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不要以“灌输”的方式教育孩子

如今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已经意识到“灌输”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而且开始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的确,这是一种教育的进步。

然而大家是否知道,有一种灌输是会乔装打扮的,它戴上“游戏”的面具,披上的“快乐”外衣,让人难以察觉其灌输的本质。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的一件事。

就在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家做客。孩子还不满2岁,当他看到色彩鲜艳的套塔时便显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坐在地板上玩起来。

这时孩子妈妈也在他旁边坐下,做好了指导孩子的准备,并告诉他:先套大的,然后套小的。

孩子刚刚把两个圈套上,当然并没有按照大小次序套,这时妈妈及时阻止说:“这样不行,得先套大的”,当然,妈妈的语气是温和的,并说着拿下套错的圈,然后拿起那个最大的圈给孩子:“你看,这个蓝色的是最大的,我们应该先把这个套上。”

之后孩子接着玩,只要孩子套得不对,妈妈就会马上指出错误,并帮助孩子及时纠正,当然,当孩子套对时,妈妈也丝毫不吝惜表扬他。

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很快就套好了。当妈妈鼓掌并夸奖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孩子虽然笑了,但是我却觉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少了点什么。因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虽然孩子看上去没有怎么不快乐,但我认为这仍然是一种灌输!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步看清其灌输的本质吧。

1、孩子真的快乐吗?

在整个游戏中,妈妈似乎没有强迫孩子,孩子也笑了,看上去是快乐的。然而这种快乐是源于游戏本身还是掌声呢?

其实,这里成人是通过心理暗示以及不恰当的鼓励进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这里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套错了就会得到纠正,只有按大人的方法才能赢得表扬。

2、孩子真的感兴趣吗?

这位妈妈仅仅是从大人的效率观出发,想尽快将大小的概念与知识传输给孩子,然而却没有给孩子自己摸索以及犯错误的机会。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兴趣能够持久吗?果然,孩子玩了两分钟之后,就有些厌倦了。

3、孩子真的学会了吗?

或许孩子在妈妈的教导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套塔,然而,孩子可能只是记住了套塔的顺序(千万不要怀疑孩子惊人的记忆力),而并非真的有了大小的感觉,更不要说概念了。

所以说,妈妈的这种方法跟灌输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差别呢?看到孩子的兴趣开始减退,我对他说,“来,阿姨再陪你玩一会儿。”

首先我按照正确的顺序给她套了一遍,中间我会有意拿错一个,“唉呀,套不下去了,我们再换一个试试。”

示范之后,我又让孩子自己套一遍。当孩子拿错的时候,我并没与阻止她,只是说,“试试看……嗯,不错,套是套上了,但是好像小了一点。”

不管他是不是愿意换,我都让他继续做下去。等他全部套完,我对他说,“不错,这是一种方法。你看这里还有两个没套上呢,咱们换一种方法再试试好吗?”这时,孩子又兴趣高涨了,开始自己摆弄起来,试了这个又试那个。

见她开始专心并投入进去了,我就不再说话了,同时用眼神示意他的妈妈不要给他纠正。而当孩子多次试错的时候,为了防止其出现烦躁情绪,我就会拿起那个正确的给他:“试试这个,看看可以吗?”

对一个快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游戏并不难,虽然之前没有玩过,但是孩子摆弄一会儿,就会很快找到其中的规律。当他成功地完成后,兴奋地看着我们,那种眼神真的充满光彩。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对此深有感触。而且觉得,在不恰当的时候将答案告诉孩子,本质上就是强制性的灌输,即使披上快乐和游戏的外衣,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