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教育攀比孩子的方法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自己的孩子喜欢和别的孩子攀比的现象,看到别人买了什么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花钱痛快,自己也想花。做为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来说该如何教导孩子呢?

近日,家住长沙市银盆岭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原本计划国庆长假带孩子去张家界玩,没想到当他满心欢喜地将这一计划告诉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时,儿子却一脸不屑地说:“我们班有同学都去过欧洲旅游了,去张家界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不去呢。”儿子的话让李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这种物质层面的攀比?作为家长,引导很重要。

孩子:因斗富带来“自信”

每天怀揣着几十块钱的零花钱,穿一身名牌衣服,上学和放学有爸爸的名车接送,家里住的是大房子……在河西某子弟小学上三年级的小凯口中,这些都是值得在同班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因为出手阔绰,经常请同学们吃零食,许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也让小凯显得格外自信。“现在谁要没有一件名牌穿在身上,会被同学笑话的。”采访中不少孩子希望通过追逐名牌、进行“贵族消费”来提高自己在同学们面前的地位。

在开福区某小学上四年级的小敏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经过妈妈再三追问,她才委屈地说出原因——她同班同学的手机都是新款,各种功能应有尽有,而她的手机却是爸爸以前用过的,款式已经不时尚,功能也很有限,同学们在一起时,经常拿出各自的手机炫耀,还总是笑话她,让她觉得很没面子,在同学面前也失去了自信。

据许多家长和老师反映,小到文具、衣服上的攀比,大到汽车、住房的攀比,校园里暗涌的攀比现象愈演愈烈。很多小学生聚在一起常常会讨论,哪个同学买了新款的手机,谁的爸爸又给他买昂贵的新玩具了,这个假期某某同学全家又出国旅游了,议论起各自家里的情况口无遮拦。在他们看来,用的东西比别人贵,感觉更神气,更有自信。

家长:怕伤孩子自尊,尽量满足要求

和很多家长交谈后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并不愿意孩子这样攀比,不想助长孩子任性的习气,但同时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甚至觉得如果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对不住孩子。面对孩子的诸多要求,家长总是不忍拒绝,怕伤孩子的自尊。

“真让孩子给愁着了,我到底该不该给他买呢?”家住银盆岭的陈女士向记者大倒苦水,她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刚开学没多久,孩子多次提出要买手机,说是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他没有显得很寒酸,并且还用“方便联系家人”等各种借口来要求。

“我们家庭条件很一般,不过孩子有什么要求一般都尽量满足,可是孩子自控能力差,我真担心有了手机会影响孩子学习。但是要不给他买又怕他伤到他的自尊,在同学面前觉得自卑。”儿子的要求着实让刘女士犯了愁,但犹豫再三后,她还是满足了儿子买手机的要求。

周先生是一家私企的职员,家庭条件并不算宽裕,但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孩子身上。把孩子送到一所双语幼儿园,孩子幼儿园同学的家长们来头都不小,最近孩子回家就经常说起某某同学家长开的是某名牌的豪华汽车,某某同学放假经常去旅游……看着孩子露出羡慕的表情,周先生不禁有些担心:孩子这么小就感受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差别,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但家庭条件又不允许他获得和同学一样的物质生活,孩子会不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专家:“穷爸爸”不要掩饰自己的穷

所谓“天下父母心”,无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爱子心切的父母总想让孩子独享相对富裕的物质供给,却忘了让他们分担辛苦和责任。不少老师认为,对于学生间的攀比现象,家长和学校应该及时做好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孩子的荣誉,应把孩子的竞争注意力从比较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上。

相关专家建议,“穷爸爸”不要掩饰自己的穷。孩子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家长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会让孩子看到你的心虚,觉得穷实在是丢脸的事,这才真正会打击他的自信。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比如物质上的攀比是以“拥有”或“享受”为标准,还可以选择新的比较维度: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另外,在学习上比,谁进步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最好……使孩子从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通过以上文章相信能带给你一点启发,一方面不要让孩子养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习惯,另一方面做为父母也不要过份掩饰自己的腰包,俗话说的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