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成语从趣味故事开始(十一)—— 一鼓作气
看2737 | 回复5
-
隶涵妈妈 楼主
一鼓作气:不应战的智慧
今天咱们讲的是“一鼓作气”的故事。
“一鼓”就是敲第一遍战鼓,“作气”就是振奋士气,连起来就是说,敲第一遍战鼓最能振奋士气。直到今天,人们拔河、赛龙舟的时候,经常也敲鼓。
不过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敲鼓的故事,可藏着大智慧。
上一讲,咱们讲到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抢齐国国君的位置,结果公子小白死里逃生才当上了国君,就是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赢了,就想报复那些当初曾经帮过公子纠的人。齐国旁边就是鲁国,鲁国国君帮过公子纠。所以,齐桓公就派出大军去进攻鲁国。
鲁国这个诸侯国,咱们之前说过,就是那位握发吐哺的周公旦的封国。可到了东周时期,鲁国已经变弱了。听说齐国打过来了,鲁国的国君吓得脸都白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那时候打仗,双方列好战阵,要先敲鼓,“咚咚咚”,激励自己人,同时也是向对方发起挑战:“咱打不打啊?”这时,对方也会敲鼓应战,好像回复说“打就打!”这么一来,双方都敲响战鼓,军队合着鼓点冲锋,这仗就打起来了。
战场上,齐国率先开始敲鼓了。鼓手敲得特别卖力,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高高举起武器,喊杀声震天响,随时准备冲锋,把鲁国打个落花流水。
但奇怪的是,齐国军队敲了半天鼓,鲁国这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齐国的统帅想:鲁国人是不是被我们吓傻了?大家加把劲,接着敲!
战鼓第二次敲响,齐国战士们又连蹦带跳地喊。奇怪的是,鲁国那边,还是静悄悄的。齐国军队呢,只能接着等着。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齐国军队干嘛不直接杀过去?其实,那个时候,打仗就像下棋,有好多规则,一般都不能违反。对方不回应鼓声,你就不能冲锋。
没辙,齐国只能又敲一遍鼓。经过前两轮连吼带跳的折腾,敲这一遍鼓的时候,齐国的战士嗓子也哑了,胳膊也酸了,所有人都有点疲劳和懈怠了。可谁都没想到,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鲁国的鼓声,突然响了起来,鲁国的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吼叫着杀了过来。
等一下,怎么鲁国的军队突然就活过来了?你能想出其中的道理吗?我先给你倒回去一点儿,在刚才那段时间,鲁国这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当齐军那边响起第一轮鼓声的时候,鲁国的国君就想敲鼓冲锋,可他手底下有个很聪明的人叫曹刿。曹刿拦住了鲁国国君说:“别急,先等等。”齐军第二轮敲鼓叫阵,鲁国国君又想跟进,再一次被曹刿阻止了。
等齐军敲第三遍鼓的时候,曹刿才说:“咱可以应战了。”鲁国国君赶紧下令打鼓冲锋,鲁国士兵心里憋着气呢,一听自己这边的战鼓终于响了起来,他们拿起武器嗷嗷叫地冲了上去,一下就把齐国的军队揍了个满地找牙。
仗打完以后,鲁国国君对曹刿说:“今天这一仗是多亏了你啊。可我连怎么赢的都不明白。敌人刚开始挑战时,咱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应战呢?”
曹刿说:“敌人敲鼓,是在给自己鼓劲呢。敲第一遍鼓的时候,敌人个个精神振奋,可以说是‘一鼓作气’,这时候咱未必打得过他们。但敲第二遍鼓,敌人举了半天武器,已经有点儿累了;到第三遍,敌人已经很疲劳。这个时候,咱们自己人憋屈了半天,正是斗志高昂,想狠狠打一仗出气,所以这个时候打,我们的胜算才更大。”
怎么样,曹刿这个人是不是特别聪明,特别擅长打仗呢?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成语叫做“一鼓作气”。这句话出自《春秋左传》,是曹刿对鲁国国君说的,意思是敲第一遍鼓可以振奋精神。
但现在,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趁着某种有利条件、一口气完成计划,取得成功,有时也形容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其实,做很多事情都需要一鼓作气,你有没有那种咬着牙,排除了其他一切干扰,一口气把某件事儿做完,达成某种目标的经历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说是“一鼓作气”了。
咱们来看个例句:爬山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爬上了山顶,那里的景色美极了!
鲁国在曹刿的指挥下把齐国打跑了,不过齐国还不死心,后来又一次进攻了鲁国。这次打完以后,齐国和鲁国成了好朋友。怎么打仗还能交朋友呢?
07-17 12:33 -
小胖狗毛毛 2楼哈哈哈,曹刿这算不算不遵守规则的典型
07-17 13:33 -
熙笪 3楼来继续看看成语故事。07-17 14:55
-
郧丽 4楼很多时候,做事情就需要这样的精神07-17 21:46
-
如果1984 5楼很想看看这本书啊07-26 15:03
-
鸭丫0815 6楼以前打仗真的是君子之仗啊07-28 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