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孩子将来的工作、学习至关重要。宝宝提出问题,父母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培养和促进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归因方式有两种,内因和外因。内因,即孩子自身的实力;另外因,即周围人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倾向于内因的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自身的实力支配的,自己成功、失败都是受自己能力和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的影响等。因此内部因素是根本,外部因素是辅助,但现在教育中父母较多地运用了外部因素,使得内部因素欠缺。
赏识变成溺爱
大人没有分寸的赞扬孩子,事事依顺着孩子,还把“你真乖”、“你真听话”、“真棒”等赞美词整天挂在嘴边,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失去分辨力,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成了变相的溺爱孩子。
孩子迷惑于自己的行为,使之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容易使幼儿形成过分依赖、倔强和适应能力差的坏习惯。从而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冷漠无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产生差距,导致悲观、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依赖他人称赞
我们在培养自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努力探索引起缺乏自信的根源,另一种是以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提高孩子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信的水平。这种方法是增强自信水平的根本方法,也是一种积极强化的策略。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自信的目的。这种办法往往容易导致行为偏差,久而久之,还容易形成不健康人格。
习惯于在家长的赞美词下生活着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更强了,离开了成人的赞美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无理取闹,家长为了稳住幼儿的情绪只好满足幼儿的要求,这样消极强化就会被再次巩固,最终形成了习惯。
弱视挫折教育
忽视挫折教育,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非常得脆弱。对幼儿的教育也不应只限于正面的表扬和鼓励。只有帮助幼儿正视问题,鼓起勇气,战胜挫折,积累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让孩子解决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困难,当幼儿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当然,挫折教育也要适度,过度的挫折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所以挫折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是当家长的最重要的任务。家长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只要孩子发自内心,他就一定能做的好,也一定能学的好。相信孩子,是个发挥孩子潜能的绝招,我们要经常对孩子说“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