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把课上得有滋有味的三重境界
看2699 | 回复8
-
小胖狗毛毛 楼主
好课,有着一定的标准。在此,我们想把上课形象通俗地比作烹饪,通过如何烹饪出有滋有味的美食,来说明一堂好课的三重境界,以利学生学得有滋味。
“上出花样来”
我们的教学不能总是老生常谈,让学生缺乏学习的“食欲”。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作文课—— 教师说想象要新颖独特才有感染力,接着就问:“比如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
“老师像园丁”
“老师像蜡烛”
“老师像春蚕”
……
“老师要像汉堡包……”一个女生怯生生地说。
老师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把老师比作汉堡包呀?”
“汉堡包虽然也是面包,但中间夹了菜,更加味美诱人,我们都非常爱吃。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一些、有趣一些,也像汉堡包一样吸引我们。”
“老师要像汉堡包”,这单纯而新颖的想象,反映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像汉堡包的 教师,肯定不是那种老一套的教师,他会让他的课像汉堡包一样变得有滋有味。
首先,像汉堡包的老师可能会给知识加入一些有趣的“料”。在教学中,这种“调料” 常常表现为课首用故事、谜语、动画等情景导入,课中用探究、合作、游戏等活动切入,课后用实践、调查、搜集等拓展深入,这些教学形式交替进行或综合运行, 并且调配得当、调节有度,符合内容的知识性质,符合学生的学习品质,那一定能 烹调出教学的好滋味。
其次,像汉堡包的老师可能会给知识夹进一些资源的“馅”。有一幅漫画,一位老奶 奶将奶油夹进粽子里,做成了“奶油粽子”,让粽子别具风味,赢得了孙女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知识的“夹心食品”,丰富学生的学习口 味,其“馅”源可以是一些其他学科的资源。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百分数的应用”数学课时,就夹进了语文课本中的诗画以及音 乐课本中的乐曲,让数学课因此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出示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并配上了古筝乐曲《渔舟唱晚》:一蓑 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这首诗中哪个字出现得最多?这个字的字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生:诗中“一”字出现得最多,共有9个,占全诗总字数的32%。
师:诗人用字大胆,连用9个“一”使全诗妙趣横生、写出了“独钓”的那一份悠闲和自在。课后请每个同学找一首诗,诗中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然后有感 情地朗读。
最后,像汉堡包的老师可能会给知识裹上一张神秘的“纸”,并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食物能充分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借助某些知识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知识,名 字中的“黄金”两字足以吸引学生去追究其中的道理,探究其中的奥秘。
“上出营养来”
人们在形容饭菜有品位时会说“色、香、味俱全”,随着饮食业的发展,慢慢地把 “意、形、养”也加入了其中。同样,“烹调”一节好课也要具有“色、香、味”“意、形、养”。其中,“养”就是指课要给学生有益的营养,不但使学生知识得到增长、 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升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 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有这样一个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和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 光晶亮的器皿;伴奏的音乐要美妙动听;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他便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 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聪明、比他更想赚钱的人。
课堂也是艺术品,需要教学的艺术,需要教师创作的灵感。教学不能“粗制滥造”、 “营养”不全,甚至“劣制伪造”、“营养”不良,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害。面包师需要“绝对精良的面粉和黄油”,这是强调质量;需要“一尘不染、闪光 晶亮的器皿”,这是强调健康;“伴奏的音乐要美妙动听”,这是强调氛围;“打下手 的姑娘要赏心悦目”,这是强调情感。
教师要理解学生与生俱来的求知渴望,要给学生品尝知识、消化知识、回味知识的 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寻找美食、选择美食、制作美食的地方。我们第一步要努力把课上得“悦目”——让学生“好吃”;进一步要努力把课上得“赏心”——让学生“吃好”。 这样形式与内容俱为上品的课才是优质课。
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小学数学课应该“好吃,有营养”。“好吃”指的是教学手段 和方法,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有营养”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 升。
换一个角度说,这样的课堂可以称为“情智课堂”,其中的“情”对应着“好吃”这 一特性,其中的“智”则对应着“有营养”这一特性。
“上出别致来”
有一次去韩国,一位韩国朋友请我吃本土烤肉。我们进店后落座,桌上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一根根晶莹碧绿的牙签。我心里正感慨牙签也能做得如此别致时,朋友竟拿 起一根牙签,慢慢地咀嚼起来。看着我吃惊的样子,那位韩国朋友笑着解释:这牙 签是用绿豆制成的。能吃又能用,可谓吃出了别致。一物两用常常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放到 教学材料的创新设计上,无疑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教师在发现全班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时,总会抓一把玉米粒放进一个 广口瓶里。当瓶里的玉米粒装满时,就把它们爆成玉米花,给全班同学开一个爆玉米花联欢会。这种“把奖品变成食品”的日常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无疑充满了快乐, 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还获得了物质上的享受。
另一位老师的做法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是将教学奖品巧妙地用作了教学用品。 这位老师在“认识毫升”一课的练习阶段,拿出了一瓶100毫升的饮料,奖给了一位 表现好的男生,不过要求当场喝完。接着,教师对其余眼巴巴咽着口水的学生提出 了一个要求:“看一看,他一共用了几口喝完?算一算,他一口大约喝了几毫升?”如此有滋有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吃下了美食,也吃下了知识。这样既能“一饱眼 福”又能“一饱口福”的教学材料,如果用在新授之后的练习设计中,常常能够再次 掀起教学的高潮。
当然,一物两用之“物”不一定总是食物,发给学生的奖品也不一定总是食品。有一 位教师在上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把奖品做成了五颜六色的贴纸,贴纸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形状。他将它们粘在自己的外衣上,根据教学进度, 学生表现好或问题回答正确就随手撕下一个相应的图形粘在学生的外衣上,作为奖 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奖品,一个身份是评价材料——相当于传统的小红花、红五星,另一个身份是教学材料——成为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教具。
国家元首厨师俱乐部创建者吉勒·布拉加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男人存在政 见分歧,一桌丰盛可口的菜肴就能让他们团结起来。”在教学中,有滋有味的好课也必定能让学生团结一心,投入学习之中。
来源 | 《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年6月
04-11 16:44 -
小胖狗毛毛 2楼这里面的方法可以借鉴借鉴
04-11 16:45 -
旻澈 3楼学习了!04-12 14:22
-
熙笪 4楼看着就是觉得非常的有趣04-13 09:56
-
橙子12 5楼真是有方法见效果04-13 10:15
-
小胖狗毛毛 6楼可以试试
学习了!
旻澈 发表于 2020-04-12 14:2204-13 15:08 -
小胖狗毛毛 7楼对教育子女也很适用
真是有方法见效果
橙子12 发表于 2020-04-13 10:1504-13 15:08 -
小胖狗毛毛 8楼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可以借鉴借鉴
看着就是觉得非常的有趣
熙笪 发表于 2020-04-13 09:5604-13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