住。那么孩子的表达也就仅仅限于说说话的表达了,而无法带出一些有思想的,有趣的东西来。再加上以后上学一直会以标准答案的训练为主,现在能思考些更多的可能性,更有想象力的,更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想法,我们就尽量延长孩子这个时间,也尽量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
常有人问我迪迪怎么能发现书里的那些bug,或者引发出那么多的想法。我想与我们并不把书当成一个标准有关吧。而且孩子探讨这些,或者发现了一些设置不如自己想的好或者全面,其实并不影响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喜爱。
在集体讲故事时,如果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遇到冷场,孩子表达的不够活跃的话,我们可以带动一下,比如我们想到了什么(说些有趣的,适合孩子的),抛出去一两点作为引子,孩子们就能打开思路了。比如对于棕色,孩子们更喜欢的表达方式是“巧克力色”“臭粑粑色”“烂泥巴色”。
三、小朋友的观点不一致
小朋友的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时。一般还是因为每个孩子关注的点不一样,都急于表达自己的,强调自己的才会有冲突。我们没必要去快速调解让他们都接受对方的观点,只要把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强调出来就行,最好能与后文串起来讲,讲到这页提到刚才某某小朋友说过什么什么,讲到那页提一下另一个小朋友说过的想法,这样小朋友既觉得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跟故事有很强关联,同时也能听进去其他小朋友的想法了,渐渐也会有那样的思考角度了。
至于给孩子讲的时候声音怎么处理、语气、语调、节奏怎么处理,不在此文讨论。这篇主要的想法是怎么体现出尊重孩子,让孩子更自由的表达,更深入的思考,迸发出更多有想象力的跳出我们大人框架的火花。之所以说是技巧,是觉得不管是读书还是画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很多家长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这个理念往往在某些操作层面的体现是反着的,比如有些家长会强调自己在某些方面强还是不强,其实有些技巧做到了,能体现出那个理念了,那么即便你不会画画,即便你自己的想象力没那么丰富,都并不影响孩子的发展。我们给孩子的不是具体的技术,而是大框架的思维方式,里面的内容是由孩子来填充的,那个丰富性是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01-14 10:47 -
平平淡淡 2楼学习了!好东西!01-14 11:13
-
晶宝宝 3楼我就不太会讲故事01-16 11:08
-
于嫣 4楼恩,我也不太会..不过经常不在孩子身边也不用给他讲...不过很想给他讲故事...01-17 21:3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