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3期《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分享整理贴
看5688 | 回复4
-
leopard210 楼主
【绘本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分享老师】中信出版社编辑石岱老师【分享时间】2019年01月22日下午两点半(星期二)
【分享内容】
老师:今天要分享的书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套书共8个分册,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节日故事。
这8个故事,关联起了全球华人,美好的故事是能够代代相传的。而且书的后面,我们是增加了习俗介绍的叫作:传统拾趣。
老师: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两地风俗习惯会有不同,所以在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作家老师调研了许多资料,力求在共性上找到个性,把习俗的美好趣事表现出来,放到孩子的心里。
老师:传统习俗里面,小年有一项习俗就是理发。
我们从头发上往毛笔上转一转哈~
毛笔———— 我想说的是这个书的八位插画老师。
老师:8个故事,分别有8为国画老师创作。
这套书最早的一册创作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小年的故事》是90年代创作的,那会叫作《灶王爷的故事》,是有朱成梁老师完成的。
1991年《灶王爷的故事》(小年的故事)获得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比二等奖。
老师:朱老师的其他作品如“火焰”“团圆”也都荣获不少大奖。其他的故事的创作老师,如:
这些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有几位老师如今已经不再了
马得老师,曾经画戏曲人物,是一绝啊。
老师:我们集结出版这套故事书,也是希望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留给孩子,让它们代代相传下去。
老师:在小朋友,满地跑的这个时期,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们能够在内心发酵,成长的东西。
人类的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是那些被赋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
老师:走在路上,我们的衣着,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家里,装饰装潢也需要审美。
审美是个大大,大大的话题,我分享一点点哈
所以,美育教育良好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往往热爱生活,善于发现,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因此,在人群中表现的更为优秀,自然吸引来更多机会。
老师:其实,审美是不可教育的,
而是给孩子很多很多美的输入,让他去感知和领会。比如带孩子亲近自然,感受春有百花冬有雪的自然之美;
带孩子旅游,拓展眼界,开启体验不同文化的感受之旅。
其中,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作品。
老师:通过欣赏这些经过提炼、升华,沉淀过的作品,对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很有效果。多看好绘本,一定要是好绘本哈。
老师:咱还是结合一下书,不然主持人可能会有些尴尬。
老师:1.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创作的《小年的故事》朱成梁他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细节
他在艺术世界的灵感,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比如书中的茅屋草棚,室内的盆盆罐罐,灶王爷的举手投足
憨态可掬的老猫,灵动的小鸟,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很多生活细节,这一切,在朱成梁明朗细腻的笔触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饱满的生活味道。
我还问过朱老师创作过程
其实朱老师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木板画
于是选择了这个风格,和灶王爷唱对手戏的那位枣糕仙姑,在服饰上朱老师节俭了京剧的特色。
在美育的道路上,罗丹说:越是自然的越美。朱成梁则忠告年轻画家:常去大自然里走走。
可见,这些走在艺术前沿的大师们,不约而同地告诉了我们提高审美的方法之一:用发现的眼光观察生活。
提升审美的第二个方式就是让孩子去模仿。
老师:2.在模仿中学习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呀,所谓高于生活,就是把美提炼出来,去除个人的喜好。
马得老师擅长人物画,又是漫画家,他把国画与漫画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创造的大量昆曲人物,如《七夕的故事》,织女柔美抒情、牛郎风趣幽默。这些形态各异的形象取自于对真实的大量观察,在反复的创作中,提炼出了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感。
这是马德老师把漫画和传统的中国人物画结合后,出现了自己的风格。其实大师也是在模仿中升华。
老师:同样是画女性,马得老师的灵动柔和,刘大为的《中秋节的故事》中塑造的羿与嫦娥,却是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没有旧人物仕女画中的柔靡琐细了。
这是刘大为老师的风格。
所以孩子在多看,多模仿中寻找自己的风格。也是本套书的一个特点
孩子们是敏锐的,他们能够很快捕捉到不同作品中的美学特点,实践到自己的美感经验中去。
老师:3.树立自我的审美观
对美的感觉是人人都具备的。《春节的故事》《元宵节的故事》《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作品仿佛携带着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后人。
多看,被各种艺术不断地感染、熏陶,孩子自然会加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老师:大师的作品就像一瓶瓶酿好的蜂蜜,提升孩子的审美,就是一个积累蜂蜜的过程,让孩子的精神丰富起来。(我特别喜欢这个比喻)
《林中路》中提到:林中多小路,殊途同归。孩子们看的多了,也会丰富看待事物的角度。
美育不仅在教育是,也改编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在社会上位置的高下,取决于思维方式。
固然家庭背景的支撑很重要。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格局不同,眼光不同,得来的结果不同。
分析下来,《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果然是一套好书,值得父母为孩子收藏。
老师:马上就到小年啦,今天大家看小年。
从前有个皇帝,嘴馋极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有一天,逛到村子里,发现一个漂亮的姑娘。于是就问姑娘,你的篮子装的什么呀?哇,好大的枣糕呀!皇帝看了眼馋的不行,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皇帝三口五口,就吧枣糕吃光了,真是太好吃了。可是贪心的皇帝打起了坏主意,他想把枣糕姑娘带回皇宫,这样天天就能吃上枣糕了。他对姑娘说:“马上给我做49块,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了。” 娘听了,不慌不忙说:“好!”咻咻,~姑娘拔下金簪,冲着篮子一划。变出了49块枣糕,太神奇了。这次姑娘是变的,不是切的。皇帝不干了,见难为不住姑娘,伸手就去抓。结果,皇帝被姑娘一巴掌打到了灶台上,贴在了墙上,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让你嘴馋!以后呀,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着你看着吧!”说完,姑娘驾起彩云飞上天去。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从此以后,中国神话中最搞笑的神仙灶王爷就这样诞生了。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核桃、糖饼,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说说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见了玉皇大帝,就只说人们的好话。
这一册对应的“传统拾趣”是这么说的:传说灶王爷平时工作很认真,如果发现了人们的过错,就记下来。怎么记的呢?屋子里的灰尘和蛛网都是他的记录内容,所以小年要“扫家”,彻底打扫庭院、清理箱柜、粉刷墙壁、清除积垢。当然,这并非是要隐瞒过错。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灶王爷看在眼里,咱自己也记在心头。
老师:只要日日省思,知错必改,这样年年岁岁坚持下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日子自然会像糖瓜一样甜蜜美好。在传统拾趣里面,围绕小年还说了别的内容。这里就不提了哈。给大家看看真书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在新华书店的展陈设计。那个方方的大盒子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盒子里面有:8本书,1张窗花,1个杯垫,2个红包,2张明信片,2个书签,还有一张节气与公历日期的对照表。里面的小配件,都比较实用。鼓励孩子去读书,去给朋友送祝福。
老师:8个故事,其实也代表8个主题。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故事。
老师:过节屯好书,就选《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这个是购买链接。当当没货,书太火~~
这里购买,也是从中信库房快递。谢谢大家支持。
谢谢宝宝地带提供场地,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的这1小时。
大家的反应,让我对这个书和我自己从事的行业更有了信心。给孩子最好的,就是我的职业标准了。
朱成梁老师也说过:画画就给孩子画最好的。
老师:3Q 88啦,我下次再来,介绍一套超漂亮的伦敦建筑题材的绘本。
01-24 11:13 -
霁晴 2楼很棒的故事01-24 21:29
-
如果1984 3楼很不错的书01-25 16:30
-
鸭丫0815 4楼非常应景的书,辛苦整理了01-26 17:48
-
小小菲儿 5楼这套书的内容真不错的01-27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