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浮宫艺术课》之守护文明《拉玛苏》
看5935 | 回复4
-
隶涵妈妈 楼主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对来自两河文明的雕塑,它就是神兽《拉玛苏》(lamassu)。
人面牛身双翼兽(Taureau androcéphale ailé)
约公元前721年,高4.2米
@黎塞留馆底层229号房间
这对神兽的出土地,在豪尔萨巴德(Khorsabad),也就是现在伊拉克的摩苏尔(Mosul)那边,那里曾经一度被恐怖分子ISIS所占领。最近这十年,恐怖分子把那里的古文物都毁得差不多了,所以卢浮宫的这对拉玛苏,就显得格外珍贵。
这是一对曾经守护过亚述王宫的神兽,通过它们,我也想带你去理解,并且致敬那些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你在世界各地旅行,博物馆肯定是必去的景点,但你有没有想过,人类为什么要有博物馆呢?美国的博物馆协会曾经对它做过一个定义,说它是“公共或私人的非营利机构,永久性地以教育和审美为目标”。
然而,博物馆的历史,从一开始的权贵私人收藏,到后来保存人类的公共文明遗产,这当中是走了很长一条路的。在这条路上,有非常野蛮的掠夺,但也有让人感动的守护。
卢浮宫的藏品,有属于皇室的收藏,也有拿破仑征战时抢来的,还有就是通过考古发现的。这一讲要说的这对拉玛苏,就是考古挖掘的产物,也幸亏它们被搬到了卢浮宫,才躲过了恐怖分子的破坏。
人类的历史总是充满了战争,那些珍贵的文物,在战争面前是很脆弱的。幸好,博物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文明遗产的作用。
既“动”又“静”的雕塑
如果你正打算要去图文区瞄一眼拉玛苏长什么样,那在这之前,我有个问题想先问你一下:有没有可能,一件艺术品,它想要表达的内容,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其实在现代艺术里,像毕加索或者杜尚的作品,就可以将这种动和静的矛盾融合得很好了。但卢浮宫的这对拉玛苏,人家可是在2700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这种运动和静止的“合二为一”境界,是不是非常厉害?
不过啊,很多人去卢浮宫看这对神兽的时候,根本就没发现这个小秘密,我等下就会教你,该怎样去正确欣赏它。
拉玛苏的学名叫“人面牛身双翼兽”,我来帮你来分解一下:“人面”,就是人的脸;“牛身”,是公牛的身体;最后那“双翼”,指的是老鹰的翅膀。这其实是一个幻想出来的混搭怪兽,而且看上去还挺萌的。
在亚述帝国时期,拉玛苏是一个很常见的守护神,它们一般在宫殿门口成对出现,保护皇宫和城市的安全,其实和我们中国建筑里门前的石狮子还蛮像的。
既然说到了亚述帝国,就有必要先讲一下两河流域了。所谓“两河”,指的是中东地区的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而“两河流域”,指的就是由这两条大河冲击而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那边。
两河流域可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律法都是在那里诞生的。
“亚述帝国”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北部山区,大概是公元前9世纪的时候,它开始不断壮大,最终统一了两河,变成了一个大帝国。那个时期,对应到中国的话,应该是周武王灭了商朝没多久,西周已经开始了。
亚述所有的帝王中,有一位非常的厉害,叫萨尔贡二世(Sargon II),这位大哥,直接将亚述打造成了一个横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而且萨尔贡二世还不愿意住在前人建造的皇宫里,他想创造一个全新的,只属于自己的宫殿。于是在公元前700年的时候,他迁都去了豪尔萨巴德(Khorsabad),并且在那里造了一个非常奢华的皇宫,卢浮宫的这对拉玛苏,就是这座皇宫的大门守护神。
《拉玛苏》的体型非常大,足足有4米多高。人脸那部分,就真的好像现在的中东王子:一字眉,高鼻梁,再配上一圈小卷毛胡子,简直是帅气到不行。
它的公牛身体又被雕刻得很结实,尤其是小腿那里,肌肉线条非常的明显。
但《拉玛苏》最为特别的地方,也正是我想要告诉你的,那就是打开它的正确方式,其实是要分三步走的:首先,你要从正面去看它,会发现它前面的两条腿是并拢的,感觉上,它就是乖乖站在那里,完全静止的。
接下来,你要跑到它的侧面去,会发现奇了怪了,拉玛苏好像正在走路!因为它的前后腿,都有交叉。
最后,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你要做的,就是从45度的斜角去看它,这样一切就都清楚了:因为这座神兽,它其实有5条腿。
当时的工匠特意多加了一条腿,就是为了达到我前面所说的静止和运动的统一,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豪尔萨巴德的“军事风”
