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宝宝取名“一则五法”(上)
看5126 | 回复2
-
luckily绮绮 楼主邓博士谈节日宝宝取名技巧
重大节日不仅包括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还包括国庆节、建军节、教师节等公众节日。而广义上的节日还应包括立春、谷雨、立夏、小满等24个节气及其它一些地方性、宗教性的庆典及纪念日,比如广州一带的妈祖诞、六祖圣诞、湖南民间举行庙会纪念唐代将帅张瑾、郭荣诞日等等。因此,我国民间以节日取名是常见的命名方法之一。但也因常见,则易滥用,易流俗,好名反而难求。《左传·桓公六年》里记载,鲁国大夫申繻曾总结周代取名的“五则”,即为取名的五项基本原则方法。本人虽不才,内心亦颇慕古人之遗风,故斗胆将多年来为众多“节日宝宝”取名的经验心得归纳为“一则五法”,献丑於诸位之前,权作抛砖引玉,以求雅正于大家。
一、根本原则:以“雅”为目标,避免用字直接浅陋。
《说文解字》云:“命,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解释了名字最初的起源和最基本的功能,即是识别身份的需要。《通志氏族略》指出上古时期的名字:“以实不以文,故命名无义。”如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屁股有块黑斑,故而随口命名为“黑臀”一样。自周代礼制始备,名字开始逐渐受到古人的高度重视,是以“始尚文焉”,追求庄重典雅。
清末民国著名思想启蒙家严复在《天演论》提出的翻译原则:“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其中最高深的境界,则是做到“雅”字。我认为节日宝宝想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也应该是同样孜孜不怠的追求过程。
节日宝宝传统的命名方式,有些只勉强表达节日的纪念意义,我把它称为“信”。例如:以日期命名和以节日名称命名。前者如王九九、周十一、何七一等,后者如梁国庆、钟建军、李新年、张建国、王端午等。这种方式十分简便,虽然有一定纪念意义,但是用字太过直接,原始痕迹过重,显得浅陋粗俗,毫无美。今人多不喜欢,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宝宝已较为少见。
另有一种命名方式做到了“达”。以中秋宝宝取名为例,则多为出现“团圆”、“嫦娥”、“秋桂”、“秋菊”、“婵娟”、“庆秋”、“金秋”、“拜月”、“月辉”等。命名基本“达”到父母的期望意义,是最为常见的命名。但由于过于普遍,这大大降低了名字的新颖度,并且与节日相关的美好字眼也有限,过于集中使用,自然增加了重字率、重名率,名字意义也会局限于节日本身意义,只能算具备了节日特色,难以追求更多的内涵,也无法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经不起推敲和细细回味,难以满足对起名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
那么命名如何达到“雅”的要求呢?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音字、近义字多不胜数,使用有许多其他含义相关但涵义更丰富、寓意更美好的可替代用字,就显得别出心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取得“雅名”的根本标准所在。
二、随“姓”生义法。
中国常用姓氏是较少的,并且是个人生来即有的,并无太多的特殊内涵。2006年中国科学院调查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名前129个姓氏已占到全国人口的87%。全国13亿人口中,重姓者极多。因此,一般起名重点都会放在构思名字上,对姓氏的关注度较小,甚至不加以考虑。(某些从事算命起名的命名者虽然会对此加以留心,大多也不过一味地从其五行数里角度推测讲究。)
姓氏作为一个“字”,其本身是具备文化内涵“潜力”的。取名时如果能够注意到这点,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诗人郑愁予之名即取於辛弃疾名句“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诗人生活在国家动乱的民国时代,与这首词感伤悲戚之意和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共鸣,“郑”谐音“正”,可谓妙名天成。
节日宝宝的取名,若对姓氏偏而废之,也甚为可惜。上一年农历八月十六凌晨,有一位在中秋夜喜获千金的舒姓家长便迫不及待与我通电话,恳切请求我为宝宝取个名字,欢悦之情洋溢于表。道喜过后,在与他的亲切交谈中得知此女乃家族里众多孙儿中唯一一个女孙,爷爷奶奶长辈们皆大喜过望。笔者曾随手翻过《楚词·离骚》,里面曾有记载:“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望舒,即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恰好此女姓舒,据此,我便为其取名“望”字。晋葛洪《抱朴子·任命》云:“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望舒又可代指月亮。后来则演变为中秋佳节的代名词之一。“望”字小篆字体又加“月”字,表示望的对象。并且,农历每月十五也称望日。“舒望”倒过来念便为“望舒”,含蓄地包涵了其中秋月圆之夜出世的纪念意义。并因此而获得意外贴切之意:望,本义为远远地观看也。“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著一“望”字,中秋佳节活动情景便描摹殆尽,极其生动形象。“望”又谐音“旺”,寓意家庭吉祥兴旺,正是团圆中秋之意。寄托舒家上上下下盼“望”此女诞生已久的期待,凝聚着长辈们对宝宝的拳拳爱意,寄托了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愿。这位舒姓家长朋友听完不禁喜上眉梢,连连称谢。姓氏与名字能够连成整体意义不可分割,实在是既有别具匠心、珠联璧合之妙,又有柳暗花明、锦上添花之效。
三、借物兴义法。
自《诗经》之后,但凡古人作诗填词,大概都离不开“赋、比、兴”。其中“兴” 是指引发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是诗歌创作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雅”为追求境界,起名便是从事艺术创作,大可以对此进行借鉴。《诗·小雅·鹤鸣》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节日宝宝的命名,大可不必拘泥於节日本身,可以从旁侧击。从与其相关的象征物体入手进行联想,汲取其广泛博大的衍生意义。“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谓一箭双雕,既可含蓄蕴涵纪念意义,又可寄托个人独特的品格气质和价值追求。伸出的“枝芽”带来无限独特的新意,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便是取名“慧眼”。
以中秋宝宝的起名为例。一轮圆月是中秋节之魂,团圆的象征。佳节未必定要以“月”字入名方可,只需借“月”兴义。早在《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之句。唐代诗歌压卷之作《春江花月夜》曾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形容秋月颜色之美。辛弃疾著名中秋诗《明月何皎皎》亦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之句,因而在为女宝宝命名时为避免过于直观,则可考虑使用“皎”字来代替。《说文解字》云:“皎,月之白也。”直道出了月之清澈明亮、高洁光辉本质,并充满浓浓的书香气。并可根据父母个人偏爱,叠音“皎皎”两字更显得女儿娇俏本色,作为大名或小名均可。
至于“嫦娥”、“广寒宫”、“玉兔”、“玉桂树”等各种中秋特色物体,无一不可借用,无一不可兴义。由“嫦娥奔月”之典故便可翻得“翱”、“翔”等字,“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翻得“晧”、“澄”等字,亚运宝宝取名一文对“翔”字也有专文论及,成语“蟾宫折桂”亦有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之意等等,又能与今年生肖特色结合,实为中秋男宝宝据此起名最佳。由于篇幅所限及前文已述,故在此只介绍起名方法和思路,不再加以详细展开。
03-09 10:15 -
开心果果 2楼有新妈妈可以来看看哈03-09 10:28
-
越越 3楼起名字能用到呢03-09 10:41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