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谨防孩子的智力厌食症

年轻的父母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智力玩具、图书画册,真是应有尽有。可孩子对这些东西似乎没有多少兴趣,玩什么也没有常性,经常是玩一件丢一件。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说,你的孩子是得了智力“厌食症”。孩子“玩什么也没有常性”的原因,恰恰就出在那“应有尽有”上。

父母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智力开发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什么事都有个适度。大家知道,给孩子的食物过多,什么都让孩子吃个够,孩子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甚至患‘厌食症”,西德医生内特尔曾经说过,在智力培养中,如果给孩子以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刺激处于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产生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减缓以致妨碍智力的发展。因此,在给孩子进行智力教育时,乙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育情况,把握教育的进程,既要让孩子吃好吃“饱”,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又要使孩子感到“很想吃”、“愿意吃”。也就是说,要始终保持孩子在学习中有一定程度的“饥饥渴感觉”,以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先导,而需要又是兴趣形成的前提。一个人在俄了的时候,才想吃饭,吃起来才有香味,反之,即是把再好的食物端到已经吃饱了的人面前,也不会引起食欲。给孩子进行智力教育,也只有根据孩子的需要,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父母在选择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在于多,而在于适宜、恰当,使孩子从中形成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教育方法,但也要讲究艺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母亲给小歌德讲故事,每次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像故事是怎样发展的,第二天再给孩子继续讲下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判断、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迫切了解故事发展的一种心理需要。而我们有些家长则不注意讲故事的艺术,不管孩子反应如何,讲了一个又一个,使孩子对故事由兴趣浓厚到感到乏味,甚至成了孩子的催眠曲。

回答孩子的询间,也是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的一个好机会,但有的家长却不注意方式方法。不管间题的难易程度,都一律全部解答,不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机会,孩子只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对孩子进行智力测验,应该说是鼓励和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好方法。但有的家长不分场合、地点、时间的,动辄就给孩子来个“测试”,甚至在吃饭前,还要让孩子背一首古诗或算一个算术题,才能吃饭。试想,孩子看着香气诱人的饭菜,就因为背不出古诗或算不出题,而吃不上东西,他对读诗和算题还会有兴趣吗?能不对它们产生厌烦情绪吗?

可见,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必须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入手,讲究方式方法,过多的“智力刺激”,不仅会使孩子厌烦,导致害怕学习,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超出孩子神经系统的负荷,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要从激发孩子的需要出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讲究刺激的艺术,预防孩子得智力“厌食症”。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