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怎样才会主动去学
看4279 | 回复0
-
誉涵妈妈 楼主
绝不向孩子要分数
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
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
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
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
变得目光短浅,
急功近利,
反而降低学习兴趣,
影响考试成绩。
孩子成绩好坏,
并不在于家长对孩子说出了多少要求和希望,
而在于怎样去说。
语言不是呼出的空气,
不会消散在空中无影无踪。
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信口开河,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家长说过的任何话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迹,
好痕迹产生好影响,
坏痕迹只能产生坏影响。
当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去上学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可是用不了多长时间,
许多孩子就开始陷入痛苦。
作业像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
分数像河一样挡在他们面前。
尤其当他看到别的同学考了好成绩,
而自己的成绩不理想,
或者即使成绩还不错,
仍然没达到家长期望的高度时,
就会感到沮丧和不自信。
错误的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
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
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
她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的满足感。
而她及她的家人那种共同的“满分癖好”,
在学习动机上会给孩子误导,
而他们对考出满分后的种种许诺,
看似和蔼,实则粗暴,
没有多少激励作用,
却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满分是一个成绩极限,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孩子根本达不到。
家长对100分的爱好,
只是不断制造儿童的失落与内疚感
——孩子从偶尔的好成绩中,
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愉快,
但大多数时间里,
他们内心是不安与痛苦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
会不会让家长满意,
他心里没有把握,
惴惴不安,
一心惦记着分数,
真正的学习目标迷失了。
与此同时,很多第一次把孩子送进小学的家长,在这关键的时刻,
并不是通过向书本学习或向他人学习,
知道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在学习上形成自信和好习惯;
而是怀着掷骰子的心理,
被动地等待着结果,
看自己的孩子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
也有家长自以为是地瞎指导孩子,
要求孩子考100分,
以为那就叫教育孩子。
这些家长共有的表现就是单纯地向孩子要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习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
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
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
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
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
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
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
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
如果在训练中或赛场上
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助跑、起跳、跃过横杆,
而总是考虑场上观众如何看他,
如何评价他,他跳过去了会得到怎样的奖赏,
跳不过去会如何难堪。
这种想法会让他顾虑重重,
甚至装腔作势,那么他在赛场上将不会取得好成绩。
“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
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如果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
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
让那些没有远见、没有踏实心地的家长最终失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感到很奇怪:
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很优秀,
经常考90多分或100分,
为什么上了中学就不想学也不会学了?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有很多种,
但这之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孩子
是因为从小形成不良学习动机,
其结果,一是败坏了学习胃口,
二是动机的低下束缚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
使他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
家长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
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
他们需要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
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09-27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