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嗨翻天——玩中学、学中玩的数学绘本来了
看1563 | 回复1
-
祁扒皮Ethan 楼主
上世纪中后叶,在瑞士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斜杠学者”,作为一名生物学博士,还在心理学和数理逻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现代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
皮亚杰从来不提自己的各种头衔,只自称是一个“发生认识论”者。什么是“发生认识论”呢?这是一门研究“知识是如何发生”的学问,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1936年,他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概念,这与一千多年前大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倡的“寓学习于游戏”不谋而合。此后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以致于现在许多培训机构在介绍自己时都会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让·皮亚杰)
而在当今美国,一位同样是“斜杠派”的数学老师,将这一理念贯彻得十分彻底。他就是大卫·A.阿德勒(David A. Adler)。
(大卫与自己的孙子Jacob)
大卫1968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取得了经济学和教育学学士学位,接着持证上岗,成为一名老师,教授数学和历史。从教9年之后,他取得了MBA学位,然后一鼓作气开始攻读博士。
读博期间(1978年),大卫出版了一本面向4-8岁儿童的童书,探讨生命、成长、时间等一系列话题。从此,写作成为了他新的爱好。
结婚生子之后,他暂停了教学工作,专心在家当奶爸,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童书,其中就包括后来的爆款——侦探题材的冒险故事,“照相机女孩”卡姆·简森系列(CAM JANSEN)的第一本(熟悉英文初章阅读的家长会在不同书单中频繁发现这一系列书的踪影)。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佳作源源不断。当教师以及做奶爸的经历给了大卫无穷的创作灵感。
而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就是大卫以本职工作“数学教师”的身份,创作的一系列数学绘本。
将本系列中每一本的内容知识点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做个对比,可以看到,从1年级到6年级的知识点都有覆盖,而且有机递增,特别科学合理。
大纲对应
一。
——要来来试试暗黑哥特风的鬼屋探险记吗?
正经脸的内容提要:
1. 本书从等式讲起,用跷跷板为例子,引入了“等式”的概念
2.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因为有个神秘的数:未知数
3. 神秘的未知数又叫“变量”,因为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数值会随着等式的变化而变化
咦,这是谁在求救吗?
放心,数一数乌鸦或者蝙蝠的数量,和鬼屋看门人吃个饭再顺便解个题,难不倒我们的小勇士。
最后是自制天平小实验,相当有趣,有放下书立刻去做一个的冲动。
鬼屋太过紧张刺激?那我们来放松一下,拥抱大自然,欣赏美丽的鸟类。
——观鸟利器(划掉)有趣的数学应用题
遇到数学问题时,你首先应该确定需要采用哪种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这四种数学运算会帮你解决数学中的很多难题。
大量美丽的:
可爱的:
一点也不严肃而且非常活泼的例题等着娃来玩!
这一册绘本其实是小型的鸟雀博览,据不完全统计,书中共出现了二十多种鸟,除了儿童读物中常见的啄木鸟、火烈鸟、巨嘴鸟、知更鸟、百灵鸟等之外,还有小众一些的鹈鹕、鹪鹩、沙丘鹤、草地鹨(贴心注音:liù)、剪尾鹟(wēng)、灰斑鸻(héng)等等等等。打算带娃观鸟的亲,这里有自然观察与数学思维一举两得的选择!
噢,对了,奉上一张美美的九九表,请笑纳。
除了玄幻和自然,还有博物馆历史大片风格等你来欣赏。
比如古埃及风:
《多高多长多远》
古罗马风:
《多高多长多远》
最后贴心给出一张美美的单位换算表。对,我就是换算表里长得最美的那张。自恋脸.jpg
什么?对古罗马产生了浓厚兴趣?纯罗马大片请接好:
——罗马数字的乐趣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有许多记忆从遥远的过去流传至今。罗马数字就是其中一种。你常常可以在表盘上、书籍章节号上、体育赛事上、建筑/纪念碑上见到这种计数符号。
那么,只用7个基本数字符号,怎么来组成除了0之外的其他数字呢?你有没有什么主意?
