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关心别人中得到欢乐
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对人热情,有的孩子对人冷淡,这是天生的吗?回答是否定的。这和他出生后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同情人、关心人的高尚情操,使孩子从小就养成爱为别人尽义务的习惯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着他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高兴就放心,看到孩子优伤就不安,却很少往深处想一想。孩子的情感是从有意识的生活的最初几步开始的。孩子关心人、体贴人的道德情感,也是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关心、体贴他人的品德,要抓紧这每一步。
孩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利己主义是很容易滋长的。因为它往往就产生于父母对孩子微小的却又习以为常的让步。如果孩子经常从父母身上得到便宜,从权害父母的利益中得到满足,就会逐步形成“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习惯。例如,孩子的小手脏了,应该自己洗洗,可他不愿干,于是父母就帮他洗。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的事也可以让别人去做,就不愿自己动手了。这样,孩子最初产生的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后来就会发展为蛮横无礼。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别人的痛苦和烦恼是无所谓的,自己的欢乐和享受才是至关紧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孩子对人关心,体贴、友好,从关心别人中得到欢乐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一个友爱、温暖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学着怎样对待别人。孩子不仅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学习,也从父母的为人处世中学习。
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孩子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抱敏感和关心的态度,始终把别人的欢乐放在心上。
教育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如果在街上遇到育人,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为盲人引路过街,通过这件事向孩子讲清盲人的痛苦和不便。
再次,要教育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在集体生活中,不要突出自己,老占上风。父母对孩子既要关心爱护也要向他们提出要求,如爸爸休息或学习,让他不要打扰。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接触,从中养成克制自己的习惯,从“只顾自己万中解脱出来。
另外,在孩子做了助人、利人的事情后,要鼓励他们。很多家长不注意或不懂得孩子心中的质朴情感,不去鼓励他们。当这些最初的情感被磨灭后,再想用千言万语去唤醒,那就是很困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