其实除了《拉玛苏》之外,豪尔萨巴德的这座皇宫里,还有很多装饰性的浮雕,现在它们和《拉玛苏》一起,都被放在卢浮宫的“豪尔萨巴德庭院”里。
而且卢浮宫还特意按照它们原来在皇宫的位置去摆放,就是为了更好地复原这座亚述皇宫原本的样子。
每个人走进豪尔萨巴德庭院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因为真的是太壮观了。所有的浮雕,都和《拉玛苏》一样,尺寸超级大,在气势上一下子就压倒了你,而这也正是亚述帝国想要营造的氛围。
因为这个国家,就是一部战争机器,完全靠武力统治。它特别喜欢建造巨大的雕塑,来彰显自己的帝国实力,而且它刻画的人物,都非常的健壮,看上去就很能打。
另外,雕塑的内容也都是用来体现帝国权威的。比方说皇宫墙上的浮雕,有一块描绘的就是,亚述的邻居“米底人(Medes)”,他们正带着很多马匹前来进贡。要知道,马匹在当时,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国王将这种进贡的场景刻在皇宫的墙上,无非是要告诉所有人:“不要与我为敌,乖乖地把什么都交出来,这样我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
文明的守护者
其实讲到这里,我一直在聊的,都是这些亚述时期的雕塑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气势。但历史有时真的很讽刺,即便是用最坚硬的石头雕出来的作品,在暴力和战争面前,也会变得非常脆弱。反过来,有时那些最为柔弱的人,在这种时刻,却能展现出最强大的魄力。
那么在这一节课的最后,我还想和你聊一个人,一个叫哈立德·阿萨德的人。这位已经去世的叙利亚老人,可以说是两河文明的守护者之一,我觉得他自己就是拉玛苏的化身。
阿萨德曾经在叙利亚的古城巴尔米拉(Palmyra)担任博物馆的馆长。2015年,ISIS恐怖分子占领巴尔米拉的时候,阿萨德偷偷地把很多古文物都藏了起来,而且无论恐怖分子怎么逼他,他也没有把藏文物的地方说出来。最终,他被非常残忍地处决了。
为什么我要提一个这样毫不相干的人呢?因为卢浮宫的这一对《拉玛苏》,其实也是历经很多磨难的,幸运的是,始终都有人在守护着它们。
《拉玛苏》待在巴黎,自然是躲开了恐怖分子,但它却没能躲开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巴黎沦陷的时候,卢浮宫里所有的文物都被撤走了,唯独这对《拉玛苏》因为体型实在是太大,搬不走,就只能被遗弃在卢浮宫了。
希特勒本来是想毁掉巴黎的,但是占领巴黎的肖尔蒂茨(Choltitz)将军,或许是出于自己对文化的热爱吧,他冒着被希特勒处决的风险,没有执行他的命令,从而保住了巴黎。
而这对被扔在卢浮宫的《拉玛苏》,也就逃过了这一劫。所以,今天我们还能看见它们,是何其幸运啊!
人性的确都是自私的,当人的性命和文物放在一起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保,但总会有那么一小群人,愿意做文明的守护者,不管是阿萨德馆长,还是肖尔蒂茨将军,他们都勇敢地去选择了守护文物。
我总在想,他们当然也害怕死亡,但他们更清楚,这些文物,是那些辉煌的文明存在过的证据,如果从此消失的话,那人类在历史上的意义,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我每次走进卢浮宫,看见这么多文物,心里总是会充满感激。不光是为了把它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家,也同样为了那些愿意放弃生命,去守护他们的人。
这对《拉玛苏》,来自于2700多年前的亚述帝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两河文明的大型雕塑。由于近年来,中东地区频繁发生的ISIS恐怖组织的占领活动,导致这类作品,已经变得非常稀有了。
这节课,我还讲到了一位文明的守护者,他就是勇敢的博物馆馆长阿萨德先生。他的事迹很感人,但我想请你不要把他单纯地只理解为一种个人的英雄主义,因为他更多的,是代表着人类保存文明成果、维护历史的一种力量。这同时也是像卢浮宫这种大型博物馆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11-07 18:09 -
郧丽 2楼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11-08 12:41
-
隶涵妈妈 3楼听听文物的故事挺有意思的
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郧丽 发表于 2019-11-08 12:4111-08 15:28 -
鸭丫0815 4楼涨知识了,对这些文物完全就一门外汉11-24 20:53
-
隶涵妈妈 5楼我们都一样的,不怕是门外汉,今天看过了就已经站在门边上了,多听几次就到门里面了。
涨知识了,对这些文物完全就一门外汉
鸭丫0815 发表于 2019-11-24 20:5311-25 10:57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