这本书不仅仅在介绍罗马数字,也是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良好训练。能把罗马数字玩成一盘桌游,就佩服这样的数学老师。
忽然发现我们的介绍顺序是从“高龄”到“低龄”,那就顺势介绍一下本系列中最“低龄”的,也就是对应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的《换位大魔法》。
顺序对英文单词和数字来说至关重要。字母顺序不同,组成的单词就不同。数字的顺序不同,组成的数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举个栗子吧,比如TOP和POT,123和321。
什么,你认为这本书就讲了这一个意思?
一年级老师总会在开学通知中告诉家长:请准备一个计数器。
这就是低年级儿童学习和认识数以及学习计算的利器,上面标着个、十、百、千、万……
而在《换位大魔法中》,这些呆板木讷的“个、十、百、千、万”参与到位于猴子巷306号的“香蕉咖啡店”的运营中来。它们出现在订单中、菜谱中、食材的计量中:
好的好的我知道,小数点仿佛有点超纲,倍数、分数也开着美颜暗戳戳地飘过……
可!是!
多看“一点”而已,况且它这么可爱,看起来也不是很碍眼啊……
好吧,暂时不想看也行,接下来换换脑,讲一讲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历史故事。
终于,猴老板们在一片欢腾中完成了一份超大的奶油蛋糕,上面撒了329,465,180,708,643块巧克力屑……等等,这个数字怎么念?要不要试试看?
碍于篇幅,其余的几册咱们只能在这里大概地、简单地先瞄一眼:
关于分数的有三本,从本文开头梳理的的知识点与教学大纲对照表就可以看出,这三本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step1 分数怎么用
聚会,分披萨,玩牌、玩球、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红鼻子小丑和高帽子魔术师,代表“疯狂派对公司”,与你一起嗨起来。恼人的数学概念,在这里轻轻松松就解释清楚了。
——step2 分数真好玩
你以为分披萨分气球就是分数的全部了吗?
No,接下来尝试的是如何得出1美分硬币的重量、如何得出一张纸的重量——这些小东西放到普通台秤上,几乎是看不到指针转动的。咦,这和分数有关系吗?你说呢?傻笑脸.jpg
未满杯的橙汁,没看完的书……就这样一直找下去吧,分数无处不在。
——step3 分数小数百分数
在前两本中,我们仅仅讨论了分数。其实,分数与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本书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一举拿下小数和百分数。这个故事设定的场景是一个类似于嘉年华的集市。每个知识点都放在一个有趣的特定场景中,通过游戏、交易等形式,毫不费力就完成了导入。
此外还有:
——计算器谜语
一本很妙的书,既是玩计算器,又是玩英文解密。数学+英文,一箭双雕。
——百万、十亿和万亿——了解大数字
数盐粒、数头发、数钞票……这些只是单纯的数数而已。一百和十亿的区别,仅仅只是1的后面0的个数不同吗?究竟该如何理解大数字?这些天文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一起来估算
小朋友常常搞不清,从家到学校有多远?需要走多长时间?毕竟走路的速度可能快也可能慢。
一个城市有多少人口?一个国家呢?毕竟每天都有人出生或者死去。
什么时候需要报出一个精确的数值,什么时候只需要一个近似的大概值呢?所谓的近似、大概,又是什么意思,该怎么把握呢?
以上就是咱们这套书的基本情况。
谁说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
趁着暑假,一起来快乐地玩耍吧!
P.S.:
有个朋友在看过《百万、十亿和万亿》之后,提了一个问题:“什么什么,从1数到10亿,要花很多年?太夸张了吧,我不信!”
聪明的你请告诉我,你信还是不信?你打算怎么来证明?
08-07 10:47 -
郧丽 2楼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书籍08-13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