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的历史》|从历史的一个点出发
看1539 | 回复9
-
心婧如水112 楼主一直想给孩子一点有历史厚度的东西,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
读纯历史吧?对于小小孩来说距离似乎有些遥远。观看相关展览吧?又似乎过于碎片化了一些。
及至读了这本海豚出版社出品的《书的历史》,惊喜的发现,这就是我想给孩子的那样东西。
以书为很小的一个切入点,很日常很亲民很传统,同时还很有历史感,也可以很深入。
01
整本书的编排很精巧,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线,穿起一串串弥足珍贵的珍珠。
用泛黄的怀旧的书页,以水墨中国画的笔法,于挥毫泼墨间细细讲述了书的组成、书的演变、书的传播、书的制作工艺和书的未来。每一页,都是一帧帧精巧无比的国画,也同时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细细读去,让人觉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无字不成书。从上古神话中的“造字圣人”仓颉起始,落脚于“汉字”,讲述字的变迁。中国的文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本书用水墨的形式将四种类型的字画了出来,巧妙的告诉了孩子们每种类型的区别。从书里的细节见微知著,看得出编校的良苦用心。比如插图中的“上”、“下”、“本”、“末”,图虽小,却极为精致,而且能给小读者们清晰的对照。再比如提到“江”是形意字,告诉我们三点水是形,“工”是声,贴心的提出“工”的发音由于历史原因而逐步改变了,还特别提到今天在广东地区“工”和“江”发音一致。一个个小小的字,回溯文化的起源。不说教,却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真是妙不可言!
如果说字是书的组成部分,那么不同类型的书的制作也必不可少。从甲骨文起始,再到竹简和文牍,再到纸张的制作。每一种类型的书的制作工艺都有生动的配图。于是,孩子们知道了竹简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做“杀青”,明白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的真实含义。也渐渐知道了,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的传播随着工艺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容易。而电子书的出现让未来的书或可无纸化。这算不算从另一个角度向孩子们讲述了科技力量?抑或进一步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义?
02
浓浓的国学韵味。
如果说水墨画凸显“中国风”是这本书展现“传统文化”的载体,那么见缝插针“普及”成语典故则是更直接的给孩子讲授“国学”。无论是形式和内容,这本书都以“匠心”二字用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们的心灵,更倡导一些美的、善的事物。
在提到“韦”是竹简上的绳子时,讲解了孔子读书勤奋以至于竹简上的绳子都断了三次。这样的故事让原本有些复杂的成语都变得清晰好记。更容易引发孩子们思考:“圣人”尚且如此,我是不是更应该勤奋努力?
学富五车的典故则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书的历史》说,成语形成之时书的形式是竹简,用的是小推车,那么五车的书并不多。那为什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书里没说,可答案也隐藏在书里。那个时代用竹简造书,书籍数量受到限制,书也非常珍贵,学富五车其实已经难能可贵了。这种否定再否定,让孩子们在书里寻找和解答自己的疑问,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有人生选择问题。班超原本是文人,有一天突然扔下了毛笔,决定“从军”,我们管这个故事叫做“投笔从戎”。和孩子共读这本书,文科出身的为娘会给孩子讲讲“三班”班超、班固和班昭,与孩子分享那些与军事、与国家相关的诸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或者“将军角弓不得空,都护铁衣冷难着”的诗句,让他领会军旅的艰苦与豪情。并告诉他:选择无所谓对错,而在于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顺带说一句,图中插画也是极好的,将军身披盔甲远眺祖国大好山河让人印象深刻,那画龙点睛的几抹红色恰到好处的凸显了将军的情怀。而用水墨细细写来的带着圆圈的“班超”二字,不仅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也与整幅图浑然一体。
03
这本《书的历史》是闭合的,同时也是开放的。
闭合之处在于:将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在书中展示出来。既有国际视角,比如介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的同时还介绍了西方的古腾堡印刷术,并且没有固步自封,坦然承认古腾堡印刷术只是比中国的印刷术晚400年,但英文只有二十六个字母,印刷起来不像中国那么复杂。再比如介绍了古巴比伦法典,跨越历史的长河这一法典名垂青史。又有精细的介绍,甚至介绍了书的结构,连环衬、勒口这些印刷专业术语也没有放过。要知道,我可是在读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才知道这些名词和具体含义的哦。
而这本书同时又是开放的,它详略得当,拎起了有关书的历史的主线,又恰到好处的“留白”了许多内容给亲子共读去填补。比如上述东汉班超的故事。比如关于孔子、文天祥,作为父母的我们完全可以延伸,给孩子讲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讲讲儒家历史,讲讲文天祥抗元的故事,讲讲华夏文明的多民族融合以及“民族英雄”的关系。可以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你都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进一步延展和深入下去。
也许这,才是编辑创作这本书的初心,也更符合书所承载的传承知识的意义,而这才是亲子共读的真谛所在。
毕竟,书只是媒介,传承终究需要人去教授、去接受。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
《书的历史》给孩子们一个支点,撬起的是文化、是历史,更是文明与进步。
05-17 05:23 -
雪雪子 2楼书原来还有这样的历史,学习了05-17 11:11
-
ttxs 4楼绘画风格很棒05-17 12:09
-
我是小布点 5楼了解书的历史05-17 12:39
-
晓之风铃 6楼写得真好的05-17 20:04
-
xuanxuan0426 7楼喜欢这本书的画风05-18 05:03
-
有城 8楼这书不错的耶。05-18 07:50
-
小小菲儿 9楼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多的内容了05-19 15:37
-
如果1984 10楼这本书太棒了05-26 14:34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